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虚拟MIMO的协作通信节点选择算法

发布时间:2019-06-28 17:33
【摘要】:针对一种新的协作通信方式O-DSTC(Opportunistic 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ing),该文在保证误码率的前提下,基于"效益函数"和"后悔函数",提出了均衡剩余能量的协作节点选择算法。在只能得到信道的统计特性并考虑距离信息的情况下,由于O-DSTC的平均误码率无法计算,所以该文提出并简化了协作中继的平均误码率逼近公式。根据该逼近公式选择满足误码率要求的协作节点集合,集合中的节点通过"后悔函数"分布式地设置延迟时间,并采用竞争方式成为协作节点。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提出的误码率逼近公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也表明,协作节点选择算法可以保证误码率,提高最小剩余能量,同时减少竞争接入时间。
[Abstract]:Aiming at a new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ode O-DSTC (Opportunistic 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operative node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benefit function" and "regret fun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bit error rate (BER).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only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nel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distance informa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verage bit error rate (BER) of O-DSTC can not be calculated, so this paper proposes and simplifies the average bit error rate (BER) approximation formula of cooperative relay. According to the approximation formula, the set of cooperative nodes 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it error rate (BER) is selected. The nodes in the set the delay time distributed through the "regret function" and become the cooperative node by means of competi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ER approximation formula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cooperative node selection algorithm can ensure the bit error rate, improve the minimum residual energy, and reduce the competitive access time.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2490) 陕西省“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重点实验室重点基金(2011.ZD01,2011.02Y02)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国栋;王钢;;MANET中一种具有能量意识的无信标地理路由算法[J];电子学报;2010年07期

2 赵瑞琴;刘增基;文爱军;;有效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的分布式广播算法[J];高技术通讯;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辉;张伯虎;;COFDM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08年12期

2 刘小英;陈晓明;朱勇;;“通信原理”课程建设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王新新;布挺;;基于图像表面积的置乱程度评价算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陈寅杰;石瑞;曹建军;郑熠;;基于LabVIEW的数字信号生成在渔船通导设备测试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1期

5 刘全金;;一种A律PCM编码的简化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刘全金;江建生;李强;黄忠;;谈《通信原理》课程的“口诀式”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刘丽萍,李彩霞;卷积码UEP方案在分等级传输中的应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尹中锋;韩丽;蒋汉林;;C&C08交换机告警系统分析及远程控制[J];兵工自动化;2009年06期

9 赵团结;李永善;凌向东;李贺;;OFDM技术及其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9年10期

10 陈克清;刘书香;;煤矿井下电力线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简锐锋;梁满贵;李俊杰;陈亮;;CallerID信号解调的软件实现[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2 朱灿焰;刘家胜;汪一鸣;毛凌锋;;有限精度下混沌扩频序列的周期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孔嘉;萧宝瑾;郗绣锦;;反相对称调制在频域中的应用[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戴鑫焱;陈正荣;毕国平;;Gold序列抗多址干扰性能及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杨晟;朱诗兵;;通用化WSN体系结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郑海昕;刘燕都;侯孝民;;PCM/FM遥测信号的AR模型谱估计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7 沙军;黄凌;;基于FPGA的RS(204,188)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吴俭;邵玉斌;刘小洋;;基带传输系统的DSP+FPGA硬件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黄凌;张新辉;沙军;;基于FPGA的QPSK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10 许世宏;聂涛;;基于FPGA的基带码发生器设计[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冬梅;基于达芬振子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沈锋;中短波扩频导航接收机信号同步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隋丹;通信信号盲检测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杨波;高频谱效率的无线网络广义协作通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海刚;编码与调制—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健;信息网络的三个共性特征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贾东立;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及其在通信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杨星海;无线移动环境中滤波多音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韩科锋;应用于2G/3G移动通信的多模发射机芯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晓勇;LTE-A系统中功率分配与功率控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磊;集成多路单体液压支柱密封质量监测仪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永;消防单兵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高鹏;基于DSP的WiMAX自适应调制解调器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孟令君;基于DSP试验机测控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叶智祥;基于ARM的以太网转换器研究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伟光;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方法[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禹士朋;UHF射频识别系统的防冲突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马天荣;基于Gabor变换的多载波调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曹唯伟;基于拼音编码的水下语音通信发射端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赵飞;LTE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盛敏,李建东,史琰;应用于Ad Hoc网络中的密度自适应泛洪广播策略[J];电子学报;2004年07期

