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稀疏信号重构的阈值化迭代检测估计

发布时间:2019-06-06 04:22
【摘要】:研究压缩传感(Compressed Sensing,CS)的稀疏信号重构算法,该文提出一种新的算法框架阈值化迭代检测估计(Iterative Detection Estimation with Thresholding,IDET)。算法框架包括两个方面:选择单阶段阈值化(One-Stage Thresholding,OST)算法的迭代步作为支持集检测的参考;根据稀疏信号的特征设计支持集检测方法。同时,提出该算法框架的实现算法,实现算法先检测由迭代硬阈值化(Iterative Hard Thresholding,IHT)迭代步得到一个支持集,然后通过求解支持集上的最小二乘问题来估计待重构的稀疏信号,迭代上述两个步骤直至满足条件停止。IDET算法的关键在于支持集检测,该文提出3种适用于快速衰减信号的支持集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IDET稀疏重构性能优于IHT的其他加速算法。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sparse signal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compressed sensing (Compressed Sensing,CS) is studied. A new algorithm framework for threshold iterative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of (Iterative Detection Estimation with Thresholding,IDE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algorithm framework includes two aspects: the iterative step of single-stage threshold (One-Stage Thresholding,OST) algorithm is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for support set detection, and the support set detection method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rse signal.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algorithm of the algorithm framework is proposed. Firstly, a support set is obtained by detecting the iterative step of iterative hard threshold (Iterative Hard Thresholding,IHT), and then the sparse signal to be reconstructed is estimated by solving the least square problem on the support set. The key to IDET algorithm is to support set detection. In this paper, three support set detection methods for fast attenuation signals are propo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rse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of IDE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accelerated algorithms of IHT.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5080,61170126)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3696) 江苏大学高级人才科研基金(12JDG050)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1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硕;顾军华;于洪丽;;基于小波变换的表面肌电信号的消噪处理[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邢丹俊;王继成;;基于提升小波的自适应阈值图像去噪[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年02期

3 郭海涛,王连玉,田坦,张春田,孙鹤泉;利用二维属性直方图的Otsu自动阈值分割方法[J];光电子.激光;2005年06期

4 龚坚,李立源,陈维南;二维熵阈值分割的快速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5 马林立,孙尧;小波域中的维纳滤波法在星图降噪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1期

6 陶娜娜;高军;张建;;一种基于小波阈值的图像去噪方法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年01期

7 杨明;尹勇;彭玉华;周新虹;;Beamlet变换与多尺度线特征提取[J];电子学报;2007年01期

8 侯新国;刘开培;魏建华;;最佳小波包基改进软阈值的消噪方法及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8年04期

9 范宇,胡访宇,赵爱华;基于非线性提升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J];计算机仿真;2004年09期

10 谢建林,杜娟,袁小平;基于MATLAB的小波去噪方法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峻;李思敏;;自然背景条件下激光信号跟踪算法研究[A];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晓红;混沌时序非线性去噪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海燕;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王军;SAR图像降噪与编码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3 谭梁镌;小波分析理论在超宽带雷达成像处理上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欧阳玉洁;基于LCH视觉频率响应特性的图像编码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4年

5 胡鹏;增益调制成像激光雷达弱信号检测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静;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信息融合算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7 吴鑫;改进的小波降噪算法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8 郭强;基于超声检测的圆柱形构件缺陷特征提取及识别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9 贾敬乐;基于小波的雷达视频压缩方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10 戚庭野;基于FastICA和小波阈值的联合算法对瞬变电磁信号的降噪[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4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494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c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