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定位算法及相应参数估计克拉美罗界
【图文】:
51,090604(2014)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www.opticsjournal.net090604-本文介绍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检测的VLC定位方法和仿真模型,推导了光源任意对称布局时待测面定位误差分布性能限(克拉美罗界,CRB)和高斯-牛顿算法的理论性能,最后对文中推导所得结果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2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检测的VLC定位方法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检测(RSSI)的VLC定位方法,其原理与传统无线电定位中的RSSI方法基本相同。由于可见光通信过程中,信号通常采用强度调制,接收端可利用光电检测器件(PD)实现对信号直流能量的检测,因此与RSSI方法的结合十分自然。图1给出了典型的VLC下行链路信道模型,即朗伯模型[8-9]。图1朗伯模型Fig.1Lambert′smodel模型中从LED到接收端直射视距光信道直流增益H(0)的数学表达式为H(0)=ìí(m+1)A2πD2cosmTsgcosφ,0,0≤φ≤φcφ>φc,(1)式中A为光电探测器探测面积,D为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距离,φ为入射角,为发射角,Ts为光滤波器增益,g为光聚能器增益,φc是接收机视角,m为光源辐射模式,其数学表达式为m=ln2lncosΦ12,(2)式中Φ12为光源的发光功率半角,即在这个角度上的辐射功率为中心功率的一半,m值大小决定光束方向性,其值越大,光束方向性越好。在实际应用中,单个LED功率较小,通常采用LED阵列布局,为了方便计算,将每一个LED阵列看作一个点光源,信道噪声模型为高斯白噪声。仿真采用如图2所示的典型模拟环境[10-11],4个光源对称分布在天花板上。基于朗伯信道模型,利用(1)式可以计算出每个光源与PD之间的距离,然后应用三边定位法即可实图2模拟室内环境Fig.2Simulationofindoorenvironment2
51,090604(2014)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www.opticsjournal.net090604-本文介绍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检测的VLC定位方法和仿真模型,推导了光源任意对称布局时待测面定位误差分布性能限(克拉美罗界,CRB)和高斯-牛顿算法的理论性能,最后对文中推导所得结果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2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检测的VLC定位方法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检测(RSSI)的VLC定位方法,其原理与传统无线电定位中的RSSI方法基本相同。由于可见光通信过程中,信号通常采用强度调制,接收端可利用光电检测器件(PD)实现对信号直流能量的检测,因此与RSSI方法的结合十分自然。图1给出了典型的VLC下行链路信道模型,即朗伯模型[8-9]。图1朗伯模型Fig.1Lambert′smodel模型中从LED到接收端直射视距光信道直流增益H(0)的数学表达式为H(0)=ìí(m+1)A2πD2cosmTsgcosφ,0,0≤φ≤φcφ>φc,(1)式中A为光电探测器探测面积,D为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距离,φ为入射角,为发射角,Ts为光滤波器增益,g为光聚能器增益,φc是接收机视角,m为光源辐射模式,其数学表达式为m=ln2lncosΦ12,(2)式中Φ12为光源的发光功率半角,即在这个角度上的辐射功率为中心功率的一半,,m值大小决定光束方向性,其值越大,光束方向性越好。在实际应用中,单个LED功率较小,通常采用LED阵列布局,为了方便计算,将每一个LED阵列看作一个点光源,信道噪声模型为高斯白噪声。仿真采用如图2所示的典型模拟环境[10-11],4个光源对称分布在天花板上。基于朗伯信道模型,利用(1)式可以计算出每个光源与PD之间的距离,然后应用三边定位法即可实图2模拟室内环境Fig.2Simulationofindoorenvironment2
【作者单位】: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863计划(2013AA013603)
【分类号】:TN92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丁德强;柯熙政;;一种通用白光LED数学发光模型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9期
2 谌娟;柯熙政;程婷;;自由空间光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差分空时码[J];光学学报;2013年02期
3 付红双;朱义君;;室内直射环境下白光LED的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相关性分析[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4 张建昆;杨宇;陈弘达;;室内可见光通信调制方法分析[J];中国激光;2011年04期
5 杨宇;张建昆;刘博;陈弘达;;LED非线性对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1年08期
6 李荣玲;汤婵娟;王源泉;王一光;邵宇丰;迟楠;;基于副载波复用的多输入单输出正交频分复用LED可见光通信系统[J];中国激光;2012年11期
7 黎明;曹阳;李书明;杨绍文;;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光通信中的循环空时编码研究[J];中国激光;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荆雷;刘华;赵会富;卢振武;续志军;韩雪冰;李也凡;;紧凑型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准直镜设计[J];光学学报;2011年12期
2 赖伟;陈伟民;刘显明;雷小华;胡顺仁;;发光二极管路灯光强空间分布的非线性优化设计[J];光学学报;2012年01期
3 李晓天;巴音贺希格;齐向东;于海利;唐玉国;;刻线误差与面型误差对平面光栅光谱性能影响的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方法[J];光学学报;2012年11期
4 阮秀凯;张耀举;;连续多阈值神经元反馈神经网络盲检测光基带信号[J];光学学报;2012年11期
5 高海越;潘炜;;基于小波变换的长距离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四波混频引起的相位噪声分析[J];光学学报;2012年11期
6 谭家杰;;脉冲间隔调制解调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11期
7 孔晓慧;白廷柱;杨雅丽;;紫外光固化LED线光源的光学系统设计及仿真[J];光学学报;2013年02期
8 苏晨;陈贵楚;郑树文;贺龙飞;皮辉;许毅钦;童金辉;范广涵;;蓝光发光二极管的响应特性[J];光学学报;2013年06期
