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连续相位频移键控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检测及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9 17:08
【摘要】:针对双向中继信道,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连续相位频移键控(CPFSK)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PNC)机制,即CPFSK-PNC。与已有的采用BPSK,QPSK等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相比,该机制引入CPFSK的技术优势,提高了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该文对瑞利衰落信道中CPFSK-PNC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检测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CPFSK信号的记忆特性,根据最大似然准则设计了中继节点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检测方案;其次,分析了信号之间最小欧氏距离并给出中继检测的平均误比特率下边界;最后,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2050) 国家重大专项(2010ZX03003-003-01)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志成;郑宝玉;吉晓东;肖小潮;;一种基于TCM的信道编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1期

2 魏浩;郑宝玉;侯晓峗;朱艳;;不对称速率双向中继传输策略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1期

3 颜伟;蔡跃明;潘成康;;双向中继信道中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检测[J];通信学报;2012年02期

4 陈志成;郑宝玉;吉晓东;;一种信道编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设计[J];信号处理;2011年05期

5 吴厚明;江桦;崔伟亮;;基于循环平稳性的CPM信号调制阶数盲识别算法[J];信号处理;2012年03期

6 池新生;郑宝玉;陈志成;魏浩;;非对称速率的双向中继信道物理层网络编码[J];信号处理;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景川;祁杰;李保申;陈奋晓;屠晨峰;张萌;;联合信道网络编码研究综述[J];电子器件;2014年02期

2 沙楠;高媛媛;王辉;杨保峰;高宇;;双向中继网络中基于MSK的物理层网络编码[J];军事通信技术;2013年02期

3 宋欢;丁良辉;钱良;;基于无线帧的物理层网络编码同步误差性能[J];信息技术;2013年09期

4 周清峰;丁志中;开彩红;;面向传感器网络的双向中继协议[J];通信学报;2014年03期

5 池新生;郑宝玉;陈志成;魏浩;;非对称速率的双向中继信道物理层网络编码[J];信号处理;2012年04期

6 魏浩;郑宝玉;陈志成;池新生;;不对称速率传输中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的联合设计[J];信号处理;2012年08期

7 欧阳玉花;贾向东;傅海阳;;网络编码双向机会协作系统无线传输方案频谱效率比较分析[J];信号处理;2012年10期

8 池新生;郑宝玉;;非对称双向中继信道中协作分集和网络编码的联合应用[J];信号处理;2012年11期

9 赵坤;张邦宁;潘克刚;刘爱军;郭道省;;非理想载波同步物理层网络编码误比特性能分析[J];信号处理;2014年04期

10 沙楠;高媛媛;益晓新;杨保峰;;采用MSK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信号检测[J];信号处理;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宇平;无线协作通信中信道编码—网络编码联合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连举;基于协作分集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杨滔;1000BASE-T物理层关键技术的研究与FPGA实现[D];中南大学;2012年

3 池新生;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编码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宋欢;基于自由光/电磁传播环境的无线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王州;无线通信系统中的PNC中继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程萍;协同通信中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的联合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彭华甫;连续相位调制信号识别与参数估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李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编码协作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仔兵,李立萍,肖先赐;连续相位调制信号的二阶循环平稳特性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11期

2 吉晓东;郑宝玉;;物理层网络编码机会中继及中断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5期

3 陈志成;郑宝玉;吉晓东;肖小潮;;一种基于TCM的信道编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1期

4 吉晓东;郑宝玉;;不对称放大转发双向中继功率分配及中继位置选择[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2期

5 周家喜;徐佩霞;戴旭初;;一种基于循环平稳性的CPM信号调制阶数盲识别算法[J];信号处理;2010年04期

6 孟坚;雷菁;雍玲;;用信号空间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结构的QAM性能[J];有线电视技术;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平,张羡毓,江卫星,邢俊超;小型DGCNET物理层的设计与实现(一)[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86年03期

2 阴亚芳;基于SDH的ATM物理层接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 ;美国WTI公司遥控网络管理系列:PLS-345物理层开关[J];信息网络;2004年01期

4 Stuart Rabinson ,于永学;10-G以太网技术[J];电子产品世界;2002年06期

5 侯圣伟,张铎,朱近康;TD-SCDMA与PHS系统物理层兼容方案研究[J];无线电工程;2004年12期

6 赵铁;;LTE空中接口物理层过程浅析[J];电信技术;2009年09期

7 董大圣,迟泽英,陈文建;APON系统网络终端物理层的设计原理与实现[J];中国激光;2005年04期

8 李毅;;快以太网物理层的测试[J];电子测试;2000年01期

9 付兴;张静;姜军;张平;;TD-SCDMA终端综合测试仪物理层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应用;2007年03期

10 LeoK.Wong;用多Gbit多通道收发器构建Tbit系统[J];今日电子;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韦华);于海斌;;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协议的研究现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付兴;张静;姜军;张平;;TD-SCDMA终端综合测试仪物理层的软硬件设计[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芮鹤龄;;高速环境对TD—SCDMA系统物理层影响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栾西;徐晓燕;项海格;吴建军;;LTE空中接口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适应性技术研究[A];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元彬;唐晓梅;王珊珊;;EV-DO空中接口差错重传关键技术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颜伟;蔡跃明;;双向中继信道中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渐近性能分析[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雷非;;光传输网络物理层的管理[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陈永利;;基于802.11a/b MAC的WLAN特性研究[A];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C];2006年

9 朱琦;黄磊;;IEEE 802.16系统中动态信道分配算法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邱小静;衡伟;;基于SQN2010芯片的WiMAX基站系统设计[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支持经理 安毅;破解WiMAX物理层测试瓶颈[N];通信产业报;2007年

2 清水 编译;802.11n助力下一代无线局域网[N];计算机世界;2006年

3 陈思;看准零误码率[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水清木华咨询有限公司 周悟;DS-UWB和WiMedia可能长期对抗[N];中国电子报;2006年

5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王迪 张宏艳;第三种宽带WiMAX[N];计算机世界;2006年

6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 研究所无线与移动研究部 张莉;WiMAX标准:以开放迎接竞争[N];计算机世界;2006年

7 ;B3G研究重点向网络层转移[N];人民邮电;2008年

8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韩旭东;无线网络跨层设计[N];计算机世界;2004年

9 柳下惠、雪儿;走进WLAN世界[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10 谢伟良 石涛 潘卫;WiMAX系统关键技术分析[N];人民邮电;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大圣;APON系统ONT物理层软硬件设计与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陈涛;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周敏;基于能效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高晖;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胡保民;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体系结构研究及硬件系统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郭晶;随机信道下无线通信的安全机制分析与设计[D];清华大学;2011年

7 洪涛;方向调制在物理层安全通信和通信测向综合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张海君;IMT-Advanced异构无线网络中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吴微威;基于IR-UWB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杨云川;面向物理层安全的预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益昕;基于博弈论的协作通信物理层安全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刘晨;协作通信中基于博弈论的物理层安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赵艳玲;协作通信物理层安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旭;TD-LTE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5 贺科峰;WiMAX物理层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赵来强;基于物理层技术的协作网络编码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宋欢;基于自由光/电磁传播环境的无线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付少忠;1C7T型PHS基站空中接口物理层协议实现及系统容量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仁波;3GPP LTE物理层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申少君;非理想条件下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44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44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0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