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ICA的PDM-CO-OFDM系统信道均衡算法
[Abstract]:(ICA) based on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can realize blind channel Equalization in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PDM-CO-OFDM) system. compared with pilot-based channel equalization method,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pectrum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However, this fixed step size ICA algorithm uses iterative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 channel frequency response separation matrix for each subcarrier, and it takes dozens of iterations to converg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the algorithm, a blind channel equal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daptive step size ICA is proposed. The adaptive separation step size is used to improve the convergence speed of the iterative algorithm. Based on the 100 Gb/s hexadecimal orthogonal amplitude modulation (16 QAM) PDM-CO-OFDM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R performance of the adaptive algorithm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fixed step size ICA algorithm, and the convergence speed i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5 times. It can be used for efficient channel balancing at the receiver of high speed PDM-CO-OFDM system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2013M5403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07032,61275124,61405178)
【分类号】:TN92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学君;乔耀军;纪越峰;;Electronic compensator for 100-Gb/s PDM-CO-OFDM long-haul transmission systems[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1年03期
2 高丽娜;刘剑飞;曾祥烨;姜伟虎;;一种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联合相位均衡方法[J];光学学报;2012年01期
3 邸雪静;童程;张霞;张晓光;席丽霞;;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步长恒模算法[J];光学学报;2012年10期
4 郝耀鸿;王荣;李玉权;黄卫卫;;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偏振效应研究[J];光学学报;2013年07期
5 丁瑞;张婷婷;张帆;;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multigranularity switching between optical DFT-spread-OFDM and Nyquist superchannel[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4年11期
6 任宏亮;蔡嘉兴;卢瑾;温浩;薛林林;覃亚丽;郭淑琴;周守利;胡卫生;;Novel iteration-free blind phase noise estimation for coherent optical OFDM[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4年12期
7 童峥嵘;刘颖慧;曹晔;;100Gb/s高速PDM-CO-OFDM系统峰值平均功率比抑制性能研究[J];光学学报;2015年01期
8 黄志远;张帆;陈章渊;;Joint nonlinear electrical equalization in coherent optical PDM DFT-spread-OFDM systems[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3年06期
9 李超;罗鸣;肖潇;李婕;贺志学;杨奇;杨铸;余少华;;63-Tb/s(368×183.3-Gb/s) C- and L-band all-Raman transmission over 160-km SSMF using PDM-OFDM-16QAM modulation[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4年04期
10 刘俊良;于凤芹;;基于分离度变步长的自然梯度算法的语音分离[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2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颖;偏振复用相干光OFDM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与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赵晶;高速相干光通信中偏振复用(PDM)的仿真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义;李莉;韩珊;胡贵军;;基于冲激响应加窗法的CO-OFDM系统信道估计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2年10期
2 童峥嵘;姚超;曹晔;;利用PDM技术实现DWDM-CO-OFDM超高速传输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2年11期
3 高海越;潘炜;;基于小波变换的长距离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四波混频引起的相位噪声分析[J];光学学报;2012年11期
4 阮秀凯;李昌;谈燕花;张耀举;;基于电域反馈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盲均衡方法[J];光学学报;2013年05期
5 张斯尧;闫连山;叶佳;易安林;潘炜;罗斌;;一种降低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序列相关性的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6 阮秀凯;张耀举;谈燕花;吴平;;光通信信道电域盲均衡的脊回归方法[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7 钟康平;李唐军;孙剑;贾楠;王目光;;基于线性相位插值的增强型载波相位估计算法[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8 孟婉婕;吴少涛;肖伟涛;;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在电力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2014年01期
9 刘剑飞;刘帅民;曾祥烨;王蒙军;卢嘉;胡贵军;;CO-OFDM系统中利用阈值功率点改进的后向传输补偿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4年05期
10 乔耀军;王蕾;赵远征;纪越峰;;基于光环路正交频分多址无源光网络的光拍频噪声避免方案及性能仿真(英文)[J];光子学报;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学君;CO-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及非线性损伤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王东;基于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曾祥烨;偏振复用相干光通信系统数字均衡技术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钟康平;DP-16QAM相干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王慧;高谱效率相干光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闫峥;单波长信道超100Gbps DW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海越;基于小波变换的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典型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刘彬晖;光OFDM传输系统的均衡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许义;相干光OFDM系统信道估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姚超;限幅SLM算法降低OOFDM系统PAPR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5 邸雪静;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道均衡补偿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张斯尧;相干光OFDM系统中非线性损伤及其抑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赵晶;高速相干光通信中偏振复用(PDM)的仿真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李洁;偏振复用光OFDM系统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9 孔敏;直接检测光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算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王封;OFDM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鹏;赵春明;盛彬;;MIMO-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辅助的信道估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1期
