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室内可见光通信光功率分布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8 06:11
【摘要】:室内可见光通信技术是基于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光源的无线光通信技术,在机场、医院等严格限制电磁干扰的场合可替代射频通信,应用前景广阔。鉴于室内可见光在传输过程中墙壁反射引起的多径效应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在4.0 m×4.0 m×2.8 m的房间内测量了室内可见光系统光源的光功率分布,结果表明光源的光信号经墙壁反射,会造成严重的多径效应,从而产生码间干扰。对室内可见光功率分布的仿真研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仿真研究基本吻合。
[Abstract]:Indo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a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light source. It can replace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in airports and hospitals wher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s strictly limited. In view of the effect of multi-path effect caused by wall reflection on the quality of signal transmission in the process of indoor visible light transmission, the optical power distribution of indoor visible light source was measured in a room of 4.0 m 脳 4.0 m 脳 2.8 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lection of the light signal from the light source through the wall will result in a serious multipath effect, resulting in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indoor visible light power distribution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光传输、通信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1期

2 潘今一;;面对不同客户 实现超值传输[J];现代有线传输;2005年06期

3 汪红霞;;厚积而发,烽火通信挺立光通信潮头[J];通信世界;2006年24期

4 李小行;;浅析光通信技术[J];硅谷;2008年06期

5 张海懿;日本光通信技术新进展[J];当代通信;2000年13期

6 顾玉娟;;无线光通信技术[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7年03期

7 本刊编辑部;;征订启事[J];光通信技术;2008年02期

8 段培贤;王蓬;陈佶;;光通信技术在潜艇武器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9年04期

9 王磊;;光通信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传播;2011年04期

10 吴秀丽;下一代光通信技术[J];光机电信息;199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阿平;高少锐;何赛灵;;光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探讨[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罗青松;邹自立;;光通信技术发展动态[A];广西光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于新生;张凤丽;随美红;靳卫卫;;水下宽带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韦乐平;;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5 翁国治;田治富;叶明树;庄其仁;;基于OOFDM的POF光通信技术[A];第十八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韦乐平;;40G光通信技术与下一代干线光纤的发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有线通信技术交流会资料汇集[C];2003年

7 蒋丽娟;朱道伟;;无纤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8 ;空间激光通信现状、展望与设想[A];2008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会议文集[C];2008年

9 都明;尧长青;冯涛;;浅谈40G光通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明宇;阎春生;胡海洋;;光通信实习教学改革建议[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孟军;光通信技术又有大进步[N];科技日报;2000年

2 方新洲;日本利用航标灯实施可见光通信[N];中国船舶报;2008年

3 ;光通信技术三大预测[N];通信产业报;2004年

4 通讯员 黄维佳 记者 刘志伟;我国创光通信单波超长距离新纪录[N];科技日报;2011年

5 汪华;可见光通信技术有望取代Wi—Fi技术[N];人民邮电;2011年

6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N];通信产业报;2001年

7 卫南;新型光通信技术优化城域传输网[N];人民邮电;2001年

8 综合;在调整中寻求新的突破[N];人民邮电;2004年

9 韦乐平;40G的梦想与现实[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0 刘霞;可见光通信技术有望取代无线保真技术[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举鹏;可见光通信室内信道建模及性能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谭家杰;室内LED可见光MIMO通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谭庆贵;卫星光CDMA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陈建文;激光大气传输的信道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文甲;大规模计算系统的光互联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袁建国;高速超长距离光通信系统中超强FEC码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董冉;舰载激光—灯光通信一体机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罗鹏飞;短距离无线光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刘博;多维多阶正交光信号的传输理论及其数字域损伤补偿与动态识别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胡强高;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宏图;基于以太网的LED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2 边朝政;用于光通信的信源编码器的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3 李皓;深空光通信中的SCPPM编码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康浩;LDPC码的编译码研究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罗鹏;金昌电网光通信环网的工程设计与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翁晓东;基于LED光通信的传感数据自组织自恢复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侯文远;光放大器用掺铒玻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亮亮;可见光并行通信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郭洪梅;基于CPLD的白光LED无线数字光通信实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聂岁友;空间光通信系统方案和误码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1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471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