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信息中心网络中认知型路由协议的设计与仿真实现

发布时间:2018-11-14 12:32
【摘要】:近年来,为了解决以地址为中心的网络通信模型通信效率不高的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新型网络体系架构一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ICN),信息中心网络使用以内容为核心的协议栈结构来替换传统的以IP为核心的协议栈结构。针对这种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自身优势的路由协议是信息中心网络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信息中心网络节点加入了认知智能和社交能力,提出了一种认知型路由协议。首先,针对信息中心网络的特点,本文设计了网络的路由器结构和网络模型;其次,设计了网络节点的基本结构,包括缓存(ContentStore, CS)、未决兴趣表(Pending Interest Table, PIT)和转发信息表(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 FIB);最后,在上述基础之上,将感知、询问、学习、推理和反馈5种认知行为引入到信息中心网络的路由协议中,并使网络中的节点拥有社交能力。通过感知行为,节点感知到邻居和相邻链路状态、本地网络拓扑信息和流行内容;通过询问行为,节点询问得到邻居缓存表和朋友缓存表;通过学习行为,节点学习到请求经验路径信息和响应经验路径信息;通过推理行为,节点推理出粉丝关系和朋友关系,进而获取关注内容列表和朋友缓存列表;通过反馈行为,节点利用以上认知行为获取的认知信息做出路由决策。网络中的节点拥有社交能力,节点在路由过程中可以询问自身社交圈中的邻居节点、关注源节点和朋友节点,获取对路由转发有帮助的信息。本文对提出的信息中心网络中认知型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实现和性能评价。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认知路由协议能充分利用信息中心网络的特点,并很好地将认知智能和社交能力融入到信息中心网络中,同时协议在启动阶段、节点加入或退出阶段以及协议稳定阶段都有比较好的性能,是有效可行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in the address-centric network communication model,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proposed a new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 architecture,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ICN),).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uses the content-centered protocol stack structure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protocol stack structure with IP as the core. In view of this new network architecture, how to design a routing protocol which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twork itself is the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In this paper, cognitive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ability are added to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node, and a cognitive routing protocol is proposed.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this paper designs the router structure and the network model of the network. Secondly, the basic structure of network nodes is designed, including caching (ContentStore, CS), pending interest table (Pending Interest Table, PIT) and forwarding information table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 FIB);). Finally, the cognitive behaviors of perception, inquiry, learning, reasoning and feedback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routing protocols of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and the nodes in the network have social ability. Through sensing behavior, nodes perceive neighbor and adjacent link state, local network topology information and popular content, by questioning behavior, the node interrogates to obtain neighbor cache table and friend cache table. Through the learning behavior, the node learn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request experience path and the response experience path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reasoning behavior, the node deduces the fan relationship and the friend relation, and then obtains the list of attention content and the friend cache. Through feedback behavior, nodes make routing decisions using the cognitiv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above cognitive behaviors. The nodes in the network have the social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routing, the nodes can ask their neighbors in the social circle, pay attention to the source node and the friend node, and obtain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helpful to route forwarding.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cognitive routing protocol in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is simulat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gnitive routing protocol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and integrate cognitive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ability into the 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tocol is in the start-up stage. The node join or exit phase and the protocol stabilization phase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and ar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15.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永利;;关于路由协议漏洞的分析与防范措施[J];硅谷;2011年11期

2 陈海鸿;如何在网络运行过程中更改路由协议[J];中国金融电脑;2000年12期

3 宾海,刘乃安;移动网络中的几种路由协议[J];电子科技;2001年21期

4 吕翎,熊前兴;常用路由协议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1年S1期

5 翟东瑜;;路由协议的选择与实践[J];金融电子化;2002年05期

6 丁瑜,张光昭;MIL-STD-188-220B路由协议性能分析和改进[J];数据通信;2003年04期

7 季晓君;田畅;张毓森;;安全DSR路由协议分析与设计[J];通信学报;2006年03期

8 郑创明;张升华;;美军220C路由协议的分析设计[J];军事通信技术;2006年01期

9 董超;倪明放;田畅;;层次分析法用于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选择[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9期

10 顾晓燕;;无线Mesh网络DSR路由协议改进方法的研究[J];无线通信技术;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阳泽;刘平香;;水声网络自重组中两种路由协议比较[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向征;方旭明;;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协议的性能比较[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墉懋;傅仲逑;;DSR路由协议优化策略[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程晓峰;卢泽新;张晓哲;莫敦运;;基于路由协议支持的网络感知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红;徐光侠;范时平;;一种安全的无线自组织路由协议[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玉林;樊祥宁;张在琛;;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路由协议的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7 应俊;吴哲夫;乐孜纯;;基于OPNET的DSR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颜国风;王建新;;基于Hop的Anycast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武峥;张淑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在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侍蕾;赵洪利;;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关键技术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华为供稿;构建辽宁移动骨干网[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 庞迪;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关键技术—路由协议[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金桦;路由协议一样影响速度[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朗讯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融合网络将主导一切[N];通信产业报;2004年

5 ;宽带网络测试平台 ——Adtech AX/4000[N];网络世界;2003年

6 ;三星secuiWALL 防火墙让网络永不停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甄岩邋武穆清;无处不在的无线Mesh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东杰;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及路径决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春飞;无线Mesh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黄宏宇;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及节点运动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郭星歌;矿井无线网格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韩挺;基于信任理论的路由协议安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潘大为;能量有效的WSNs路由协议与分布式调度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凯;无线Mesh网络高性能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学梅;Ad Hoc网络的移动管理及其路由协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张天乐;交替活跃模式的部分连接网络路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李道丰;路由协议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林;基于伽玛分布的喷洒等待路由协议[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梁玉珠;基于动态分簇的低能耗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卢志强;基于基础设施辅助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吉纯;Ad Hoc网络备份路由协议及其嵌入式实现[D];苏州大学;2015年

5 王静涵;基于Contiki操作系统的RPL路由协议能耗均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吴三柱;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树路由协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琦;移动传感器网络三维空间路由协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姜小荣;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巩彩红;基于微分—蚁群算法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中岳;一种利用节点移动信息的空基自组网路由协议[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31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31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8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