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理论的无线网络切换评估模型
[Abstract]: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key element of intelligent handover is to provide quality and connectivity services. Aiming at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switching decision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such as reducing unnecessary switching, call dropping, call blocking and switching hindrance, a switching evaluation model is proposed. Before switching decision, the network and user information are collected at the terminal, and the Qo S parameter weight value of the network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of four communication types. The fuzzy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parameters, and the numerical values are input into the fuzzy logic in parallel, and the switching evaluation is obtained, and the decision of switching or not is obtai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has better performance in reducing unnecessary switching and calling offline, and can better ensure connectiv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so as to achieve a higher level of user satisfac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1000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KM201010005011)
【分类号】:TN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洪;杨卓俊;王奔;;模糊逻辑在电子商务商品推荐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年03期
2 刘东波;模糊PROLOG及其语言值处理[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3年05期
3 佘玉梅,李波;动态模糊逻辑及其应用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侯秀萍,袁秀丽,姜卓,张伟;模糊逻辑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微机发展;2005年05期
5 林锋;;网络时延的模糊逻辑补偿方法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年32期
6 林锋;田文雅;;网络时延的模糊逻辑补偿方法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6年11期
7 李晓秀;林国汉;;基于模糊逻辑的反环绕补偿设计[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杨忠,鲍明;模糊逻辑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3年03期
9 刘瑾奕;张冬茉;申丽萍;;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实用睡意检测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年04期
10 滕兆明;王红;;基于模糊逻辑的汽车行驶方向模型的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仁骏;;论模糊逻辑[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2 何英;;基于模糊逻辑的标准化试题专家评分系统[A];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应用专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0年
3 孙涛;张宏建;胡赤鹰;;基于模糊逻辑融合算法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方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4 梁杰;李中锡;;应用模糊逻辑理论评估期刊的质量[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窦振中;;美国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研究历史和发展[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6 成科扬;;基于集对分析的模糊逻辑及其推理方法研究[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高晓芳;叶剑;朱珍民;刘金刚;;嵌入模糊逻辑的上下文存储与查询机制[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8 刘心;陈图云;;扰动模糊逻辑及其“非”算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2年
9 王敏;高翔;李宏伟;;模糊逻辑及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成杰;;模糊逻辑对地产商土地选址KPI因素的分析[A];逻辑学及其应用研究——第四届全国逻辑系统、智能科学与信息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德新;基于模糊逻辑的语义服务发现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石振刚;基于模糊逻辑的图像处理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研淑;模糊逻辑及其在司法中的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2 蒋萍;模糊逻辑在风险投资决策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熊欣;基于模糊逻辑的金融风险投资决策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4 刘瑾奕;智能教室中基于图像处理和模糊逻辑的睡意检测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罗媛媛;基于模糊逻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6 Sara Saved M.Abdelkader;基于模糊逻辑的智能驾驶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张辉;轿车自动倒库转向控制几何推导算法和模糊逻辑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凯;区间二型模糊逻辑智能系统的设计[D];辽宁工业大学;2012年
9 赵星;基于模糊逻辑的微波无源元件建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邱新朋;基于本体及模糊逻辑的协同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95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49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