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几种偏振补偿技术
[Abstract]:Polarization compensation is a key technology in polarization code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 system.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olarization compensation based on polarization controller and bi-directional optical path is introduced. The polarization compensation schemes commonly used in polarization coded QKD system are briefly described, including two-way optical path polarization compensation scheme and interrupted polarization compensation scheme.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polarization compensation scheme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polarization compensation scheme.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508)
【分类号】:TN92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伟文,章献民,陈抗生,邹英寅;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偏振控制器波片相移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04期
2 张晓光;方光青;赵鑫媛;王少康;;光纤中偏振稳定控制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4期
3 张晓光;段高燕;席丽霞;;偏振控制器完成任意偏振态变化的最小自由度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5期
4 张岚;段高燕;张晓光;王秋国;杨伯君;;电控晶体偏振控制器分析与研究[J];光子技术;2006年03期
5 张启业;朱勇;苏洋;周华;经继松;;光纤挤压型偏振控制器的“极地盲区”问题研究[J];光学学报;2013年05期
6 黄春晖;荣维波;;三波片型LiNbO_3偏振态产生器的控制方案设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5期
7 汤飞龙;李中梁;步扬;王向朝;范李立;曹绍谦;;一种提高偏振光斯托克斯参量测量精度的方法[J];中国激光;2013年04期
8 周飞;费宏明;陈智辉;刘欣;杨毅彪;;一种高效光子晶体偏振光分束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6期
9 张启业;朱勇;苏洋;王德双;杨龙;;非理想情况下的实时偏振控制算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光;;高速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控制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冯骏;;浅谈信息加密和解密新技术——量子密码[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8期
3 康崇;王大伟;王政平;张杨;欧阳鸿;;减小无源OCT中初始双折射影响的方法[J];光电工程;2008年12期
4 周媛媛;周学军;高俊;;光纤量子密码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06期
5 刘伟;杨树;郭爱鹏;;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密钥传输率和误码率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08期
6 康崇;王政平;黄宗军;刘宁宁;;无偏振效应分束器反射相移对法拉第镜式光学电流互感器输出光偏振态的影响[J];光学学报;2006年12期
7 康崇;吕文磊;欧阳鸿;黄宗军;董云吉;;光学电流互感器中线性双折射与法拉第效应的分离检测[J];光学学报;2008年01期
8 马任德;吴福全;孟祥省;李爱国;;光学平衡桥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J];光学学报;2009年10期
9 孙秀平;曹安阳;于淼;刘明伯;门志伟;房文汇;孙成林;高淑琴;里佐威;杨健戈;;荧光物质光学性质对受激拉曼散射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0年11期
10 孙洋;席丽霞;张晓光;秦江星;林嘉川;梁晓晨;;偏分复用系统信道串扰的理论模型及消除方案[J];光学学报;2012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霞;唐锋;井文才;刘琨;贾大功;张以谟;;偏振耦合测试在分布式应力传感中的理论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2 张德生,孙磊,董孝义;邦加球在分析光纤偏振态传输中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2003年10期
3 徐坤,戴一堂,毛晋,陈向飞,李栩辉,谢世钟;基于光信号偏振度的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3年10期
4 李伟文,章献民,陈抗生,邹英寅;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偏振控制器波片相移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04期
5 张晓光;段高燕;席丽霞;;偏振控制器完成任意偏振态变化的最小自由度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5期
6 郑改革;李国萍;蒋立勇;李海鹏;王海林;李相银;;基于定向耦合效应设计可以任意弯曲的二维光子晶体分束器[J];光学学报;2009年06期
7 陈淑文;朱桂新;于天宝;廖清华;刘念华;黄永箴;;光子晶体波导定向耦合型1×3光分束器[J];光学学报;2009年10期
8 郑宏军;吴重庆;王健;王智;刘山亮;黎昕;;一种四排短轴渐减椭圆空气孔阵列的单模单偏振光子晶体光纤[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9 余重秀;苑金辉;申向伟;;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新进展[J];光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张巍;巩岩;;投影光刻离轴照明用衍射光学元件的矢量分析[J];光学学报;201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明星;赵峰;路轶群;刘颂豪;;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年10期
2 陈晖;曹云飞;李振邦;;量子保密通信发展趋势与对策探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年09期
3 周南润,曾贵华,朱甫臣;一次量子通信量子密钥分发和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4 何云贤;李虎;陆鸢;彭进业;曾贵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调制器驱动设计[J];量子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5 陈晖;朱甫臣;;量子引领通信保密新方向[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年08期
6 孙献平;单欣;罗军;詹明生;;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中的原子滤光[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2期
7 吴光,周春源,陈修亮,韩晓红,曾和平;长距离长期稳定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J];物理学报;2005年08期
8 马海强,李亚玲,赵环,吴令安;基于双偏振分束器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J];物理学报;2005年11期
9 樊矾;朱俊;陆鸢;朱甫臣;曾贵华;;通用量子密钥分发的同步控制电路[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年11期
10 曹娅;;通过W类态的概率推广的控制有序重排编码协议[J];量子光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旭阳;白增亮;杜鹏燕;李永民;彭X墀;;30公里四态分离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2 陈晖;刘瑶;;量子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靳玮;郑力明;王发强;梁瑞生;;随机光纤色散对被动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4 杨树;刘伟;;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量子密钥传输率和误码率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郭邦红;路轶群;王发强;胡敏;廖常俊;刘颂豪;;单光子量子密钥匙分发系统时分相位跟踪与补偿技术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赵顾颢;赵尚弘;幺周石;蒙文;王翔;朱子行;刘丰;;副载波复用偏振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7 廖常俊;郑力明;刘小宝;周鹏;唐志列;王发强;王金东;魏正军;赵峰;李日豪;郭健平;李水峰;郭邦红;胡敏;刘颂豪;;实际应用的量子保密通信系统提高效率的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彭翔;郭弘;;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信源安全性研究[A];全国光电子与量子电子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何敏;王衍波;朱勇;王荣;关宇;王晓;;基于QKD的“准一次一密”安全通信[A];全国光电子与量子电子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廖常俊;李日豪;魏正军;王金东;郭健平;刘颂豪;;用于量子保密通信的红外单光子探测器[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路;我国量子通信研究取得新进展[N];人民邮电;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涛;高速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电子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康国栋;基于多路径系统的量子密钥分发与量子信息传输[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洋;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杨林;轻量级分组密码算法分析与基于诱骗态的实用量子密钥分发协议[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旭阳;全光纤四态分离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D];山西大学;2013年
6 孙茂珠;双路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安全性分析[D];北京大学;2013年
7 崔珂;量子密钥分发实时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韩宝彬;量子光纤信道和相关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黄涛;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光子统计[D];山西大学;2006年
10 曹海静;量子通信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旭;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数字控制模块的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林建桂;相干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李林霞;全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冯蔚;量子密钥分发验证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高晶亮;量子密钥分发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高原;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若干电子学模块的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沈建成;网络环境下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申泽源;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殷和雨;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段毅;差分相移量子密钥分发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32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43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