2 王建新;赵湘宁;刘辉宇;;一种基于两跳邻居信息的贪婪地理路由算法[J];电子学报;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超;廖晓光;王卫东;卫国;;基于功率最优化分配的选择性协作通信模式[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俞菲;杨绿溪;;基于中继协作与选择的有效分集方案[J];通信学报;2010年08期

3 缪华;王呈贵;李晓鹏;;基于ARQ协议的协作分集性能研究[J];军事通信技术;2009年02期

4 尹露娟;苑津莎;;一种基于跨层机制的中继选择策略及实现[J];电力系统通信;2009年11期

5 尹露娟;陈智雄;苑津莎;;基于译码前传的跨层中继选择策略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鲍煦;宋铁成;沈连丰;;基于多用户认知网络的中断概率性能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3期

7 陈莹;雷维嘉;;协作分集中的跨层设计[J];通信技术;2007年08期

8 覃团发;罗会平;刘家锋;罗建中;;基于网络编码的用户协作分集系统性能分析[J];电讯技术;2010年05期

9 张国鹏;顾洁;刘鹏;丁恩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协作通信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9期

10 黄高飞;张萍;张广驰;唐冬;秦家银;;协作CDMA系统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策略及优化算法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育杉;戴宪华;刘军;;一种时变MIMO系统盲反卷积模型[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2 董昕;龚耀寰;;MIMO系统的自适应均衡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刘刚;郭漪;葛建华;;空时MIMO信道模型的研究与仿真实现[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伟;岳殿武;;协作中继网中的复数域网络编码[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孙岳;朱文凯;王新梅;;基于Turbo乘积码的编码协作通信[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张元龙;李颖;;一种高吞吐量的复数域分布式网络空时编码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庆武;朱卫平;;无信号扰动误差的MIMO盲信道估计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于晓燕;王加庆;杨绿溪;;基于PSAM的MIMO时间—频率双选择性信道的信道估计[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9 路兴;易真真;;适合WLAN网络的新协作MAC协议[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汀;杨绿溪;;多中继MIMO通信系统中基于SDMA码本的多用户调度[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韩旭东(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曹建海(山东省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MIMO:无线技术革命[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山东大学 韩旭东;802.11n:有望解决带宽、漫游、移动问题[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MIMO与OFDM技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韩旭东;未来无线宽带技术的新支点[N];网络世界;2004年

5 闫志刚;高速无线数据下载应用浮出水面[N];人民邮电;2003年

6 杨阿昭;MIMO推动Wi-Fi[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何浩;解析多进多出网络:MIMO[N];通信产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无线网络的中继选择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鹏;无线协作通信的策略及协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刚;无线协作网络的中继节点选择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孙胜贤;多用户记忆MIMO系统容量与联合收发波束形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沈振惠;协作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季彦呈;无线中继系统中的协作传输和资源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超;分布式空时中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汪辉松;基于统计物理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元杰;MIMO通信系统信道估计与跟踪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唐志华;OFDM系统资源分配和调度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明鸽;移动环境下中继选择性能研究及最优中继选择方案的优化[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郑子云;协作通信网络中的机会多天线中继选择算法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汪雯琳;无线网络中协作传输的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付新;协作通信系统中继节点的能耗控制和优化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尤爱华;分布式空时编码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魏雨博;无线网络协作通信中继选择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黄清;无线网络协作中继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2年

8 苏红;基于能量约束的无线网络中继选择与协作路由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陈永红;多输入多输出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10 伏梦盈;基于博弈论的协作通信中继节点选择[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07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07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