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的天线布局研究
[Abstract]:By chang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ED and (PD), different antenna configurations are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by changing the LED spacing, the height difference h between the transmitter and the receiver is obtained. Different channel transmission matrices are obtain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do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VLC)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VLC performance include minimum Euclidean distance dmin and determinant Det (H). According to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the antenna layout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circular layout and lattice layout. Circular layout means that all LED or PD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one circle, and lattice layout means that all LED or PD are distributed on the grid points in two-dimensional plan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rminant Det (H) is the key factor to affect the bit error rate (BER) (BER) in the system with circular layout when dTX is changing, and that both dmin and Det (H) are the key factors to affect the BER in the system with lattice layout. But dmin is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n a certain range of dTX. When h changes, Det (H)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system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204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5JBM007) 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2006RC022)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付红双;朱义君;;室内直射环境下白光LED的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相关性分析[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2 李文娟;张元;于勇;戴景民;;可见光成像系统成像性能检测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12期
3 郎磊;贾倩;;室内可见光蜂窝网络信道特性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5年01期
4 肖帅芳;黄开枝;钟州;季新生;;室内可见光MIMO信道的空间相关性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江旭;郑莉琴;何逸鹏;杨洪钦;李晖;谢树森;;腺苷A_1和A_3受体参与的DRG神经元内Ca~(2+)释放的多光子成像[J];光电子.激光;2014年04期
2 王超;朱义君;杨育红;;可见光并行高速通信交织分多址技术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4期
3 付红双;朱义君;王红梅;蔡文炳;;成像MIMO通信中信道容量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4年07期
4 朱海丰;张另坦;方志良;;基于不同人眼模型的非球面人工晶体光学性能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4年09期
5 邓莉君;樊养余;;三维射线跟踪和有限状态马尔可夫链的非空室内可见光信道表征参数[J];光学学报;2015年03期
6 陈勇;尹辉;刘焕淋;李逸超;;LED通信中利用蚁群算法优化光功率[J];光电子·激光;2015年03期
7 郭俊清;陈雄斌;李洪磊;黄涌;陈弘达;;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硅光电池响应特性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5年03期
8 杨家旺;曹阳;刘世涛;;基于自适应OF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5年04期
9 王辉;孙中杰;;基于子流选择BD预编码的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J];光电子技术;2015年02期
10 郑浩天;季新生;黄开枝;赵华;;干扰对光MIMO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欣;光测设备捕获能力检验中目标特性标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宫树月;室内可见光通信信道特性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吉;李仰军;赵冬娥;周汉昌;邓均;;基于矩形激光光幕的射击精度光电检测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1年05期
2 李文娟 ,齐超 ,戴景民;Realizing variable contrast technique in MRC measuring target using integrating sphere[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4年09期
3 金伟其;高绍姝;王吉晖;王霞;李力;刘广荣;;基于光电成像系统最小可分辨对比度的扩展源目标作用距离模型[J];光学学报;2009年06期
4 陈冰;赵亦工;李欣;;一种新的光电成像末制导景象匹配方法[J];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5 赵顾颢;赵尚弘;李勇军;王翔;朱子行;;基于强度叠加编码的空间光多输入多输出通信[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6 徐伟伟;张黎明;杨本永;陈洪耀;;基于周期靶标的高分辨光学卫星相机在轨MTF检测方法[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7 胡昊;王红星;徐建武;孙晓明;刘敏;;无线光通信中一种迭代解调的比特交织乘积编码脉冲位置调制[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8 赵顾颢;赵尚弘;蒙文;王翔;朱子行;;多调制方式下的强度叠加编码多发多收大气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J];光学学报;2012年02期
9 王惠琴;曹明华;陈海燕;胡家琪;柯熙政;;无背景噪声时光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信道容量[J];光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叶钊;刘则洵;李宪圣;万志;任建伟;刘洪兴;;用于宽视场空间相机的CCD光谱特性筛选装置[J];光电子.激光;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秋明;徐大专;罗艳强;陈小敏;;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空域相关性评估简化模型[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2 李相如;张昭;王小谟;;集中式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等效阵列增益推导[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王文胤;程智谋;;认知的协同多输入多输出通信[J];通信电源技术;2013年06期
4 谭丽丽,韦岗;多输入多输出盲解卷问题的最大熵解法[J];电子学报;2000年01期
5 郑武;张海滨;宋文涛;罗汉文;;多输入多输出无线系统的迭代可配置树型搜索检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王燕;薛小玮;弓树宏;吴振森;;降雨环境中多输入多输出地-卫信道相关性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7 董瑞翔;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辨识在高炉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84年01期
8 张轶;任清华;褚振勇;;多输入多输出变换域通信系统设计与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年07期
9 朱幼莲;基于立方扩展法的多输入多输出逻辑综合算法的实现[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蒋敏;黄建国;史文涛;张立杰;;多输入多输出阵列目标方位估计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芮贤义;;干扰受限环境下多输入多输出-最大比合并系统的容量和误符号率分析[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2 张俊玉;;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的盲辨识[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3 毕庆琪;苏为洲;;多输入多输出有限脉冲响应系统的信号功率谱分析和相应的盲辨识方法[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性敏;陈翰馥;;多输入多输出Hammerstein系统的递推辨识[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吴朝木;;单片机在编码器设计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WLAN技术取得突破[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玲;多输入多输出探地雷达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珊珊;无线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徐浩;多输入多输出冲击振动试验控制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游青松;多输入多输出的建模与系统容量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良玉;多输入多输出频域模型参数识别[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丛文;随机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时滞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D];青岛大学;2014年
6 郑飞;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智能检测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7 吴吉平;多输入多输出频域正交多项式模态参数识别方法[D];中南大学;2002年
8 杨巍;多输入多输出正弦扫频试验控制方法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张奇;多输入多输出(MIMO)编码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张殿宝;高速环境下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82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18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