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天线的电磁脉冲耦合特性研究
[Abstract]:In engineering,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and input bandwidth on the antenna are changed by antenna loading, and the antenna size is shortened to realize the miniaturization design of the antenna. In this paper, the coupling of strong electromagnetic pulse to lumped loading antenna is simulated by combining fine wire FDTD with lumped element FDTD, and a new FDTD processing method for grid built-in lumped element is propos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algorithm are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commercial electromagnetic software,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lgorithm is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ading lumped element of the antenna will not change the main frequency component of the current response on the antenna, but will affect the amplitude of the antenna.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电磁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物院联合基金(U1330109)
【分类号】:TN972;TN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振江,杜正伟,龚克;电磁波激励下天线的响应特性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2 方志坚;郭胜祥;沈宣江;;基于FDTD方法的车载天线耦合特性分析[J];电子质量;2007年02期
3 向振宇;谭志良;;天线耦合干扰对系统电磁效应的电磁拓扑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10年05期
4 杨雨川;谭吉春;盛定仪;杨耿;;导体板上单极天线对电磁脉冲响应特性的矩量法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志良;刘尚合;林永涛;张荣奇;;电子系统电磁损伤评估方法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2 刘顺坤;聂鑫;陈向跃;;电磁脉冲对电缆耦合问题的理论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陈向跃;孙蓓云;付继伟;于海涛;;固态继电器输入端电磁脉冲效应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0年02期
4 廖意;魏飞鸣;蔡昆;张元;张秀强;;电磁脉冲下通信偶极天线的时域响应快速计算[J];电波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5 李恪;王江安;姚瑶;;基于理想导体界面的三维激光漫反射特性[J];激光与红外;2012年03期
6 王秀侠;;实现传感器信号无线传输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03期
7 李磊;张昕;;微带天线对高功率电磁脉冲响应的时域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8 蒋伟;王光;洪杰峰;余娟;;雷达前端强电磁脉冲前门耦合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9 席沛丽;李恪;;三维激光水面漫反射能量分布特性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5年03期
10 刘顺坤,陈雨生,孙蓓云,周辉,谢彦召;电磁脉冲作用下地面铺设屏蔽电缆蒙皮电流分布的时域计算方法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向跃;孙蓓云;付继伟;于海涛;;固态继电器输入端电磁脉冲效应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军远;基于超低频电磁波的管道机器人示踪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马喜来;汽车电磁兼容性预估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云伟;变电站开关瞬态场及其对二次电缆的耦合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4 马振洋;双极晶体管微波损伤效应与机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颖;基于电磁拓扑的矩形腔孔缝耦合分析与计算[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范菊平;典型半导体器件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成龙;电磁脉冲对天线系统的耦合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莉;GIS内局部放电UHF信号的传播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3 衣斌;空间电磁脉冲作用下屏蔽电缆的耦合规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4 孙小京;管道检测极低频定位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5 刘杰;应用时域积分方程法分析复杂细线导体的瞬态响应[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6 张刚;空间瞬态电磁场对屏蔽电缆的耦合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曹磊;基于FDTD分析天线对电磁脉冲响应特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蓝建春;高功率微波引起MOSFET失效典型机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颜廷利;GIS局部放电UHF信号传播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刘强;开关柜结构对局部放电电磁波传播特性及时延算法的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雪芹,宋立军;闪电电磁脉冲卫星接收天线设计初步探索[J];电波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吴超,丁高,李秀锋;地面附近机动式通信系统天线间耦合仿真分析[J];电子质量;2005年07期
3 陈海林;陈彬;李正东;段艳涛;;电磁脉冲作用下自由空间线缆的感应开路电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1期
4 倪谷炎;罗建书;李传胪;;Taylor与Agrawal模型的解析求解与模型比较[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宁;;电磁脉冲在不同坑道中的传播衰减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2 胡晓荷;;应高度重视高功率电磁脉冲环境防护工作[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年11期
3 王川川;朱长青;周星;谷志锋;刘登峰;;电磁脉冲在地下的传播特性研究[J];微波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军;肖冬萍;周小艳;;国内外电磁脉冲标准现状研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2年01期
5 赖祖武 ,吴波生 ,力光伦;低空核爆近区电磁脉冲研究[J];电子学报;1982年04期
6 ;电磁脉冲[J];电波与天线;1994年05期
7 文舸一;电磁脉冲的能量传播规律[J];电子学报;1996年06期
8 程引会,周辉,李宝忠,吴伟,乔登江;带负载导线的电磁脉冲响应数值方法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9 孙庆玲;杨宏春;阮成礼;;瞬态阵列电磁脉冲同相合成特性研究[J];微波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忠连;吴多龙;阮成礼;;不同上升沿电磁脉冲对腔体耦合的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向跃;孙蓓云;刘顺坤;翟爱斌;;敏感单元电磁脉冲损伤函数的获取[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强;;浅议电磁脉冲(EMP)干扰及其防护[A];第十二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李小伟;周开明;许献国;;电子学系统电磁脉冲加固性能评估[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建华;;电磁脉冲传播和单色电磁波传播的比较[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5 周星;张希军;魏明;;电磁脉冲对可控硅的注入与辐照效应试验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五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史鹏飞;刘小龙;斛彦生;蒋廷勇;;超宽谱电磁脉冲对有孔缝腔体耦合效应的研究[A];2010振动与噪声测试峰会论文集[C];2010年
7 买望;高斌;甘捷;高攸纲;;电磁脉冲技术的若干应用与发展[A];第十五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朱军;;脉冲武器与电磁脉冲防护[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文舸一;;电磁脉冲能量传播规律的进一步研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10 毛从光;周辉;;国际公开文献所反映的电磁脉冲(EMP)研究动态[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春弟;美国最害怕什么?[N];国防时报;2011年
2 苏恩泽;解读电磁脉冲战[N];解放军报;2004年
3 李强 李刚;高能量脉冲武器———指挥系统的杀手[N];中国国防报;2003年
4 王铁 吴艳冰;他为神剑撑起保护伞[N];光明日报;2001年
5 赵力行;为什么电磁脉冲炸弹被称为“电磁杀手”?[N];中国国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陈劲松邋特约记者张彦中 通讯员 卢军舰;制胜“第五维战场”[N];光明日报;2007年
7 凌朔;应对核局面,韩国紧急打造新防务[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陈育和;化整为零电磁脉冲切割强震变弱震[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记者何德功;震前电磁波易使动物躁动[N];人民日报;2003年
10 张孟军;我被疼痛击中了![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孔;电磁脉冲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及其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与机理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2 齐红星;电磁脉冲对人体的作用和数值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健;电磁脉冲与舰船典型结构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混合FDTD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水明;电磁脉冲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5 但加坤;磁重联电磁脉冲定向辐射方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4年
6 陈自宇;脉冲强激光与金属靶相互作用中的电磁脉冲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7 索莹;爆炸磁频率发生器及其辐射特性测量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崔晓辉;电磁脉冲成形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马弘舸;瞬态电磁脉冲的时域伪谱方法:研究、改进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新科;电磁脉冲的耦合及防护[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梁志强;电磁脉冲的传导防护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司守训;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林凡;电磁脉冲生物效应的剂量研究及安全标准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史鹏飞;超宽谱电磁脉冲对屏蔽体贯通孔的耦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高先周;电磁脉冲测试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孔凡志;电磁脉冲冲击下无源结构的瞬态电热力耦合一体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杨欣;电磁脉冲孔耦合[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9 何晶;基于子空间法的电磁脉冲波特征参数辨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10 白彦丽;电磁脉冲对开孔屏蔽腔耦合效应的仿真分析[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9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1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