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干扰分析及解决方案研究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subway, mainly including dedicated 800MHz trunk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vil mobile communication introduction system, public security 350MHz analog / digital trunk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IS vehicle-groun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Signal CBTC vehicle-groun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large spectrum width and man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normal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and even affects the safety of subway operation.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subw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debugging and opening,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wireless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ncluding frequency and airspace, and then analyzes the interference within the wireless system and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wireless systems. On the basis of this, in order to find the solution of wireles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he technical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of anti-jamming are put forward through mathematical deterministic calculation, such as improving the isolation between systems and adopting frequency hopping technology. A series of methods such as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wireless coverage, increasing frequency protection band, limiting equipment parameters and so on. Finally, the test outline is developed for field testing, and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vari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the subway is analyzed,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anti-jamming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the related engineering design drawings are drawn by using CAD software to map the antenna / leakage cables of vari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see Fig. 4-3 ~ Fig. 4-11). It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design of urban subw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基传;正确把握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J];中国无线电管理;2002年10期
2 ;削减电缆——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J];现代制造;2002年08期
3 施勇;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简介[J];电信快报;2004年05期
4 屈平;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曙光初露[J];中国传媒科技;2004年10期
5 刘向阳;无线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J];中国数据通信;2004年10期
6 张金耀,周章旺;隧道无线通信方案探讨[J];中国无线电;2004年06期
7 ;成都用无线通信应急[J];每周电脑报;2004年33期
8 ;无线通信[J];每周电脑报;2004年35期
9 ;无线通信[J];每周电脑报;2004年38期
10 ;无线通信[J];每周电脑报;2004年3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弋建强;;无线通信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探讨[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冰琪;;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浅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王化磊;潘成康;;绿色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甘伟;许力;;无线通信技术在核电站的应用[A];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加强数字化 信息化 现代化建设 切实提高水上应急无线通信与指挥能力[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第二届中国政府电子政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张兴彤;黄胜;;无线通信在出铝车的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明;;个人无线通信网现状和展望[A];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范博;李书芳;;无线通信中的天线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五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三强;石坚;何为;古良玲;;脑电信号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洁;;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卿晰;快乐着新一代无线通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2 ;美国无线通信业上演战国时代[N];中国经营报;2002年
3 李晓松;加强公安无线通信基础工作刻不容缓[N];人民公安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晶;多媒体何时融入无线通信[N];中国电子报;2000年
5 ;迈向无线通信的未来(二)[N];人民邮电;2000年
6 ;无处不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N];人民邮电;2011年
7 ;下一代专业无线通信网注重定制服务[N];中国电子报;2011年
8 王陵生邋童信;安徽350兆无线通信网抗雪灾立功[N];人民公安报;2008年
9 ;全面加强公安无线通信建设[N];人民公安报;2003年
10 晓雅;无线通信占四分之一[N];人民邮电;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东;身体域无线通信表征精度提升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董立珉;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常茗;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复合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赵爽;应用于无线通信基带算法的可重构处理平台及典型算法实现[D];复旦大学;2010年
5 许颖;能量多元化与状态非确定的绿色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管章玉;认知与协作无线通信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跨层优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武刚;多入多出无线通信中的信道模型、空时编码及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盖伊;多天线无线通信中的宽带多频段天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钊;MIMO无线通信自适应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肖力;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估计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龙;基于无线通信的小区智能停车系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2 徐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袁泉;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自助导游机和电子导游助理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晶晶;无线通信技术在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5 陈昆;光无线通信伺服跟踪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学;基于智能交通安全的车—车间无线通信系统传播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杨本初;面向工业应用的嵌入式无线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开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马晓立;基于无线通信和WinCE的行车调度系统的研制[D];东南大学;2006年
9 梅罚敏;智能电表短距离无线通信测试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10 曾捷;基于SDR平台的WiMAX技术研究与实现[D];清华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72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7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