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测量雷达扫描特性及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hased array radar, the influence of antenna scanning on beam width and antenna gain is analyzed. The radar angle compensation database is collected by the method of radar stepped-axis tracking simulation, and the compensation of angle error is reali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nsation method can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racking coordinate measurement in phased array radar.
【作者单位】: 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
【分类号】:TN958.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卢福刚;;导引头指向角误差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3期
2 崔嵬;朱新国;沈清;;一种新的三阶距离跟踪环参数设计算法[J];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3 马振球;崔嵬;;相位和差单脉冲雷达测角性能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4 齐兴龙;田润澜;王春雨;;机载雷达天线空域稳定测试系统的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马百双;刘昌锦;;炮口初速度测量方法综述[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8期
6 常志彬;袁诚宏;刘峻;;船载测量雷达稳定回路作用分析[J];电讯技术;2008年05期
7 周新良;;计算机辅助跟踪技术在单脉冲跟踪伺服系统中的实现与仿真[J];电讯技术;2008年06期
8 张晓明;陈禾;仲顺安;;脉冲多普勒小型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J];电讯技术;2008年11期
9 王文民;曹伟;苏宏艳;;基于幅度加权几何中心法的毫米波高分辨雷达角跟踪技术[J];电讯技术;2009年02期
10 刘嘉兴;;利用射电星噪声的无塔校相方法[J];电讯技术;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雁;张迎滨;;船载精密跟踪测量雷达结构设计要求和特点[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凤建广;钱卫平;;旋转飞行器的应答机天线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3 彭炜;何国瑜;王正鹏;;一种L/LS/S波段宽带自跟踪馈源系统[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康学海;王双平;;高数据速率“动中通”移动卫星通信终端天线的基本设计与指标说明[A];2007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会议文集[C];2007年
5 郁涛;;短基线三站对沿双曲线下滑目标的测高误差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梁;箔条干扰的特性与雷达抗箔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杨彦炯;阵列天线与毫米波紧缩场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也;弹道目标实时跟踪的稳健高精度融合滤波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陈璇;复合制导武器系统战技指标的融合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饶彬;对抗条件下弹道目标的雷达跟踪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祝依龙;特征辅助的目标机动检测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肖立;窄带雷达体制下弹道中段目标微动参数估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雷剑梅;基于单脉冲和自适应天线的数字单脉冲跟踪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胡体玲;3mm波段高分辨力单脉冲雷达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赵锋;弹道导弹防御跟踪制导雷达探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扬;测控单站多星和差多波束测角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杨亚洁;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金留念;无源定位中时延估计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畅;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正交多相码波形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孔晓丹;单脉冲跟踪雷达跟踪测量技术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朱利超;某二次雷达信号处理模块算法分析及硬件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周琦;两维数字阵列雷达DBF控制及其电路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段继岗;舰载跟踪雷达二自由度数字伺服系统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丁向丽;目标动态模拟器设计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10 胡雷;基于最小二乘类的空间配准算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付中;;球杆仪在机床故障诊断与误差补偿方面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年10期
2 杜芸;于连栋;;浅析一种深孔零件快速测量装置的数学模型和误差补偿[J];电子世界;2014年04期
3 张红俊,张红旺,同长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应用中的误差补偿[J];机械管理开发;2003年04期
4 郭卫东;谷文港;张晓玲;;轴系扭振测试分度误差补偿方法及程序实现[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年02期
5 常鹏;李成荣;;平面并联机器中变值几何参数的误差补偿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2期
6 张洪鑫;张健;乔玉晶;司俊山;马薇;;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波前模拟及误差补偿[J];光电子.激光;2013年05期
7 刘焕牢,李斌,师汉民;基于球杆仪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方法研究[J];工具技术;2003年08期
8 任永强,杨建国;五轴数控机床综合误差补偿解耦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9 王毅,赵忠,卫育新;带误差补偿的二位置寻北仪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5年04期
10 何培杰;伺服刀架系统的反复反馈误差补偿控制[J];机床与液压;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航;孙厚芳;袁光明;;基于二维误差测量的数控机床误差补偿与控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宇航;柴立群;李强;高波;曹益平;;一种镜面对称法绝对测量中的误差补偿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葛文涛;邓正隆;高玉凯;;机抖式激光陀螺温度误差补偿研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又午;章青;赵小松;张志飞;;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提高工作精度的基本途径[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闯;杨庆新;刘福贵;颜威利;;车载电子指南系统的设计[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又午;章青;赵小松;张志飞;;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课题[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国洪;袁欢;;沧州纵横高炉槽下选程的功能及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范晋伟;谷志敏;刘宏旭;胡勇;;数控曲面磨床几何误差补偿及网络化应用[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伟林;多自由度倒装键合机构设计与误差补偿[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陈逢军;非球面超精密在位测量与误差补偿磨削及抛光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粟时平;多轴数控机床精度建模与误差补偿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沈金华;数控机床误差补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毅;数控机床误差测量、建模及网络群控实时补偿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马术文;数控机床热变形特性和热误差补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英姝;数控误差补偿新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王慧珍;加工零件全自动化编程测量和误差补偿[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伟;数控加工中在线检测及误差补偿的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4 关伟智;铣床加工中心的空间误差测量及其补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宝忠;加工中心的误差补偿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6 洪江力;丝杠磨床在线误差补偿系统设计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保龙;夹具系统综合误差补偿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周静;装夹误差及其主动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刘征文;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整机热变形及误差补偿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元宝;基于误差补偿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07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40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