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波段高功率微波一维相扫漏波天线阵
[Abstract]:A one-dimensional X-band high-power microwave leaky-wave antenna array is developed, which is composed of a high-power microwav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a phase shifter and a leaky-wave planar array. The leaky wave plane array is composed of 8 rectangular waveguide leaky wave arrays, the gain is 29.6 dB, the oral surface efficiency is 70%, the designed power capacity is 0.91 GW, the power divider network adopts a circular waveguide TM01-double-moment waveguide TE01 mode transformation and a series-column type rectangular waveguide power divider, and the unbalanced degree between the output ports is less than 1.6dB, The design power capacity is 1.1 GW, the phase shifter adopts side wall reed to bend in and change the width of the moment waveguide, and realizes the phase shift of 0-360 掳 and the power capacity of one-way power is 150MW. The results of full-wave simulation of the scanning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array show that the scanning angle can reach the maximum of 40 掳 when the main lobe gain is reduced by 3 dB.
【作者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2012B0402067)
【分类号】:TN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庆想;李相强;袁成卫;赵柳;王欣;李君;;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J];电子学报;2005年12期
2 李相强;刘庆想;赵柳;王欣;葛名立;;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2期
3 李佳伟;黄文华;梁铁柱;黄惠军;王康懿;;基于漏波波导的X波段高功率微波天线[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8期
4 李佳伟;黄文华;张治强;黄惠军;王康懿;梁铁柱;陈昌华;方进勇;;基于漏波波导X波段高功率微波天线的实验[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12期
5 杨一明;袁成卫;钱宝良;;波导缝隙阵列天线高功率微波应用探索[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10期
6 马睿;刘庆想;李相强;张健穹;;66单元三角形栅格径向线阵列天线馈电系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11期
7 李相强;赵柳;陈晓波;刘庆想;;GW级高功率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晔辉;逯贵祯;刘俭;;小型EMC宽带喇叭天线设计[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韩艳菊,吕善伟,王杰,南仁东;改进的Woodward方法及用于设计大口面天线馈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3 白冰;苗俊刚;崔延军;;短毫米波段波纹喇叭天线的新工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4 李宝山;张慧元;侯宇;;13.56MHz RFID读卡器天线的设计[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张翼周,阮颖铮;低副瓣天线及多层天线罩一体化仿真[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杨少敏;曹永恒;;浅谈闭路广播电视系统在舰船上的应用[J];船舶;2006年05期
7 扈海滨;马长征;宫玉林;;36GHz微带天线阵列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邹田春;赵乃勤;师春生;李家俊;;平面等角螺旋天线阵列/树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S2期
9 苏淼;孟立凡;;基于短波信号的远程火箭弹转速探测方法[J];测试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秀梅;;微带反射阵天线的分析与设计[J];电讯技术;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木仁;杨文丽;刘波;吴春邦;张群;;导航卫星在轨EIRP测试方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邹田春;赵乃勤;师春生;;阿基米德平面螺旋天线阵列/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3 伍捍东;魏茂华;安增权;;基于矩形波导缝隙的高增益全向天线[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4 纪爱丽;;一种新型的毫米波圆极化介质天线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邵然;;基于实测的DAB覆盖仿真分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8年
6 邵然;;利用MATLAB仿真校正传播模型及其在DAB单频网规划中的应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09年
7 邹田春;赵乃勤;师春生;;平面等角螺旋天线阵列/树脂复合吸波材料[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8 王欣;刘庆想;赵柳;李相强;;单元因子对阵列天线扫描角以及扫描最大增益的影响[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小强;;基于矢网的天线馈源自动测量系统[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符红;陈文汉;陈芳群;李泽;;卫星通信地球站多频段选址电测论证计算[A];四川省通信学会二零零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华;UHF RFID多标签防碰撞算法的研究与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余彦民;顶部分形加载单极子天线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怀成;波导缝隙天线阵列及功率合成波导透镜天线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邓力;宽频天线小型化设计理论及圆极化微带天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孙思扬;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小型化宽带微带天线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齐飞林;复合制导体制下毫米波共形阵列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熙;径向线阵列天线与小型化单元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邓超;小型、宽频带/多频段平面印刷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林文明;星载扇形波束扫描微波散射计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10 曹海林;深空测控通信大天线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祁;超宽带天线新型应用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艳如;高性能溅散板馈源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春阳;赋形波束反射面天线的设计与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磊;超高频RFID读写器天线设计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赵国研;宽带有源发射天线的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龙祥;手机天线电磁兼容性(SAR&HAC)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朱明;应用于笔记本电脑金属外壳部的3G天线设计与性能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贵艳;基于ISO15693协议的远距离RFID读写器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丽莲;仓储RFID系统的天线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孔令宽;CBTC系统缝隙波导信号传输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穹;刘庆想;李相强;赵柳;张政权;;三角形栅格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2 刘庆想;李相强;袁成卫;赵柳;王欣;李君;;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J];电子学报;2005年12期
