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多载波的相干波分复用太比特传输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5 12:19
【摘要】:基于循环频移器(RFS)的多载波产生原理,得到了间隔为25GHz,载噪比为25dB的20个子载波的多载波输出,将波特率为16Gbaud(即64Gbit/s)的归零码十六进制正交幅度调制(RZ-16QAM)信号加载到这些子载波上,并且进行偏分复用(PDM)生成PDM-RZ-16QAM信号,实验实现了2.56Tbit/s PDM-RZ-16QAM信号792km标准单模光纤(SSMF)的传输和相干接收。实验测得的背靠背相干光波分复用(CO-WDM)系统在误码率为1×10-3的情况下,光信噪比需求比理论值(FEC)增加了4.1dB。传输后,最佳入射光功率处的误码率为4.5×10-3,小于前向纠错的软判决门限(2.4×10-2),此时对应的CO-WDM PDM-RZ-16QAM中心信道信号恢复后x和y偏振方向的星座图清晰规则,说明传输性能很好,并且系统的频谱效率达到了5.1bit/(s·Hz)。
[Abstract]:Based on the multicarrier generation principle of the cyclic frequency shifter (RFS), the multicarrier outputs of 20 sub-carriers with an interval of 25 GHz and a carrier to noise ratio of 25dB are obtained. The return code hexadecimal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RZ-16QAM) signals with a baud rate of 16Gbaud (64Gbit/s) are loaded onto these subcarriers. The PDM-RZ-16QAM signal is generated by partial division multiplexing (PDM), and the transmission and coherent reception of 2.56Tbit/s PDM-RZ-16QAM signal 792km standard single mode fiber (SSMF) are realized experiment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requirement of the back-to-back coherent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WDM) system increases by 4.1 dB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FEC) when the BER is 1 脳 10 ~ (-3). After transmission, the BER at the optimal incident light power is 4.5 脳 10 ~ (-3), which is less than the soft decision threshold of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2.4 脳 10 ~ (-2). At this time, the constellation diagram of x and y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O-WDM PDM-RZ-16QAM central channel signal recovers clearly, which shows that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is very good. And the spectrum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s up to 5.1bit/ (s Hz).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聊城大学山东省光通信科学与技术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506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0005110014)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开放基金 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ZR2010FM043)
【分类号】:TN92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洋;席丽霞;张晓光;秦江星;林嘉川;梁晓晨;;偏分复用系统信道串扰的理论模型及消除方案[J];光学学报;2012年02期

2 邸雪静;童程;张霞;张晓光;席丽霞;;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步长恒模算法[J];光学学报;2012年10期

3 周浩;席丽霞;李建平;张晓光;刘娜;;Theoretical analysis of polarization control for the stable output of multi-carrier source based on a re-circulating frequency shifte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2年10期

4 何晶;刘丽敏;陈林;文双春;;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先进调制格式的产生[J];中国激光;2008年08期

5 张霞;白成林;张晓光;;高载噪比多载波光源的噪声抑制理论及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琳;刘亮;张帆;陈章渊;徐安士;;高速率差分相移键控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实验[J];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刘亮;吴琳;张帆;朱立新;陈章渊;;差分相移键控和开关键控信号的混合传输实验[J];光学学报;2010年03期

3 余文科;娄采云;赵晓凡;陆丹;陈健桦;;基于级联调制器的四进制幅移键控非归零码到归零码格式转换器[J];光学学报;2011年02期

4 童程;邸雪静;张晓光;席丽霞;;一种改进的光偏分复用16-QAM系统盲解复用算法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4期

5 阮秀凯;李昌;谈燕花;张耀举;;基于电域反馈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盲均衡方法[J];光学学报;2013年05期

6 阮秀凯;张耀举;谈燕花;吴平;;光通信信道电域盲均衡的脊回归方法[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7 钟康平;李唐军;孙剑;贾楠;王目光;;基于线性相位插值的增强型载波相位估计算法[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8 周馨雨;闫连山;易安林;陈智宇;潘炜;罗斌;;基于强度调制/直接探测系统的偏振解复用方法[J];光学学报;2014年12期

