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区间数和证据理论的雷达辐射源参数识别

发布时间:2019-03-15 18:01
【摘要】:针对雷达辐射源参数的不确定性,研究区间类型的雷达辐射源参数识别,构造区间参数的雷达辐射源数据库。首先,利用区间数距离形成区间相似度并基于此构造一种切合实际的基本概率赋值(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BPA)。再将其与证据理论结合形成辐射源识别的信度区间,利用证据组合规则对信度区间进行区间重组。最后进行自适应判决识别,得到识别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区间证据理论方法能够较好的处理区间类型以及区间值和标量值混合类型的辐射源参数,得到满意的识别结果,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Abstract]:In view of the uncertainty of radar emitter parameters, the identification of radar emitter parameters with interval type is studied, and the database of radar emitters with interval parameters is constructed. Firstly, interval similarity is formed by interval number distance and a practical 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 (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BPA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it. Then it is combined with the evidence theory to form the reliability interval of radiation source recognition, and the reliability interval is reorganized by using the rule of evidence combination. Finally, adaptive decision recognitio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cogni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val evidence theory method can deal with the radiation source parameters of the interval type and the mixture of interval value and scalar value, and obtain satisfactory recognition results, which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1032001)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872)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康兵义;李娅;邓勇;章雅娟;邓鑫洋;;基于区间数的基本概率指派生成方法及应用[J];电子学报;2012年06期

2 赵宜宾;曾文艺;;基于区间数度量的区间值模糊集合的相似度、模糊度和包含度的关系研究[J];工程数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曾文艺;于福生;李洪兴;;区间值模糊推理[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7年01期

4 曾文艺;赵宜宾;;基于区间数度量的区间值模糊集合的贴近度和模糊度的关系[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2年01期

5 曾文艺;赵宜宾;;基于区间数度量的区间值模糊集合的归一化距离、相似度、模糊度和包含度的关系研究[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2年02期

6 张多林;潘泉;张洪才;;基于理想点贴近度的辐射源威胁综合评价建模与仿真验证[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海军;雷达辐射源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欣;郭强;张政超;赵静;翟鸿君;;基于核函数支持向量机的雷达辐射源识别[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4期

2 关欣;郭强;张政超;翟鸿君;何友;;基于逆云模型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赵宜宾;曾文艺;;基于区间值相似度集合的多规则近似推理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刘凯;王杰贵;孟祥豪;;基于自提取样本图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新方法[J];电光与控制;2013年12期

5 柯小路;马荔瑶;王永;;奇异值衡量证据冲突的新方法[J];电子学报;2013年10期

6 马爽;柳征;姜文利;;生物基因技术在多功能雷达信号解析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13年12期

7 吴晓芳;田中成;梁景修;史小伟;;AESA雷达信号表征及数据库设计探讨[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4年04期

8 张政超;关欣;李应升;;基于粗糙集与RBF神经网络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9年04期

9 李晓瑜;徐章艳;王炜;;Vague集上的快速CRI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34期

10 孙晓玲;王宁;;基于OWA算子的区间值加权模糊推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华强;石亮;陈游;;应用集对分析理论的辐射源威胁评估与排序方法[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宏;雷达侦察与无源定位中LPI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岳立柱;模糊结构元理论拓展及其决策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3 刘海军;雷达辐射源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丽媛;复杂偏好下多属性大群体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颖;基于模糊贴近度的γ能谱指纹类型识别[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珊珊;基于区间分析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VaR计算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张凡;考虑救灾物资需求等级的应急救援车辆调度[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光伟;普适访问控制模糊推理系统[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彦柳;基于改进模糊聚类的模糊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谢亮;基于区间值模糊集合的分类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7 武群夺;模糊推理的变权综合算法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戴松松;模糊推理的扰动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9 姚登宝;模糊信息环境的熵测度及其应用[D];安徽大学;2013年

10 杨琛璐;基于二维细胞自动机的蚁群聚类研究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宁,胡维礼,孙翱;辐射源威胁等级判定的模糊多属性方法[J];兵工学报;2004年01期

2 汪培庄;张洪敏;;真值流推理及其动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3 曾文艺,李洪兴,施煜;区间值模糊集合的分解定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曾文艺,李洪兴,施煜;区间值模糊集合的表现定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关欣;孙迎丰;何友;;不完备信息系统的辐射源识别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赵仁健,,熊平,陈元亨,倪明;信号平面变换中伪特征曲线的产生原理及解决途径[J];电子学报;1997年04期

7 赵仁健,龙德浩,熊平,陈元享;密集信号分选的平面变换技术[J];电子学报;1998年01期

8 杨林,孙仲康,周一宇,徐晖;信号互相关实现密集信号脉冲配对[J];电子学报;1999年03期

9 罗志增,蒋静坪;基于D-S理论的多信息融合方法及应用[J];电子学报;1999年09期

10 宋远骏,李德毅,杨孝宗,崔东华;电子产品可靠性的云模型评价方法[J];电子学报;200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宁;电子对抗仿真系统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李伟生;信息融合系统中态势估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赵辉;基于水下航行器导航定位及信息融合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腾;复杂重频样式雷达脉冲列的分选及识别算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高明,苏国庆,张琪,李敬辉;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辐射源智能识别系统[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2 沈阳;陈永光;李修和;;反空袭作战中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定[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3 沈阳;李修和;陈永光;;基于MADM的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定[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3期

4 张多林;潘泉;张洪才;;基于理想点贴近度的辐射源威胁综合评价建模与仿真验证[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4期

5 陈昌孝;何明浩;朱元清;王广学;;基于双谱分析的雷达辐射源个体特征提取[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6期

6 张葛祥,胡来招,金炜东;基于熵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7 沈阳;陈永光;李修和;;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定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航天电子对抗;2006年04期

8 朱明;金炜东;普运伟;胡来招;;基于Chirplet原子的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提取[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7年04期

9 田波;张葛祥;龙良将;王庆;;基于Gabor原子的雷达辐射源信号无意调制特征提取[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09期

10 张葛祥;金炜东;胡来招;;基于相像系数的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选择[J];信号处理;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葛祥;胡来招;金炜东;;雷达辐射源信号分形特征研究[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高明;苏国庆;张琪;李敬辉;;雷达辐射源智能识别系统及其神经网络硬件实现[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旭;罗鹏飞;李纲;;基于拟合角特征及SVM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A];全国第五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第一册)[C];2011年

4 方敏;王宝树;;改进的多传感器雷达辐射源目标识别[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汪云亮;吕久明;刘孝刚;;基于信息熵的辐射源属性分类方法[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6 吴委;廖学军;;战场电磁环境仿真中的雷达信号建模与仿真[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高慧英;曹宁生;李三全;;雷达侦察装备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设计[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郝增荣;刘海军;柳征;姜文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增量学习的辐射源识别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卢鑫;;无源定位多普勒频差测量方法研究[A];江苏省电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周宇;王健鹏;柳征;;基于计算机集群的雷达侦察信号处理系统设计[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韬伟;基于脉内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荣海娜;多分量雷达辐射源信号模型和检测估计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余志斌;基于脉内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葛祥;雷达辐射源信号智能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国强;复杂环境下未知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李志刚;脉间波形变换的雷达信号分选与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蒋鹏;雷达信号细微特征分析与识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学;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田波;雷达辐射源信号无意调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杨志新;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段美军;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陈娟;雷达辐射源特征提取与个体识别[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姚s

本文编号:2440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440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