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一次投影子空间追踪的压缩感知信号重构

发布时间:2019-01-03 09:00
【摘要】:为了降低信号重构算法的复杂度,实现对稀疏度未知信号的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次投影子空间追踪(OPSP)的信号重构方法。首先根据约束等距性质确定信号稀疏度的上下界,并将最接近上下界中值的整数作为稀疏度的估计值;然后在子空间追踪(SP)算法的框架下,去掉了迭代中观测向量在支撑集上的投影过程,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为了更准确地衡量算法的重构性能,提出用完整信号的重构概率作为衡量算法重构性能的指标。与传统的SP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可以重构稀疏度未知的信号,且重构时间短,重构概率高。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signal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and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unknown signal with sparse degree, a signal re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primary projection subspace tracking (OPSP) is proposed. First,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s of signal sparsity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traint equidistance property, and the integer nearest to the median of upper and lower bounds is taken as the estimate of sparsity. Then, in the framework of subspace tracking (SP) algorithm, the projection process of the observation vector on the support set in the iteration is removed,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algorithm is reduc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more accurately, the reconstruction probability of the complete signal is used as the index to evaluate the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P algorith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reconstruct signals with unknown sparsit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time is short and the probability of reconstruction is high.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71119)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A610017)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B81002) 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010-D00615138000)
【分类号】:TN91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费元春;数字射频存贮器信号重构的性能分析[J];兵工学报;2001年03期

2 李俭川;温激鸿;陈循;;快速小波变换算法与信噪分离[J];电子测量技术;2001年01期

3 陈卫东,杨绍全;关于正弦信号Nyquist采样的一个注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刘洪江;;稀疏信号重构[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年10期

5 陈少平,朱翠涛;基于振幅谱重构信号的松弛迭代算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石爱业,徐立中;由小波变换模极大值重构信号的改进解析迭代算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4年02期

7 陈定国;李衍达;;利用带限信号的部分时域和频域信息恢复离散信号[J];信号处理;1993年02期

8 刘荧,林嘉宇;由相位谱重构离散信号的收敛性[J];通信技术;1999年01期

9 周良臣;杨建宇;唐斌;;基于信号重构和最小二乘的线性调频信号估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磨国瑞;彭进业;磨少清;谢明华;;基于反对称双正交小波分解系数的模极大值的信号快速重构[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亦工;;一种新的带限信号重构算法[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2 石爱业;徐立中;;基于变指数插值的小波变换模极大信号重构算法[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森;白文乐;牛长流;臧淼;;用MA实现带限信号重构的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刁彦华;;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综述[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梁瑞宇;奚吉;张学武;;压缩感知理论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侯承环;柳重堪;;全相位DFT重构信号的性质[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小林;孙东松;钟志庆;王邦新;夏海云;沈法华;董晶晶;;基于多尺度EMD的激光雷达信号分段去噪[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8 姜可宇;蔡志明;;基于几何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信号分离方法[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向汝建;田英华;季云松;雒仲祥;;小波变换在二维图像背景处理中的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陈之兵;郝磊;;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域上信号的分段采样与重构[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寅;基于稀疏信号重构的空间谱估计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毅;非平稳信号的小波分析与拟合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柳艳红;盲信号分离、信号重构及FSK信号检测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4 喻胜;基于现代DSP技术的多频信号测量理论研究及其在数字波形参数测量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5 张格森;压缩传感理论及若干应用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罗浚溢;基于广义逆的信号重构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孙彪;基于压缩感知的信号频谱测量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朱肇轩;平移不变空间采样理论的研究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郭欣;天波超视距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宋晓霞;低冗余CS观测方法及其在WSNs数据收集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真;压缩感知中信号重构问题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2 许克明;分布式压缩感知联合稀疏信号重构的稳定性[D];山东大学;2014年

3 张彦男;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信号重构算法优化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王真;基于压缩感知的局部场电位信号重构算法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5 芦山;分布式多载舰地波超视距雷达阵列与信号重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印茂伟;宽带相位编码信号数字信道化接收与实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于维双;宽带信号的多通道高精度采样与信号重构方法[D];燕山大学;2005年

8 方嘉伟;Sinc方法在紧支信号重构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6年

9 范立;ICA在信号重构与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10 穆常青;基于DSP的信号实时重构及上变频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99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99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1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