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参数化的Deslauriers-Dubuc插值小波——构造及图像编码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2 03:21
【摘要】:研究了采用提升构造具有任意偶数阶消失矩,满足对称性,且仅用一个自由参数表达的Deslauriers-Dubuc(D-D)双正交插值小波.首先,采用多相矩阵理论推导出了此类小波存在的条件;然后,给出了对应小波滤波器和插值小波变换的构造算法.采用算法具体构造了分别具有消失矩对(4,2)、(4,4)、(6,2)以及(6,4)等4类一参数表达的D-D插值小波;最后,以自由参数为自变量,根据编码增益准则,优化设计了4种用于图像编码的插值小波,其滤波器系数全为二进制分数,可实现非乘法运算的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系统分析表明,两种小波的压缩性能超过CDF-9/7小波,对于纹理图像,PSNR增益达到0.44dB,并且计算复杂度可降低17%以上.实验同时表明,新小波的重构图像具有更好的主观可视质量.
[Abstract]:The Deslauriers-Dubuc (D-D) biorthogonal interpolating wavelets with arbitrary even-order vanishing moments, which satisfy symmetry and are expressed only by one free parameter, are studied. Firstly, the existence conditions of this kind of wavelets are derived by using polyphase matrix theory,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wavelet filters and interpolation wavelet transform are constructed. The D-D interpolating wavelets with 4 kinds of parameters, such as (4o 2), (, 4), (, 4), (, 6H 2) and (6H 4), are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algorithm. Finally, based on the coding gain criterion, four kinds of interpolated wavelets for image coding are optimally designed with free paramete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filter coefficients are all binary fractions, and the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which can realize non-multiplicative operation, is realized. DWT). The system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two kinds of wavelet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DF-9/7 wavelets, and the PSNR gain for texture images is 0.44 dB, and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can be reduced by more than 17%. The experiments also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ed image of the new wavelet has better subjective visual quality.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316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5010;61173130)资助~~
【分类号】:TN919.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侯霞,胡寿松;一种新的细分加权小波[J];自动化学报;2004年06期

2 王永利;周景华;徐宏炳;董逸生;刘学军;;时间序列数据流的自适应预测[J];自动化学报;2007年02期

3 张楠;吕岩;吴枫;尹宝才;;基于方向提升小波变换的多描述图像编码[J];自动化学报;2007年06期

4 杨波;敬忠良;;梅花形采样离散小波框架图像融合算法[J];自动化学报;2010年01期

5 白静;吴家骥;卢山;焦李成;;基于提升Directionlet变换的零块嵌入图像编码算法[J];自动化学报;2011年03期

6 王刚;周小辉;;r重a尺度正交平衡插值多小波的设计[J];自动化学报;2012年12期

7 刘在德;常晋义;沈钧毅;;一类双正交插值小波的参数化构造及图像编码应用[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祥阳;严洁;;往复机构混沌振动响应特征辩识[J];四川有色金属;2010年02期

