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R目标多普勒偏置效应分析与补偿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high-resolution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focusing imaging of non-cooperative targets using phase gradient autofocus algorithm, the echo Doppler bias effect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effect of subsequent rotation compensation and hinder the enhancement of imaging focus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hase gradient autofocus algorithm, the cause of Doppler bias effect is explained.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Doppler bias on range migration compensation of scattering center is analyzed. Finally, a Doppler bias effect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is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
【作者单位】: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417)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兴斌;胡卫东;郁文贤;;ISAR越距离单元走动校正的近似极坐标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3期
2 刘慧敏;王宏强;黎湘;;逆合成孔径雷达像轮廓提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10期
3 林钱强;郭芳;陈曾平;;ISAR成像的相参多普勒质心跟踪相位补偿方法[J];信号处理;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霍凯;黎湘;姜卫东;毛钧杰;;基于分段伪Keystone变换的快速旋转目标检测[J];电子学报;2011年09期
2 朱小鹏;张群;朱仁飞;李宏伟;;双站ISAR越距离单元徙动分析与校正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09期
3 曹敏;付耀文;黎湘;庄钊文;;基于FRFT的大型平稳目标ISAR成像算法[J];信号处理;2009年09期
4 卢艳;潘英俊;陶荣辉;蔡英武;;基于轮廓波降噪的ISAR目标轮廓特征提取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霍凯;基于OFDM新体制雷达信号的微动目标特征提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高磊;压缩感知理论在宽带成像雷达Chirp回波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艾小锋;双基地雷达弹道目标成像与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黄雅静;大转角目标ISAR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凤霞;基于ISAR图像的舰船目标的特征提取与识别[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兆达,,邱晓晖,余志舜;用改进的多普勒中心跟踪法进行ISAR运动补偿[J];电子学报;1997年03期
2 叶春茂;许稼;彭应宁;王秀坛;;逆合成孔径雷达多普勒质心跟踪法性能分析[J];电子学报;2009年06期
3 叶春茂;宁夏;杨健;樊康;;一种分块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的并行实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马博韬;范红旗;付强;;相参脉冲雷达中频采样条件研究[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9年01期
5 蔡飞;范红旗;林华;付强;;相参脉冲雷达中频接收方式研究[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1年04期
6 朱玉鹏;金光虎;付耀文;肖顺平;;基于相位匹配的逆合成孔径雷达转角估计新方法[J];信号处理;2009年04期
7 林钱强;张月;唐鹏飞;陈曾平;;宽带雷达中频直接采样信号数字去线性调频方法[J];宇航学报;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亦鸣;刘醒凡;;逆合成孔径雷达图象的旁瓣清除技术[J];电讯技术;1992年06期
2 王国林;许荣庆;;一种新的ISAR运动补偿方法[J];现代雷达;1993年06期
3 马林;;空间目标逆合成孔径成像实验研究[J];现代雷达;2007年10期
4 叶春茂;许稼;左渝;彭应宁;王秀坛;;逆合成孔径雷达目标等效旋转中心估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8期
5 保铮,王根原,罗琳;逆合成孔径雷达的距离─瞬时多普勒成像方法[J];电子学报;1998年12期
6 王根原;保铮;;逆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中包络对齐的新方法[J];电子学报;1998年06期
7 肖涛;汤子跃;黄强辉;;一种基于滑窗相关的回波包络对齐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于化林;朱敏慧;;一种新的逆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算法(英文)[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祝本玉;史军军;薛磊;;基于移频技术的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管志强;陈庆元;;基于最小熵的自适应加权包络对齐算法[J];雷达与对抗;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振荣;薛明华;;微波二维成象系统的研究实验及结果[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C];1987年
2 金添;常文革;;基于迭代加权散射重心的包络对齐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3 李源;;影响ISAR成像质量的脉冲参数分析[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源;彭定之;蔡英武;;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5 刘毅鹏;王军锋;张振国;刘兴钊;;一种改进的ISAR最小熵相位校正方案[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6 祝本玉;薛磊;史军军;;基于ULAM混沌的ISAR干扰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吴仁彪;韩萍;;用于ISAR自聚焦的AUTOCLEAN特征提取算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8 张涛;马长征;张群;张守宏;;线性调频步进信号成像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9 高磊;邹江威;陈曾平;;一种ISAR成像信号中微动成份分离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冯德军;王雪松;王国玉;;空间目标的ISAR跟踪[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筱笛;献身科学的“帅才”[N];大众科技报;2001年
2 杨诚;反隐身技术让你无处可藏[N];河北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煜;对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范录宏;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与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汪玲;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李强;单脉冲雷达目标三维成像与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义安;多分量线性调频信号分析与ISAR成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刘拥军;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与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行勇;微动目标雷达特征提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张焕颖;高速运动目标ISAR成像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韩兴斌;基于空间谱域分析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李丽亚;宽带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蓉;逆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和少寅;对逆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和实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燕飞;逆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模拟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冯晓东;岸基逆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吴鸿鹄;逆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王佳;逆合成孔径雷达对海面舰船目标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石新亮;基于GPU的逆合成孔径雷达仿真系统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8 刘茜;对导弹目标的ISAR成像仿真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岳洪涛;GBR雷达干扰新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利军;雷达成像的电磁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9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40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