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干扰信道下分组检测和译码方法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9 22:14
【摘要】:TD-LTE和FDD-LTE已成为4G无线移动通信的标准,并且目前处在商用阶段。但是,在追求通信传输速率提升的同时,也应该把目光转移到通信覆盖的增强上,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无盲区的覆盖。特别是在干扰信道下,如何实现对干扰的有效消除,从而达到覆盖增强,改善无线通信的性能,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干扰信道下,接收机如何有效地消除干扰,特别是在多小区、多用户的蜂窝系统下的干扰消除,从而改善无线通信的性能。基于传统的干扰消除方法,论文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分组检测和译码(Group Detect and Decode)的原理和性能。与传统的干扰消除方法相比较:例如MMSE、ZF等,分组检测和译码可以利用全部或部分的干扰信息来提高译码的性能,而不是将其他用户的干扰全部等效为噪声。本论文主要考虑的是:在发送端,将发送的信息分别进行独立的信道编码、交织、调制,然后将他们在发送端叠加发送;在接收端,目标接收机只有译码出目标用户的数据才算译码完成。鉴于此,目标信息和部分干扰信息联合译码势必要带来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接收机能够确切地知道需要联合译码的部分干扰信息和视为噪声的干扰数据;其次,接收机能够确定每个译码阶段需要检测和译码的数据。因此,本论文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从互信息的角度分析了对干扰信息的利用可以辅助目标数据的恢复。并在给定的发送端传输速率下,确定如何在接收端得到最大可译码分组,从而可以对该分组内的干扰数据进行处理;(2)当对接收数据进行分组时,解决何如进行分组才能保证接收机的终端概率最小,即增大发送速率对的可选区域;(3)接收机如何确定需要联合译码的分组以及分组的大小,由于不同的分组对性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解决在所有可能的分组中找到最优的分组,论文中给出了基于速率的分组划分和基于信道相关性的分组划分;(4)发射机的传输速率问题也是论文需要讨论的,只有传输速率对能够落在信道容量的可达域内,才会在接收端达到一定的误码率要求;(5)在调制的选择上,论文使用的是基于速率量化表的调制选择,因此速率量化表的选取也是需要讨论的问题,当将该方法用于实际的系统中时,基于反馈的速率进行编码方式和调制方式的选择在论文中也做了讨论和仿真;(6)在前面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可以得到了一个用户的分组方案,论文的后续部分是对该分组的处理,主要讨论了组间的线性处理,比如ZF、MMSE、SINR最大化等均衡技术,组内使用联合处理,比如组内联合ML检测(本文给出一种可以将复杂度降低一个维度的联合检测方法)和基于迭代的LMMSE联合检测。在复杂度的允许范围内,论文也给出了组间迭代的性能分析;(7)论文的最后简单地给出了分组检测和译码技术的一些具体应用。
【图文】:

发射机


比传统的干扰预白化技术要好很多。但本节所讨论的并不是联合是讨论基于 MMSE 的迭代检测,本文只将前者作为仿真中的比用户联合检测时,如果使用联合迭代 ML 检测方法,那么复杂大。本节将介绍一种基于 MMSE 的迭代检测方法,它不仅可以,还可以带来较高的迭代增益。为了方便讨论,这里只考虑组据的情形,并假定前面的分组已经无差错的被检测出来了,而原始信号中减去,后续还没有检测的用户数据视为高斯背景噪节主要讨论的是组内用户的联合处理问题,所以为了便于讨论换成两个发射机进行数据的发送,其中一个是目标发射机,另标接收机需要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恢复出目标数据(其他未处理噪声中去)。,当两个发射机作为独立发射机发送信号时,该场景等效的发构如图 4-20 所示:1

发射机


比传统的干扰预白化技术要好很多。但本节所讨论的并不是联合是讨论基于 MMSE 的迭代检测,本文只将前者作为仿真中的比用户联合检测时,如果使用联合迭代 ML 检测方法,那么复杂大。本节将介绍一种基于 MMSE 的迭代检测方法,它不仅可以,还可以带来较高的迭代增益。为了方便讨论,这里只考虑组据的情形,并假定前面的分组已经无差错的被检测出来了,而原始信号中减去,后续还没有检测的用户数据视为高斯背景噪节主要讨论的是组内用户的联合处理问题,所以为了便于讨论换成两个发射机进行数据的发送,,其中一个是目标发射机,另标接收机需要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恢复出目标数据(其他未处理噪声中去)。,当两个发射机作为独立发射机发送信号时,该场景等效的发构如图 4-20 所示:1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楷,邹盛唐,史治平,张雪竹;双向监督复转码的译码算法改进[J];通信技术;2003年04期

2 王冬梅;王秀芳;路敬yN;浦晓威;;LLR-BP算法的简化译码算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2期

3 曹艳;王红星;;基于维特比算法的VMSK/2译码方式研究[J];遥测遥控;2010年06期

4 唐元元;张德民;刘哲哲;李小文;;TD-LTE系统中软输出球形译码检测算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2年11期

5 周晓迈,王新梅;用译码算法优化一类{1,-1}~n上的二次函数[J];通信学报;1992年04期

6 刘光亮,胡正名;一种新的软输出译码算法[J];电子科学学刊;1998年04期

7 白玉洁;吕吉贺;白凤山;;一种Nonbinary-Turbo-DFH方案及译码算法[J];通信技术;2013年09期

8 岳珍梅;蔺俊杰;杜少波;;一种改进的球形译码算法性能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9 庞臣;徐家品;;多进制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扩展最小和译码算法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4年05期

10 付永庆,刘雅琴,杜海明;一种短时延的Turbo码并行译码算法[J];信号处理;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海勇;毕光国;;联合检测的均衡译码算法[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海涛;程型清;李道本;;低复杂度复球译码检测算法[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梁栋;李冬霞;;一种改进的Turbo码Log-MAP译码算法[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颖;岳殿武;;几何Goppa码的译码[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朝霞;王大勇;;一种高速并行的Turbo码译码算法[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童胜;王鹏;王单;王新梅;;LDPC码量化和积译码的高效实现[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卢而辉;赖信q;谢德望;李肇严;;可运用于线性区块码之新式软式判定译码算法[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8 路成业;孙蓉;王新梅;;Turbo码几种译码算法中的量化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朱敏;孟庆民;高西奇;;球形译码在MIMO-OFDM系统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刘钊;李会勇;何子述;刘本永;;VBLAST的一种新的非线性译码算法[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伟;多元LDPC码:设计、构造与译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崔俊云;LDPC码的构造及其译码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黄海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改进译码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罗天放;通信系统中的Turbo码及Turbo均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王单;LDPC码编译码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陈晓刚;现代编码的性能分析与简化译码算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刘原华;LDPC码的代数构造及译码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胡树楷;LDPC码构造及低复杂度译码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徐朝军;RS码译码算法及其实现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赵传钢;LDPC码及迭代接收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3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33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