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通道SAR无模糊估计快速运动目标速度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radial velocity of ground moving targets using single channel phase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Two vision processing in range frequency domain and two vision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in Doppler domain make the interference phase of moving target satisfy the phase continuity hypothesis. The slope of interferometric phase to Doppler frequency is estimated by least square linear fitting, from which the radial velocity can be calculated. 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 of not being affected by phase winding.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channel amplitude method, this method has higher estimation accuracy and real-time performance. The method can simultaneously estimate the radial velocities of multiple targets in Doppler doma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data processing.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重庆大学通信与测控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1249)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0CB7319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JB142001-11)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江;苏军海;李凉海;邢孟道;;利用KWT进行动目标成像的三通道SAR-GMTI快速目标运动参数估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7期
2 张丹丹;仇晓兰;胡东辉;丁赤飚;;基于运动目标检测的同步轨道星-空双站SAR杂波特性分析[J];雷达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纪彬;朱文涛;苏涛;何学辉;;一种新的高速多目标快速参数化检测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2期
2 陈溅来;杨军;孙光才;邢孟道;;高轨SAR多普勒中心补偿的二维姿态控制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8期
3 秦记东;赖涛;赵拥军;黄洁;白冰;;基于通道误差校准的空域导向矢量多通道SAR-GMTI杂波抑制方法[J];雷达学报;2014年01期
4 杨洁;;多通道SAR-GMTI处理的统计特性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郑纪彬;任爱锋;苏涛;朱文涛;;多分量Chirp信号相位参数的精确估计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张学攀;廖桂生;朱圣棋;许京伟;杨东;;基于双通道距离频率干涉相位解运动目标径向速度模糊方法[J];宇航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立峰;动目标检测、成像与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峰;李亚超;邢孟道;保铮;;一种单通道SAR地面运动目标成像和运动参数估计方法[J];电子学报;2007年03期
2 史洪印;周荫清;陈杰;;同步轨道星机双基地三通道SAR地面运动目标指示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8期
3 包敏;周鹏;保铮;李亚超;邢孟道;王万林;;地球同步轨道SAR曲线轨迹模型下的改进CS成像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1期
4 杜鹏飞;张祥军;;单元平均恒虚警率检测中的一个新结论[J];现代雷达;2007年02期
5 胡文琳;王首勇;王永良;谢文冲;;多分布类型杂波背景下恒虚警处理器性能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6期
6 吕孝雷;齐飞林;邢孟道;张守宏;;三通道SAR-GMTI地面快速目标检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同良;对空间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J];航天电子对抗;2001年01期
2 侯彪,刘芳,焦李成;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SAR港口目标自动分割[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05期
3 田锦昌,宋小全,孙鹏举;对抗合成孔径雷达侦察方法的初步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02年06期
4 陈强,孙文峰,江晶;用于地面坡度测量的极化SAR方位角近似估计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陈广东,朱兆达,朱岱寅;分数傅立叶变换用于抑制SAR杂波背景检测慢速动目标[J];航空学报;2005年06期
6 矫伟;梁兴东;丁赤飚;;基于内定标信号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幅相误差的提取和校正[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12期
7 王超;陈曦;张红;;一种基于退化模型的高分辨率SAR去噪算法[J];遥感学报;2006年01期
8 张红蕾;宋建社;张宪伟;;基于二维模糊熵的GA在SAR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7年05期
9 周智敏;金添;宋千;常文革;孙晓坤;杨延光;;超宽带SAR探雷试验系统[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8期
10 张昆辉;;一种机载SAR距离徙动修正的快速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逯贵祯;王玲;;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识别的马尔科夫随机场方法研究[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白霞;孙进平;毛士艺;;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的Chirp z变换成像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时慧;左永锋;何攀峰;;大调制带宽线性调频信号频响补偿技术研究[A];2010全国虚拟仪器大会暨MCMI2010’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张陆元;袁运能;张亚萌;李东斌;;距离徙动高次项对LFMCW SAR成像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汪伟;李磊;张智慧;;有源相控双极化波导缝隙天线阵[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王迪;雷武虎;杨越;;SAR欺骗干扰与散射波干扰信号生成[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7 叶伟;贾鑫;刘树贤;;编码调频斜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抗干扰仿真[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8 覃正;陈绍汀;;国外SAR天线的发展[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9 杨云志;黄顺吉;王建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压缩的实现[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10 杨云志;黄顺吉;王建国;;可编程器件在合成孔径雷达量化编码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韩冀中;RS:从空间“感知”数据[N];计算机世界;2005年
4 朱明辉 孟月民;我省机载雷达技术国内领先[N];安徽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立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王力宝;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郭微光;机载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于秋则;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匹配导航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危嵩;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董骞;基于软件无线电的SAR数字接收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7 乔蓉蓉;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多模式系统研究与信号处理[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8 王睿;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软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9 魏青;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与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于春锐;合成孔径雷达有源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刚;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胡笑斌;SAR图像目标识别中几个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周峰;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基于数据的运动误差分析及补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叶映宇;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裘金飞;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姜凤山;合成孔径雷达高速数据记录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7 许一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的可靠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8 史勤峰;Beamlet及其在SAR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田旭文;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率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10 缪建峰;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19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1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