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多阶散射模型的玉米后向散射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26 19:09
【摘要】: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由于其特有的全天时、全天候成像及对农作物的穿透探测能力,已成为农作物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该文建立基于Matrix Doubling算法的玉米多阶散射模型,以全极化雷达遥感数据Radarsat-2为数据源进行模型验证,在模型基础上,根据玉米关键生长期的几何参数,分析了玉米的时域散射特征;玉米不同生长期由于结构上的差异,散射特征差别很大:在玉米出苗期,小角度情况下C波段VV-HV适用于土壤湿度的提取;在玉米成熟期,大角度情况下C波段HH/HV较适合玉米叶片含水量的分析。
[Abstract]: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obtain crop information due to its unique all-day all-weather imaging and penetrating detection ability to crops. In this paper, a multi-order scattering model of maize based on Matrix Doubling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data source of Radarsat-2 is used to verify the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the time domain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key growing period of maiz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structure, the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are very different: C band VV-HV is suitable for extracting soil moisture at seedling stage and small angle, and it is suitable for extracting soil moisture at maturity stage of maize. C band HH/HV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maize leaf water content in large angl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863主体项目“面向对象的高可信SAR处理系统”(2011AA120403)
【分类号】:S513;TN95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芳;孙国清;吴学睿;;基于相干植被模型和ASAR数据的玉米地后向散射特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侯玉虹;尹光华;刘作新;刘恩才;;土壤底墒与苗期灌溉量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4期

3 康高健;张晓娟;方广有;;采用离散植被散射模型分析玉米冠层[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2期

4 张钟军;张立新;许瑛;刘嘉敏;孙国清;;用模型和车载微波辐射仪研究多频率多角度下玉米的散射和衰减特性[J];遥感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昕;张钟军;;高频下关于玉米前向散射系数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李文军;刘作新;舒乔生;尹光华;;植物纤维地膜的土壤水热及作物产量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6期

3 谭军利;田军仓;王西娜;赵小勇;;底墒对压砂地西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年04期

4 陈红;黄高宝;李玲玲;张仙梅;;旱作全膜双垄沟播对玉米苗期土壤水分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尹光华;佟娜;郝亮;谷建;刘作新;;不同材料膜覆盖对地温和花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年06期

6 林海;周闪闪;董颖博;许晓芳;;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对矿山酸性废水中Zn~(2+)的吸附性能[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7 谭军利;田军仓;王西娜;李应海;赵小勇;;底墒差异对压砂地西瓜耗水规律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1期

8 韩晓东;贾小雪;冯锦;卢有春;;基于水云模型的SAR图像量化增强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9期

9 ZHANG ZhongJun;YU XianChuan;ZHAO ShaoJie;CHAI LinNa;;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microwave emissivity and transmissivity of a deciduous forest towards the estimate of vegetation biomass[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4年03期

10 姜丽霞;杨晓强;张立群;王晾晾;李帅;;2011年龙江县玉米农田土壤湿度变化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霞;夏玉米免耕精播限制因素及其关键调控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安琪;大尺度被动微波辐射计土壤水分降尺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贾明权;水稻微波散射特性研究及参数反演[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红;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的土壤水分与产量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2 武仓;散射计转台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3 岳丽杰;不同播种深度下玉米出苗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琪明,马洪兵,张涛;水稻微波后向散射模型研究与计算[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张福锁,朱耀tD;旱地小麦生产第一因素[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2年01期

3 刘作新,庄季屏;辽西地区农田水分状况的研究Ⅰ.旱地作物的水分平衡估算及其调控[J];应用生态学报;1992年01期

4 汤章城;;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Ⅰ.抗逆性的一般概念和植物的抗涝性[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程;李丹;范俊英;王骞;王艳聪;;对吉林省玉米生产的问题分析和建议[J];吉林农业;2010年12期

2 李俊民;南明慧;刘蕾;;N·P·K不同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3 孙刚;杨习文;田霄鸿;曹翠玲;李生秀;;不同玉米基因型幼苗缺锌敏感性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闫根海;杨晓军;王斌;薛海龙;李霞;;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其土壤状况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5 方健;;玉米削茎防治玉米螟初步试验[J];中国农业科学;1958年06期

6 马敬辉;王学平;;免耕直播玉米晚收增产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年12期

7 刘秀珍;梁小宏;马骏;李洁静;;水肥耦合对玉米生长期间石灰性土壤磷形态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梁建斌;刘今河;杨涛;;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9 申为民;;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1期

10 王宁珍;张谋草;黄斌;马长青;;陇东地区土壤水分变化与玉米产量关系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秉柏;张萍萍;谭炳香;王志明;;水稻极化散射特征分析及稻田分类方法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2 李秉柏;化国强;陈尔学;;基于全极化SAR数据玉米后向散射特性分析及分类制图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3 谭静;杨峻芸;陈洪梅;;抗旱玉米育种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4 徐福利;汪有科;梁银丽;袁彦云;;秸杆覆盖与少耕的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效应[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影响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李元华;;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间积温变化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7 张东升;;玉米新品种新单26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8 杨沈斌;申双和;赵小艳;谢晓金;李秉柏;;星载雷达在多云多雨地区水稻监测中的应用[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邢珍娟;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Bt玉米植株中杀虫蛋白在不同条件降解动态及在土壤中的积累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朱书全;牟俊山;;含腐植酸保水剂玉米生产应用效果研究[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伦寿;小麦、玉米如何夺取双丰收[N];人民日报;2007年

2 王玉堂;三招促成熟 玉米产量增[N];新疆科技报(汉);2006年

3 保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 宋崇信 王力群;保定市夏玉米成熟期考察报告[N];河北科技报;2006年

4 徐海英 赵春柳;麦茬夏玉米板茬点播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5 会泽县农技中心 王丽红 张本岚;秋玉米中后期管理[N];云南科技报;2007年

6 索荣;玉米品种:如何适应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N];农资导报;2008年

7 本期专家为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陈伦寿;小麦—玉米两熟地区如何争取双丰收?[N];农资导报;2006年

8 胡玉忠;夏玉米施肥误区及平衡施肥技术[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9 方圆 水清;种旱稻有适用品种[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10 李晓宁;重肥足水促玉米孕穗[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沈斌;基于ASAR数据的水稻制图与水稻估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2 张远;微波遥感水稻种植面积提取、生物量反演与稻田甲烷排放模拟[D];浙江大学;2009年

3 何维;基于ASAR和生长模拟模型的水稻长势监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贾明权;水稻微波散射特性研究及参数反演[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钢;冬小麦微波散射特性及参数反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赵长文;水稻散射特性与稻田甲烷排放评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徐春亮;小麦微波后向散射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海慧;农膜的偏振反射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郑伟;基于陆基测量的水稻微波后向散射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白彩云;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尚金霞;渭北旱塬连作玉米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胡凤霞;设施黄瓜—玉米轮作模式对连作障碍的克服效果[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9 刘宏伟;绿肥作物还田后腐解规律及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孙扬;植物光合增效剂对玉米产量和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05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205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1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