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OFDM系统中基于功率延时谱的信道估计算法

发布时间:2019-08-14 12:38
【摘要】:在多径时变信道环境下,以IEEE802.11a物理层规范为背景,根据多径延时对最小均方误差(MMSE)估计得到的频率响应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信道估计值.接收机首先通过对训练序列和导频符号做MMSE估计得到初步信道估计结果,再对其做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FFT)并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信道冲击响应;然后由接收机根据信道功率延时谱来对冲击响应进行最小二乘估计(LSE),从而消除残留白噪声对冲击响应估计值的影响;最后对结果进行傅里叶变换(FFT)后得到各子载波的频率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典型的二径瑞利时变信道模型下,相较于MMSE算法,最小二乘估计能够更精确地估计信道频率响应,当最大多普勒频移增加时,其抗误码性能明显优于MMSE算法.
[Abstract]:In the multi-path time-varying channe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IEEE802.11a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 the least square estimation of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btained by the least mean square error (MMSE) estimation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multi-path delay, and a more accurate channel estimation value is obtained. Firstly, the preliminary channel estim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by MMSE estimation of the training sequence and pilot symbols, and then the fast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IFFT) is used to solve the linear equations to obtain the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and then the least square estimation (LSE), of the impulse response is carried out by the receiver according to the channel power delay spectrum, so as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residual white noise on the impulse response estimation. Finally,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each subcarrier is obta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FF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st square estimation can estimate the channel frequency response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MMSE algorithm under the typical two-path Rayleigh time-varying channel model. When the maximum Doppler shift increases, the anti-error performance of the least square estimation algorithm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MSE algorithm.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总装备部“十二五”装备预研项目(513060502)
【分类号】:TN9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邝育军,乐光新;OFDM系统信道估计中插值算法性能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刘钧雷,叶芳,朱琦;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黄爱苹,胡荣;基于导频和多项式模型的信道估计[J];电子学报;2002年04期

4 王东明,高西奇,尤肖虎,韩冰;宽带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算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晶;谷彩连;;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算法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朱哲;钟伟红;;非平稳随机信号分析处理方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高清维,程玉林,明军;信号子带分解和重构的小波滤波器系统及边界处理[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4 段文亮 ,刘涤尘;发电厂暂态电磁环境的小波分析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5年04期

5 谢永乐;李西峰;;模拟集成电路参数型故障定位方法[J];半导体学报;2008年03期

6 田芬,李开成;MEM在铁路UM2000轨道电路信号接收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吴才成;测试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技术[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5年03期

8 李耀波;任志良;陈光;;水下运动目标噪声线谱的联合估计方法[J];兵工自动化;2005年06期

9 辛兵;邱国防;杨海川;陈希有;崔立辉;赵栋;常青;;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的性能分析与仿真[J];兵工自动化;2007年01期

10 王甲峰;;随机振动信号的小波处理方法[J];兵工自动化;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大勇;吴文启;吴美平;;低成本MEMS-IMU/GPS组合导航的自适应滤波器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陈丽;吴仁彪;卢丹;;一种加权的直接解算GPS定位算法[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7北斗/GNSS用户终端技术[C];2012年

3 曾朝阳;贾鑫;张晓永;;线性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测量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晓清;马君国;赵宏钟;付强;;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激光成像雷达目标识别算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汤辰;毕传兴;徐亮;;球阵列在近场声源识别中的应用[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6 蒋瑜;陈循;陶俊勇;;非高斯随机振动试验控制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震宇;王秀波;;舰船噪声测量现场实时监测系统[A];第十一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章林柯;何琳;江涌;;基于盲源分离的潜艇源识别信号去除干扰研究[A];第十一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建军;谢维信;;一种直角可分的二维最佳数字滤波器[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10 陈晋央;吴瑛;;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通信信号盲分离算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迪;沉渣厚度超声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殷复莲;同步CDMA系统NBI识别及抑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吴冬梅;基于达芬振子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邓志鑫;基于因子图消息传递算法的伪码快速捕获方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朱广平;混响干扰中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刘文海;水下被动目标瞬态特征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宫宇;基于STBC-OFDM技术的海上移动通信新框架体系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苏晓宏;海杂波的特性分析与目标检测处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张旭辉;基于自适应OFDM的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10 赵晓丹;基于非先验函数系的信号识别[D];江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锦;基于声波的运动车辆行驶状态辨识理论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黄正荣;基于振动波的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状态辨识理论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张亮;基于小波变换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心音信号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磊;激光测风雷达回波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泉;基于光纤传感的细纱小张力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蒋静;基于子空间的二阶统计量盲信道辨识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李卫鹏;正交小波变换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郑宁;离散分数阶Fourier变换算法的仿真研究及FPGA实现[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李会臣;基于时频分析的齿轮故障机理及诊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马天荣;基于Gabor变换的多载波调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向宁,谈振辉;OFDM基本原理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董霄剑,尤肖虎;WCDMA中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J];电子学报;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勤;胡爱群;李克;;一种基于强径选择的联合信道估计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2期

