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next工程教育理念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9-04 14:08
【摘要】: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着手,借鉴next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进方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校企协作计划。从直观、交互、生动三个方面着手,提出崭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平台+模块"化实验平台建设,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针对绝大多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新的思路;并提出三加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提出的教改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意识、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凸显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优势与特色。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in the major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nd referring to the concept of next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a teaching model improvement method,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a plan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tuition, interaction and vividne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brand-new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module" experimental platfor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though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os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a three plus one cooperation model. The teaching reform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popularizing value for train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t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in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major of our school.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HGJXHB 1 11027)
【分类号】:TN913-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曾红元;;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6期

2 陈敏;李瑾;;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背景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3 Gretar Tryggvason;Diran Apelian;查建中;冯磊;;21世纪的工程教育重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2期

4 谢春;;工程教育创新型学科实验室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03期

5 朱向庆;胡均万;曾辉;陈宏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微型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11期

6 陈庆奎;;面向卓越工程教育的实验室开放实施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1期

7 倪林;唐天成;朱尔炜;郑鼎元;高健博;;基于NGN核心技术的通信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3期

8 丁佩芬;陶剑文;;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核心+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2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郭玉堂;朱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论教师素养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2 肖波;;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4期

3 崔军;;整体工程观:毕业生就业能力诉求与课程结构调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4 李瑾;陈敏;;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政策分析——基于社会政策的四维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5 王琳;张民;;基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22期

6 许有军;程书伟;张华;张丹;崔金宝;;《FPGA应用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福建电脑;2013年12期

7 关琼;;CDIO视角下一体化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铁路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系统维护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4年03期

8 李幼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三大平台建设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赵小lN;丁亮;;按学科招生的大类培养模式问题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3年05期

10 李小飞;;CDIO教学法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蒲_g;美国工程学士能力培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陈芳;;大学生科研选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刘宝存;;国际视野下我国大学创新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3 张银霞;谷贤林;;影响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制度与观念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 方萍;刘畅;明道福;闫达远;;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计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5 周恒彩;;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6期

6 牛利华;张阿赛;;略论教育改革中的教师阻力——一种转向事实背后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周光礼;;中国大学办学自主权(1952—2012):政策变迁的制度解释[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安丽;;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改革[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杨凤华;陆建新;;按学科大类招生模式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纺织教育;2007年06期

10 别敦荣;郝进仕;;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向民;董静远;邢晓芬;;创新人才培养与电子设计竞赛模式探索[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逸仙;社会需求导向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希奎;周小平;刘博航;;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02期

2 许岩;;校企合作发展中职教育[J];华章;2010年33期

3 钟铭;王珊珊;;基于校企合作的航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航海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 徐海枝;雷日扬;;高职机制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J];广西教育;2009年33期

5 李晓文;;加强校企合作 实施有特色的专业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洪军;;改革文科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7 梁文霞;;任务型教学法突显酒店专业英语“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任波;李环;梁爽;;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9 崔敏;;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8期

10 徐鸿玲;;优化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芳;;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陶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探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曹利峰;张斌;张红旗;;提高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研究[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袁立煌;;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肖利萍;狄军贞;姜彦立;李喜林;;“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6 齐现伟;辛全仓;杨辉;董林;张云健;;基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的校企合作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7 范红刚;;浅谈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肖旭;陈群辉;;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优秀技能人才[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支芬;刘在云;田建敏;;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初步探索[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伟华;校镇合作兴经济[N];台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赵婀娜 冯琨 刘思思 整理 教育部副部长 陈希;让未来的工程师卓越起来[N];人民日报;2010年

3 正言;校企合作 全是赢家[N];海南日报;2008年

4 经济视点报记者 梁朋涛 通讯员 魏豪;从黄河水院校企合作看毕业生就业创新能力[N];经济视点报;2011年

5 唐景莉;工程教育要构建质量监控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记者 王乐;上海启动“卓越教育”计划[N];文汇报;2009年

7 陈敏 周晨;职教“宁波模式”解校企合作难题[N];金华日报;2006年

8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 谢企华;探索培养高工级教授[N];文汇报;2007年

9 晁毓山;自主创新急需加强校企合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10 褚宁;上海校企合作“升级”[N];解放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丁建洋;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孙玉涛;国家创新能力成长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7 朱明星;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杨丽伟;供应链企业协同自主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赫名飞;新型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吉林大学;2006年

2 樊艳君;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冷刚;化学探究性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健;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丽萍;高等师范院校化工基础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翔;中等卫校生物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晋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云姝;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梅;思想政治课“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钱秀;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STS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22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222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0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