3 刘庆想,袁成卫;一种新型同轴TEM-圆波导TE_(11)模式变换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11期
4 李相强,刘庆想,赵柳;高功率单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设计与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1期
5 李相强;刘庆想;赵柳;王欣;葛名立;;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2期
6 李相强;刘庆想;赵柳;王欣;;3圈48单元高功率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5期
7 李相强;刘庆想;赵柳;张健穹;张政权;;36单元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功率容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6期
8 赵柳;张健穹;吴晓降;刘庆想;李相强;张政权;;4单元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11期
9 赵柳;李相强;刘庆想;张健穹;张政权;;16单元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3期
10 张健穹;刘庆想;李相强;赵柳;王欣;;三角形栅格矩形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勇,李宏福;高功率微波的需求及发展[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2 戴大富;高功率微波的发展与现状[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3 何友文;高功率微波激励的等离子体效应的概述[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4 王聪敏;张博;;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分析[J];航天电子对抗;2007年05期
5 王磐;牛忠霞;;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阈值分析[J];现代雷达;2008年05期
6 王茜;苏党帅;焦晓静;张得玺;;几种高功率微波介质窗材料的研究综述[J];材料导报;2009年S1期
7 王康懿;;第八届全国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7期
8 邓朝平;张思卿;侯德亭;王利萍;彭强;;不同波形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研究[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9 朱四桃;王俊杰;关锦清;周金山;易超龙;郑磊;陈昌华;谢晋;;小型超宽谱高功率微波辐射系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8期
10 杨会军;李文魁;李锋;;高功率微波及其效应研究进展综述[J];航天电子对抗;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忠才;时家明;;高功率微波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王艳;马弘舸;孟凡宝;蔡武川;李科;曹学军;陈冀;赵刚;;计算机系统高功率微波效应[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3 周坦然;罗勇;吴蕾蕾;;用于高功率微波测量的小孔耦合的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唐涛;廖成;赵朋程;;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条件下的频谱数值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薛谦忠;刘濮鲲;;HPM在大气的传输问题研究及应用[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舒挺;习锋;李继健;;高功率微波的远场测量[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国治;;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浅析[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钟哲夫;李浩;;高功率微波输出窗的介质物理光学分析[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前红;董志伟;;两束高功率微波相交区域大气击穿的理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10 杨一明;朱占平;曾继来;钱宝良;;高功率微波与电子系统电路单元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新;无影利剑——高功率微波[N];科技日报;2013年
2 孙国至 本报记者 柴永忠;电磁打击:瞄准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软肋”[N];解放军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涛;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非线性问题的数值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丹;高功率微波脉冲的耦合与传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张强;高功率微波多管合成双波段辐射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秋实;高功率微波窗口击穿及馈源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国林;高功率微波多路耦合输出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张政权;新型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在高功率微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袁成卫;新型高功率微波共轴模式转换器及模式转换天线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牛新建;高功率微波传输线及模式变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振河;高功率微波防护的相关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曾继来;计算机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李瀚宇;高功率微波混合模式辐射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4 张海伟;射频电路抗高功率微波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依军;高功率微波器件及热效应分析软件设计[D];四川大学;2006年
6 郭新宝;电子设备的高功率微波防护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陈权;集成器件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与相应防护[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国朝;高功率微波馈源输出窗的热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傅文杰;高功率微波在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效应[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朱连燕;重复频率高功率微波脉冲大气击穿的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01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0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