2 盛彬;尤肖虎;;非理想最大比合并的误码率下界(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5年04期

3 任大孟;张曙;;一种快变信道下OFDM系统的Kalman信道估计算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4 陈雪松;韩明宇;;基于酉差分空时码的信道估计性能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0期

5 李杰;练秋生;;基于特殊导频去噪的OFDM信道估计算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8年02期

6 连丽平;傅洪亮;;基于OFDM的无线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研究[J];电子质量;2010年06期

7 居敏;许宗泽;;OFDM系统的自适应低秩信道估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李化;王华奎;赵清华;;基于训练序列的MIMO信道估计算法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张伟;陈前斌;张天骐;邝育军;;基于傅立叶变换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王东;张亚妮;;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算法比较[J];电子科技;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盛小平;蒋卓勤;刘剑锋;;MIMO-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王东;栾英姿;;一种基于MMSE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改进算法[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陈家旺;王慎行;;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白杰;杨燕;;OFDM技术在电力线通信信道估计中的应用[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吴江;吴伟陵;;稳健型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比较研究[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胡观华;李有明;;DSL中低复杂度的盲串音信道估计算法[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丁旭;张韵农;李丹;;基于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综述[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王刚;董江波;李道本;;CDMA系统中对应于线性插值信道估计的最佳扩频因子[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邝育军;李云;李祥明;隆克平;侯晓林;;能量泄漏对OFDM系统LS信道估计性能影响的分析[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明;张中山;隆克平;刘元安;;基于加窗FFT的2维导频辅助信道估计[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 研究所 沈嘉;下一代无线宽带通信的核心OFDM/OFDMA[N];计算机世界;2006年

2 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杨知行教授;修好路 跑更多的车[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中国移动集团研发中心 闫志刚;后3G时代的四大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4年

4 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杨知行;数字电视地标专利将向产业全面开放[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MIMO收发技术发展及应用[N];人民邮电;2007年

6 ;MIMO引领无线传输快速前进[N];人民邮电;2006年

7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蒋良成 陈玉;cdma2000系统的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8 宗和;HSDPA技术中的四大关键[N];人民邮电;2005年

9 周晓娟;“搅局”者不容小觑[N];通信产业报;2006年

10 中国普天 温杨;TD高速干线覆盖解决方案[N];人民邮电;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杰;OFDM通信系统容量与信道估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王晗;适用于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的最优导频序列设计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杨闽;正交小波包复用系统信息道估计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平;基于训练序列的MIMO信道估计及相关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昕;MIMO/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和自适应调制算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徐茂格;混沌通信中的粒子滤波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罗仁泽;OFDM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贾敏;OFDM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及多址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郑勇;多天线系统信道估计与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宇;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与同步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东;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研究及仿真[D];河海大学;2004年

2 程博;基于训练序列引导的判决反馈信道估计算法[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贺;MB-OFDM超宽带通信系统信道估计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岳攀;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婷婷;LTE系统中上行信道估计算法研究和多核DSP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左治东;OFDM-CDMA系统中的快速信道估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赵欢;MIMO-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易小龙;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何春龙;MIMO-OFDM系统中导频信号设计与信道估计算法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孙乐;LTE-A系统的信道估计和导频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6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26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9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