9 李联冠;徐宁;;基于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带宽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3年11期
10 张亚洲;李智;;大气激光通信中压缩数字脉冲间隔调制技术[J];电讯技术;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鹏飞;短距离无线光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何胜阳;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宋殿友;精密PSD微位移在线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4 詹奇聪;喷泉码与极化码的改进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卫平;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郭洪梅;基于CPLD的白光LED无线数字光通信实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高小龙;白光LED发光建模与通信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罗志华;空间光—光纤耦合系统光传输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孙益;OFDM可见光通信中改善非线性失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徐盼林;基于白光LED的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陈光;LTE-OFDM系统峰均功率比抑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臧玲玲;可见光通信的脉冲调制和调光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王晓飞;空移键控调制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黄震宇;可见光自适应OFDM通信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明辉;吴庆;王建;黄先;刘学彦;申德振;蒋大鹏;;白光LED极限流明效率的计算[J];发光学报;2009年01期
2 胡国永;陈长缨;陈振强;;白光LED照明光源用作室内无线通信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6年07期
3 吴海彬;王昌铃;何素梅;;涂敷红、绿荧光粉的白光LED显色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8年09期
4 王惠琴;柯熙政;;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混合空时编码[J];光学学报;2009年01期
5 余桂英;金骥;倪晓武;郑颖君;;基于光学扩展量的LED均匀照明反射器的设计[J];光学学报;2009年08期
6 林岳;叶烈武;刘文杰;吕毅军;;二分法优化计算LED光源相关色温[J];光学学报;2009年10期
7 丁德强;柯熙政;;一种通用白光LED数学发光模型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9期
8 赵顾颢;赵尚弘;李勇军;王翔;朱子行;;基于强度叠加编码的空间光多输入多输出通信[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9 胡昊;王红星;徐建武;孙晓明;刘敏;;无线光通信中一种迭代解调的比特交织乘积编码脉冲位置调制[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10 赵顾颢;赵尚弘;蒙文;王翔;朱子行;;多调制方式下的强度叠加编码多发多收大气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J];光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精;基于PPM和RS码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敏;申闫春;;室内定位航位推测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3年07期
2 张超;;一种基于距离的室内定位算法模型[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3年00期
3 顾嘉;钱钰博;孙厚芳;王婧;;工装室内定位技术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4 赵咪;刘军发;陈益强;周经野;杨华;;基于定向信号补偿的免标定室内定位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2年01期
5 齐立磊;梁智学;冯高峰;;一种基于高频RFID的室内定位方法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年04期
6 唐笑谋;唐佳杰;;基于仿射传播聚类的概率分布室内定位算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3年08期
7 玄建永;王京春;陆耿;江永亨;毕建权;;缩微智能车室内定位系统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年01期
8 邹坤;修春娣;杨东凯;;基于感知概率的室内定位算法[J];全球定位系统;2013年06期
9 洪雁;王培康;;基于稀疏表示多分类的室内定位算法[J];无线电工程;2014年02期
10 朱敏;;室内定位技术分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立立;钟耳顺;;无线室内定位技术[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郭明涛;李文元;龚福春;;室内定位方法分析[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郭旭斌;叶长城;王忆文;李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定位系统[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4 房秉毅;李熹;;超宽带室内定位系统研究[A];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高雪晨;蒋泰;曹林峰;;基于RFID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劲松;卢晓春;边玉敬;;基于UWB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仿真[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雷地球;罗海勇;刘晓明;;一种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8 胡斌;宋娜娜;;基于航位推测技术的消防人员室内定位系统研究[A];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静t
本文编号:2536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3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