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对空雷达干扰掩护区仿真建模研究
【作者单位】: 电子工程学院304室;电子工程学院503室;
【基金】:预研基金项目( 9140A33020112JB39085)
【分类号】:TN9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曲卫,吴彦鸿,贾鑫;对SAR卫星天线旁瓣信号侦察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国师;李强;刘永鹏;杨征;谢毓湘;;分布式干扰下预警机巡逻探测范围计算[J];现代雷达;2013年10期
3 曹菲;刘庆云;辛增献;;交叉眼干扰数学建模[J];现代雷达;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波;毕义明;李马戍;;弹载电子干扰机作战效能仿真评估[J];兵工自动化;2010年12期
2 姜宁,胡维礼,孙翱;辐射源威胁等级判定的模糊多属性方法[J];兵工学报;2004年01期
3 赵占祥;李兴国;杨国;;烟雾降低毫米波制导的反坦克导弹杀伤概率研究[J];兵工学报;2006年02期
4 任慧;焦清介;崔庆忠;;膨胀石墨干扰8毫米波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06年06期
5 陈兵;李澄俊;徐铭;周明善;;宽波段气悬体对红外、毫米波衰减性能研究[J];兵工学报;2007年08期
6 刘忠;王雪松;刘建成;王国玉;肖顺平;;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的间歇采样重复转发干扰[J];兵工学报;2008年04期
7 曹鑫;刘佳;;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海上编队雷达网干扰规划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8 马东立,郑明强,夏海廷;假目标诱骗对抗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郭建邦,李新社;机载电子干扰计算机模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0 张琦,宋民,高梅国,杨静;采用FIFO级联实现可编程的采样预触发与缓存容量扩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磊;;间歇采样转发对脉压雷达的干扰效能评估[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宗华;徐欣;周一宇;卢启中;;复杂多辐射源模拟的脉冲链嵌入式交错算法[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3 李冬海;党同心;赵拥军;;相位干涉仪全数字化测向方法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4 祝本玉;薛磊;史军军;;基于ULAM混沌的ISAR干扰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5 陈浩;于小红;;空间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及其抗干扰技术[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高俊姣;金林;王小红;;一种改进的概率数据互联抗距离拖引干扰算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邓磊;唐高弟;;微波相关器散射参数推导与MATLAB仿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鲜海鹏;季蓉;;噪声调频模块设计与实现[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叶知秋;王月忠;;基于FPGA的雷达电磁环境仿真器的设计[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蔡恒鑫;王畅;田野;;电子对抗设备外场测试技术方法研究[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智富;脉压雷达信号的识别与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莎莎;反辐射导弹仿真系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金梁;箔条干扰的特性与雷达抗箔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周新刚;基于模糊函数切割法的典型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性能测度[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涂友超;典型伪码体制引信参数提取及干扰效果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宇;MIMO雷达波形设计及信号处理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红明;双基地MIMO雷达原理与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常虹;宽带侦收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锘;宽带相干信源测向算法研究及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罗勇江;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强;复杂信号分选算法研究与硬件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陶涛;雷达信号分选跟踪器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程伟;被动高精度测向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游文婷;基于谱相关的通信和雷达信号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韩广;干涉仪快速测向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6 殷华;低截获概率雷达抗同频干扰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杨源;相控阵雷达系统仿真及干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晓东;现代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福红;对高重频和连续波信号的DRFM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乔安哲;灵巧噪声干扰效能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景嵩;高晓光;李波;;基于典型态势的机载雷达功能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8年06期
2 吴逸;李强;代科学;王国师;;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预警机航线规划[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王国师;李强;贺玲;杨征;;某型机载预警雷达盲区计算模型研究[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0年06期
4 王中杰;李侠;周启明;周俊威;;地基雷达与预警机系统协同部署优化方法[J];现代雷达;2008年04期
5 段克清;王永良;谢文冲;;机载相控阵雷达抗压制性噪声干扰方法研究[J];现代雷达;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万通;;雷达副瓣欺骗干扰初论[J];电子对抗;1997年03期
2 黄贤锋,张万军,谭营;雷达干扰智能决策资源分配的一种快速算法[J];航天电子对抗;2002年06期
3 谈江海,陈天麒;一种雷达干扰资源分配算法[J];电子对抗技术;2005年05期
4 张肃;田维军;万明杰;杨传春;;雷达干扰效果评估的粗糙集方法[J];电子对抗;2009年05期
5 张肃;;雷达干扰效果评估的粗糙集方法[J];航天电子对抗;2009年06期
6 朱莹;王鹏刚;姜占宾;;干扰条件下雷达探测距离的建模和分析[J];现代雷达;2006年07期
7 牛庆功;张旭东;郑昌;;基于模糊专家系统的雷达干扰资源分配模型[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01期
8 李指行;雷达干扰对数字微波接力系统的影响[J];无线通信技术;1998年03期
9 王杰贵;崔宗国;谭营;;一种雷达干扰资源动态优化分配技术[J];电子对抗;1999年01期
10 周林,娄寿春,张文;多属性决策在雷达干扰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雷达与对抗;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莹;王金广;高其娜;徐玉虎;;雷达干扰技术建模与仿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杨超;徐建军;谢毓湘;吴玲达;魏迎梅;;基于GIS组件MapX的雷达干扰表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3 田贤峰;方广有;;基于混沌的SAR转发干扰方法研究[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丹;李长青;吴刚;;雷达干扰/抗干扰效果的模糊综合评判[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5 王军鹏;孔令丰;张昱;杨镜宇;;噪声干扰效能评估模型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可心;刘彬斌;;雷达对抗发展趋势刍议[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张巨泉;周一宇;黄洪旭;;雷达系统干扰易损性基础指标选择和评估途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吕贵洲;樊世友;杨润生;;电子对抗中防空雷达干扰技术概述[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德欣;张海祥;陈友良;;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子战系统干扰能力评估[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孝文 任秋凌;21世纪雷达越来越神奇[N];中国国防报;2004年
2 黎时;E-2C“鹰眼”还将服役几十年[N];中国航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宁;电子对抗仿真系统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AWG雷达干扰波形产生及输出模块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徐飞;飞机突防中干扰效果指标及干扰管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林仁春;雷达干扰旁瓣对消器实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滔;雷达干扰抗干扰效果评估准则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刘明均;基于DRFM的数字化干扰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欣;典型体制雷达干扰技术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7 谈江海;雷达干扰系统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俊杰;机载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钟雄林;伪码调相连续波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凌晓;雷达遮盖式干扰及干扰资源优化分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3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3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