2 李其虎;任国强;吴钦章;王明富;;高速多级二维IWT的IP核设计与实现[J];半导体光电;2011年04期

3 高建波;赵尔沅;乐光新;;小波提升变换OFDM系统抗脉冲性能分析[J];半导体技术;2006年08期

4 梁淑宝;张培林;曹建军;;基于提升小波包变换集成特征提取模型[J];兵工自动化;2010年04期

5 曹建军;张培林;石志勇;任国全;傅建平;;大型移动多机电设备在线状态监控系统研究[J];兵工学报;2007年09期

6 韦长江,郝鹏威,石青云;线性变换SERM分解选取的快速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任明荣;王普;方斌;陈梅莲;;心电信号提升小波零树编码压缩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高立新;殷海晨;张建宇;胥永刚;;第二代小波分析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姜洪开;王仲生;;第二代小波包构造及发动机微弱损伤识别[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10 周建新;杨卫东;叶双;;基于提升小波的轧辊偏心信号提取及自适应控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营;郝燕玲;王仁龙;;一种离散小波变换的优化并行硬件结构[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尚丽娜;高广春;赵胜颖;;三级提升小波变换的硬件实现[A];2011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龙;何晶;许信玉;;H.264解码器中反变换的硬件实现[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孟鸿鹰;王志华;;基于推举体制的小波构造方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5 陈大科;韩九强;;5/3提升小波变换及逆变换的FPGA设计方法[A];2005年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许辉;陈章侠;;一种高性能9/7离散小波变换滤波器的硬件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程扬波;;上升型小波变换及其在突变信号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黄思齐;杨鲁平;刘桥;;一种适合JPEG2000的5/3离散小波变换硬件系统结构[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岳鹏;;基于提升方法的9/7小波在TigerSHARC DSP上的优化实现[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陆飞;曹文明;周德龙;;基于拓扑流形的PCA人脸识别算法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营;雷达图像编码器的并行处理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王咏胜;复数轮廓波变换的构造、扩展及其图像处理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林春雨;图像/视频的多描述编码及传输[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宋国明;基于提升小波及SVM优化的模拟电路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族桥;DEM多尺度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张志勇;存储式活塞稳态温度测量装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冯铁男;基于小波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徐晓东;基于CCSDS IDC星载图像压缩算法的FPGA实现技术[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晓甜;基于信噪特征的遥感图像去噪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旭阳;主动式探测系统高质量检测、成像与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建威;基于OMAP5912的准在线故障诊断系统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念水;时间序列数据流在线预测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学梦;基于小波理论的水下图像后向散射降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黄建伟;基于小波分析的图像压缩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逯仁虎;基于整数小波变换的无人机侦查图像的压缩[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琦;非参数限定支持域图像盲复原算法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占魁;小波分析在机车信号记录数据压缩存储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邓海兵;基于提升小波变换方法的视觉和听觉诱发脑电信号单次提取[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朱贵富;天文图像无损压缩算法研究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胡志定;面向数字摄影测量的遥感影像压缩技术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丛瑞雪;崔丽鸿;;具有高逼近阶的插值多尺度函数的构造[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陈俊丽,焦李成;正交插值多子波理论和构造[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11期

3 刘在德;郑南宁;刘跃虎;杨国安;田丽华;;17/11双正交小波的优化设计及其对图像压缩性能的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6期

4 毛一波;;广义插值多小波[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杨守志;刘华伟;;M带含参数对称正交插值尺度函数的构造[J];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2010年02期

6 白静;吴家骥;王磊;焦李成;;基于提升方向波变换域的SAR图像压缩[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9年04期

7 杨守志;彭立中;;基于PTST方法构造高阶平衡的正交多尺度函数[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6年06期

8 刘在德;常晋义;聂盼红;;新Burt-Adelson双正交小波的优化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年10期

9 贺国光,马寿峰,李宇;基于小波分解与重构的时间序列预测法[J];自动化学报;2002年06期

10 杨波;敬忠良;;梅花形采样离散小波框架图像融合算法[J];自动化学报;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明;通用活动图像编码[J];无线电工程;1994年Z1期

2 陈龙,吴渝,王国胤;噪声信道的鲁棒图像编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 蔡灿辉,丁润涛;X树图像编码[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2期

4 王娜,张力,李霞;一种多阈值的快速小波零块图像编码方法[J];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胡荣锋;王玲;;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多个感兴趣区域图像编码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6年02期

6 石敏;谢胜利;;一种基于预测的矢量量化图像编码方法(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阴国富;李云飞;;桌面图像编码方法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薛猛;刘兵;;图像编码标准化的发展与现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年06期

9 王凤荣;;一种新的图像编码方法[J];信息技术;2007年05期

10 单伟;;数字图书馆中图像编码与传输技术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渊;张子范;张吉庆;张成;;基于模型的脸部图像编码[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2 徐百兴;罗兆富;陈龙伟;陈振兴;;关于图像编码的自适应高阶线性预测编码方法[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郑武;余胜生;周敬利;陈加忠;;正交平衡多小波的构造及其在图像编码中的研究[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李晓莉;单承赣;;嵌入式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编码的研究[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杨边;王猛;李琼;牛夏牧;;一种改进的多级矢量量化器及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7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正阳;高性能图像编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2 甘涛;高性能的可伸缩图像编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许继征;高效图像编码中自适应变换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彭秀莲;基于行结构的图像编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梁斌;静态医学图像和序列医学图像编码新方法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6 李建欣;基于小波变换的低码率图像编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郭虹;视觉修复的图像编码与认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陈林飞;基于分数变换光学的图像编码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雷;基于感兴趣区的图像编码和传输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史晶;基于全变分修补模型的多尺度图像编码系统[D];西北大学;2009年

3 任秀芳;基于分形方法的图像编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曾晟;图像编码中容错性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朱永辉;图像编码的实现及IP传输[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6 陈娇燕;基于变换域的多描述图像编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潘博;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编码与解码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武涛;远程教育图像传输[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舒正华;一种将H.264标准的帧内块预测技术和特定混合编码相结合的图像编码方法[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立军;基于PDE修补技术的图像编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73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73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b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