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矩阵对数累积量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去噪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19 13:48
【摘要】:噪声抑制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步骤,首次将矩阵的对数累积量应用于PolSAR去噪当中,由数据点的子视数据集计算滤波系数并结合非局部方法的思想实现了PolSAR的斑点噪声抑制。所用方法基于非局部策略选取同质区域,然后利用相干矩阵对数累积量计算得到的滤波系数进行加权滤波。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同质区域选取和滤波系数的计算均是针对相干矩阵进行的,相对于仅使用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或SPAN图像,其对极化数据的处理更具合理性。与其他PolSAR去噪算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平滑同质区域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留地物结构、细节以及纹理信息,并能更好地保持数据的极化相关性。
[Abstract]:Noise sup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PolSAR) data processing of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The logarithmic cumulant of matrix is applied to PolSAR denois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peckle noise suppression of PolSAR is realized by calculating the filter coefficient from the sub-view dataset of the data points and combining the idea of nonlocal metho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nonlocal strategy to select the homogeneous region and then use the logarithmic cumulant of the coherent matrix to calculate the filter coefficient for weighted filtering. 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hat the selection of homogeneous regio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filtering coefficients are based on the coherent matrix, and the processing of polarization data is more reasonable than using only elements or SPAN images on the main diagonal line. Compared with other PolSAR denoising algorith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not only smoothes the homogeneous region effectively, but also preserves the structure, details and texture information of the ground objects, as well as the polarimetric correlation of the data.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329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71302)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07048)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170)
【分类号】:TN9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彪,刘芳,焦李成;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SAR港口目标自动分割[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05期

2 田锦昌,宋小全,孙鹏举;对抗合成孔径雷达侦察方法的初步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02年06期

3 陈强,孙文峰,江晶;用于地面坡度测量的极化SAR方位角近似估计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陈广东,朱兆达,朱岱寅;分数傅立叶变换用于抑制SAR杂波背景检测慢速动目标[J];航空学报;2005年06期

5 矫伟;梁兴东;丁赤飚;;基于内定标信号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幅相误差的提取和校正[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12期

6 王超;陈曦;张红;;一种基于退化模型的高分辨率SAR去噪算法[J];遥感学报;2006年01期

7 张红蕾;宋建社;张宪伟;;基于二维模糊熵的GA在SAR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7年05期

8 周智敏;金添;宋千;常文革;孙晓坤;杨延光;;超宽带SAR探雷试验系统[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8期

9 许鹏;朱文伯;罗琴;;合成孔径雷达在对海战场目标打击效果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02期

10 张昆辉;;一种机载SAR距离徙动修正的快速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逯贵祯;王玲;;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识别的马尔科夫随机场方法研究[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白霞;孙进平;毛士艺;;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的Chirp z变换成像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时慧;左永锋;何攀峰;;大调制带宽线性调频信号频响补偿技术研究[A];2010全国虚拟仪器大会暨MCMI2010’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何宜军;谢涛;;沿轨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涌浪成像理论[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李和平;;基于ARM的固态记录器控制模块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陆元;袁运能;张亚萌;李东斌;;距离徙动高次项对LFMCW SAR成像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汪伟;李磊;张智慧;;有源相控双极化波导缝隙天线阵[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王隽;杨劲松;黄韦艮;王贺;陈鹏;;多视处理对SAR船只探测的影响[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9 王迪;雷武虎;杨越;;SAR欺骗干扰与散射波干扰信号生成[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叶伟;贾鑫;刘树贤;;编码调频斜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抗干扰仿真[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徐英淑;以先进的雷达开拓遥感应用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0年

3 记者 陈敬农 通讯员 汪杰;直升机载装合成孔径雷达获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4 士元;“X卫星”多视角观测转眼不转身[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费旭辉;合成孔径雷达与光学影像融合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N];中国测绘报;2007年

7 韩辛;遥感监测海上溢油[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士元;2009年德国5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天上相聚[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庞之浩;SAR—X:德探测卫星全球测高[N];中国国防报;2007年

10 许伟武;军用航空通信革命性变革——雷达通信[N];中国航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立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王力宝;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郭微光;机载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孙建;SAR影像的海浪信息反演[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于秋则;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匹配导航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危嵩;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杨科;旋转式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孙斌;基于CT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向量熵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傅斌;SAR浅海水下地形探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董骞;基于软件无线电的SAR数字接收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刚;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胡笑斌;SAR图像目标识别中几个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周峰;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基于数据的运动误差分析及补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叶映宇;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裘金飞;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姜凤山;合成孔径雷达高速数据记录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7 许一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的可靠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8 史勤峰;Beamlet及其在SAR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田旭文;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率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10 缪建峰;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87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87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f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