2 彭钧;郭见兵;陈东进;;一种高阶QAM联合载波恢复算法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1年03期
3 刘学君;乔耀军;纪越峰;;Electronic compensator for 100-Gb/s PDM-CO-OFDM long-haul transmission systems[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1年03期
4 张静;邱昆;李永刚;周宇;张洪波;;自适应调制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可变长保护间隔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5 王晶;曹子峥;周慧;董泽;陈林;;承载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58GHz光载毫米波波分复用光纤无线通信系统[J];光学学报;2010年05期
6 席丽霞;王少康;张晓光;;光相位调制传输系统中相位噪声的概率分布特性[J];光学学报;2010年12期
7 王鑫;陈林;曹子峥;;调制深度对副载波正交频分复用光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1年05期
8 侯尚林;张书军;黎锁平;刘延君;徐永钊;;内包层为负折射率介质双包层光纤的传输特性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5期
9 徐霞;席丽霞;张晓光;童程;;光数字相干接收机中色散补偿模块设计与优化[J];光学学报;2011年11期
10 高丽娜;刘剑飞;曾祥烨;姜伟虎;;一种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联合相位均衡方法[J];光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学君;CO-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及非线性损伤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颖;偏振复用相干光OFDM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与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张学成;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OFDM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3 姜海洋;光传输系统中电域色散补偿技术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4 胡绍芹;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技术研究及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5 郭敏杰;单模光纤的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传输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玮;;自适应同步参数未知的Lü混沌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宋雄亮;马力妮;刘超;;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六边形搜索方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付桂涛;赵天磊;唐川;邢座程;;优化迁移共享的自适应令牌协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梁春燕,钟庆昌,谢剑英;基于模型参考的自适应PID控制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5 孙小卓,宋国文,王世力,赵玉华;区间自适应算法与回声抵消[J];信号处理;2001年05期
6 杨盐生;一种自适应鲁棒跟踪模糊控制新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6期
7 李国勇;一种改进的自适应PID控制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陈亮,刘实,李云剑;基于F-范数的小波自适应量化的语音伪装[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2期
9 项文君,余忠华,殷建军;热态误差的自适应分段补偿方法研究[J];计量技术;2005年09期
10 黄玮,张化光,王智良;参数未知的不同结构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寒光;;电子地图中的自适应注记[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孟宏;刘玉;;基于复调制的自适应细化谱算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王平;冯海朋;李勇;康燕;;一种工业无线网络的自适应节能机制[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铁;樊剑;钟秀蓉;;地震波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对比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5 张竞新;张广岩;;全局收敛的自适应广义预报控制算法[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6 彭云;王遂学;陈莽;李欣冀;张宇翔;肖继红;;自适应抗干扰天线在飞行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张士娟;孙金生;;自适应PI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设计[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8 唐文彬;郝重阳;;目标成像识别的自适应融合系统和方法[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徐振中;;多指机器人手的一种自适应力/位控制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李维;汪小帆;;群集的自适应速度策略[A];第三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胜春;自适应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亚;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重构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3 马国成;车辆自适应巡航跟随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吴礼福;脉冲噪声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梁凌宇;人脸图像的自适应美化与渲染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叶镇清;自适应聚类算法挖掘网络模块结构及其在酵母蛋白作用网络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7 伍宇;移动计算中自适应负载转移决策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朱磊;基于自适应邻域概念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田勇;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自适应定位和路由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群锋;校园网环境下的自适应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2 彭青艳;粒子滤波及跟踪窗口尺寸自适应调整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徐聪聪;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自适应服务方式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来林;双螺旋桨自适应双重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饶睿楠;自适应对消的收发隔离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汤佳惠;自适应泄漏弹性的基于身份加密机制[D];苏州大学;2012年
7 丁蕾;用于运动载体的三轴自主稳定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晓;基于内容特征的图像自适应压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任俊伟;关于自适应小波相关问题的一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玲;复杂网络的自适应同步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78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47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