9 鲁怀伟;鲁彦;蒲会兰;罗冠炜;;全光纤平顶3×3光学梳状滤波器的改进[J];光学学报;2015年02期

10 应祥岳;徐铁峰;刘太君;聂秋华;;基于MZM的RZ/CSRZ-DQPSK信号产生的新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文科;娄采云;邢燕飞;赵晓凡;陆丹;霍力;;差分相移键控的非归零到归零格式转换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建平;适用于太比特光纤通信系统的多载波光源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田凤;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控制及多载波产生与应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邹宁;基于相干光传输系统的连续相位调制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钟康平;DP-16QAM相干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雨晨;新型调制格式在高速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冯勇;数字相干光检测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3 刘雯;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色散补偿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4 吴树强;基于微波光子发生器的ROF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陈虹先;OFDM信号光纤传输系统中降PAPR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张曼君;基于RSOA的WDM-PON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邸雪静;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道均衡补偿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许丽丽;基于前向调制的独立双光源光生毫米波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梁晓晨;高速光纤通信偏分复用光域直接解复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吴亚楠;光标记交换系统中先进调制格式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光;;高速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控制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彭钧;郭见兵;陈东进;;一种高阶QAM联合载波恢复算法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1年03期

3 张晓光;方光青;赵鑫媛;王少康;;光纤中偏振稳定控制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张晓光;段高燕;席丽霞;;偏振控制器完成任意偏振态变化的最小自由度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5期

5 徐霞;席丽霞;张晓光;童程;;光数字相干接收机中色散补偿模块设计与优化[J];光学学报;2011年11期

6 齐鸣;张新亮;黄德修;;可调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型差分相移键控解调器[J];中国激光;2006年12期

7 陈新;吴克瑛;马晓红;张汉一;周炳琨;;光纤传输系统中基于相位预调制的信号整型[J];中国激光;2007年01期

8 王铁城;姚晓天;万木森;刘铁根;;偏振相关损耗对偏振复用系统信道正交性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9年04期

9 董洪成;刘阳;易葵;贺洪波;邵建达;;偏振光束相干合成的理论分析[J];中国激光;2009年09期

10 冯勇;闻和;张汉一;郭奕理;;差分相移键控信号的数字相干光检测与色散补偿研究与实现[J];中国激光;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万林,田畅,郑少仁;一种新的太比特级交换网络及其工程实现[J];电信科学;2003年04期

2 于珊珊;;太比特可重构全光交换网络设计[J];光通信技术;2014年08期

3 顾华玺,刘增基,邱智亮;太比特路由器交换网络中路由算法的研究[J];电信科学;2004年03期

4 范力军,张铁军,全成斌,栾贵兴;太比特路由器分组调度中信元失序问题的解决[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5 马天蔚;;IP主干交换太比特[J];每周电脑报;2000年21期

6 ;适合太比特级系统需求的12通道30Gb/S光纤模块[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0年12期

7 ;新品亮相新世纪——思科12000太比特系统全面扩展IP基础设施的体系结构[J];广播电视信息;2000年02期

8 孙志刚;太比特交换开关拓扑结构研究[J];中兴通讯技术;2001年04期

9 赖握雷;;太比特燎原——T320面向网络备节点[J];每周电脑报;2002年28期

10 ;今天的网络孕育太比特的未来[J];世界电信;1999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晶;Juniper路由器向太比特级跃进[N];中国电子报;2002年

2 张世俊;光纤“网”不住太比特路由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3 宏文;朗讯科技力推NX64000太比特交换机/路由器[N];科技日报;2000年

4 王斌 陈艳;沿着提速道路跑[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5 广文;华为接入网应用达一亿线[N];通信产业报;2006年

6 ;路由器技术发展趋势[N];计算机世界;2001年

7 Teng;路由器小知识[N];电脑报;2003年

8 ;世界最快网络问世 下载1G电影只需0.2毫秒[N];科技日报;2014年

9 ;路由器前景预测[N];人民邮电;2001年

10 文君;阿尔卡特将在亚洲铺设新的DWDM海底网络[N];通信产业报;2001年



本文编号:2253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253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