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角减载的水声阵列SMI-MVDR空间谱估计技术
【图文】:
矩阵中主对角线元素上的噪声分量最大。当在低信噪比的水声环境中,对角加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信干噪比的损失,从而降低了多目标的分辨能力。与雷达探测不同的是,声纳探测目标多为静止或者运动速度缓慢,所以可以通过增加快拍数,估计出更加准确的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论文结合水声阵列的信号处理环境,针对协方差矩阵中主对角线元素上的噪声分量最大这一特性提出了基于对角减载的水声阵列SMI-MVDR波束形成技术,并通过仿真和海试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阵列接收数据模型如图1所示,水平直线水听器阵列由N个阵元组成,假设有D+1个相互独立的平面波入射,阵列第k次快拍X(k)的输出如式(1)所示。X(k)=A(θ)S(k)+Nawg(k)(1)式中,,X(k)=[x1(k),x2(k),…,xN(k)]T;T表示转置运算;A(θ)=[a(θ1)a(θ2)…a(θD+1)],a(θi)为第i个入射平面波的方向矢量,为N×1维向量;θi为第i个平面波的水平入射角;S(k)=[s1(k)s2(k)…sD+1(k)]T,si(k)为第i个平面波信号的第k次快拍;Nawg(k)=[n1(k),n2(k),…,nN(k)]为接收阵列加性高斯白噪声信号。图1水平直线阵示意图由式(1)得到阵列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Rx=E[X(k)·XH
第12期周彬等:基于对角减载的水声阵列SMI-MVDR空间谱估计技术·2385·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80°和90°两目标的分辨概率随快拍数K变化的曲线如图6所示。图4不同快拍数时DR-SMI-MVDR空间谱估计图5SNR=-3dB时DOA估计精度随快拍数变化曲线从图5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DR-SMI-MVDR在测向精度上与SMI-MVDR的性能相似,但是从图4可以看出DR-SMI-MVDR有更低的旁瓣。而从图6可以得出两目标方位较近时,通过增加快拍数SMI-MVDR无法提高两目标分辨概率,但是DR-SMI-MVDR可以进行有效分辨。图7(a)和(b)分别为快拍数K=100和K=1000时,80°和90°两目标的分辨概率随SNR的变化曲线。从图4~图7可以分析得出两种算法具有相似的测量精度,但DR-SMI-MVDR显然具有更佳的方位角度分辨性能。图6SNR=-3dB时两目标分辨概率随快拍数变化曲线图7不同快拍数下的两目标分辨概率随SNR变化曲线5海试数据处理对于宽带信号,对各子带的空间谱输出按SNR进行加权,把每个子带的输出累加得到宽带信号的空间谱估计输出如式(22)所示。PWB(θ)=∑Ji=1ηiP(fi,θ)(22)式中,P(fi,θ)为第i个处理子窄带的空间谱输出;J为频域处理的子窄带个数;ηi为各子带的能量加权因子,实际中一般取ηi=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4072,6137117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1009041) 公益性行业(海洋)科研专项基金(gz201005001)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1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纪岭;司锡才;;基于协方差矩阵对角加载的信源数估计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1期
2 陈欢;何良;杨德森;时胜国;;基于幅度补偿的MVDR水下噪声源近场定位识别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丽娜;时胜国;何盼盼;;基于ac-MVDR高分辨算法的被动时反近场声源定位方法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2年04期
2 毛维平;李国林;路翠华;谢鑫;;联合特征值和特征子空间投影的信源数估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陀秋艳;冯西安;黄建国;;未知信源数目条件下的水下多源方位估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04期
4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umber of coherent signals in the presence of colored noise[J];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10年01期
5 胡隽;;盖氏圆准则信源数估计算法的分析与改进[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期
6 谢纪岭;司锡才;;基于协方差矩阵对角加载的信源数估计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1期
7 牟建超;高梅国;江长勇;;基于前后向协方差矩阵投影的信源数估计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10期
8 张东红;廖桂生;;含参量线性多用户检测器[J];信号处理;2008年05期
9 赵知劲;张鹏;王海泉;尚俊娜;;基于OMP算法的宽带频谱感知[J];信号处理;2012年05期
10 司伟建;林晴晴;;基于特征子空间投影的信源数估计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甄佳奇;相干信号的超分辨测向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刘鲁涛;无源探测系统DOA估计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谢纪岭;二维超分辨测向算法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彭巧乐;阵列信号二维到达角估计算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蓝晓宇;提高空间谱估计分辨率的超分辨测向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董姝敏;水声信号处理的盲信号分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林晴晴;无源探测系统波达方向估计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薛山花,叶青华,黄海宁,黄勇;利用近场MVDR双聚焦波束成形方法实现被动测距[J];应用声学;2005年03期
2 贾文强;陈进;李加庆;杨超;;波叠加联合波束形成的局部声场重建技术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0年01期
3 雷凌;单颖春;刘献栋;;行驶车辆噪声辐射研究进展及展望[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时洁;杨德森;时胜国;;子带分解MVDR高分辨宽带聚焦波束形成算法研究[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哲;;基于电力系统低压减载整定策略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20期
2 孙斌,钟成元;低频低压自动减载装置的一点改进[J];电力安全技术;2001年06期
3 李泽荣;张小娟;任建文;张超;;一种低压减载的整定方法[J];电力与电工;2010年01期
4 袁志昌;夏涛;;低压减载整定方法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15期
5 沈艺锦;杜中子;;平顶山电网低压减载方案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16期
6 高芳;上海电网分区运行后低周减载的改进[J];华东电力;2001年05期
7 米增强,田建设,魏建英,李军;电力系统自动减载装置性能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J];电测与仪表;1998年11期
8 田建设,米增强,魏建英,李军;电力系统低频低压减载装置测试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9 李强;朱衍波;方X;;基于码减载波和B值的GBAS精度性能分析[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徐萍;王云良;周汉青;;电力运行中的低频低压减载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J];江苏电器;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嫒;黄新;张薇薇;都微;;凝冻期间贵阳地区低周减载方案的制定[A];2008年抗冰保电技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2 林其友;刘文双;;基于组合联动协调控制的低频低压减载策略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3 沈国富;;低周减载装置在有小电源并网变电站的应用[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4 张晶晶;丁明;李生虎;;低压减载防止电力系统电压崩溃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郑阳;刘文颖;徐珊;赵冬红;;电力系统低压减载整定方法的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冯庆东;;面向电力市场的基于集中智能控制模式的电力系统优化减载算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唐建兴;;凝冻灾害期间贵州北部电网低周减载装置动作情况分析[A];2008年抗冰保电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唐建兴;;凝冻灾害期间贵州北部电网低周减载装置动作情况分析[A];2008年抗冰保电技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9 陈攀;游步新;马_";谭兵兵;李杨;;一种用于提高小电源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低周减载配置方案[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广兵;邹佳龙;王朝红;王文海;;变电站自动减载控制系统[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谭逢春 通讯员 黄治荣;宜昌水路应急减载市场走向规范化[N];中国水运报;2007年
2 记者 周国东 特约记者 望作信 通讯员 方青 谭大学;227艘电煤船“瘦身”过浅区[N];中国水运报;2009年
3 记者 小明邋通讯员 望作信;三峡下行重载船舶应急减载作业结束[N];湖北日报;2007年
4 记者 田时胜;钦州港石油减载平台工程等18个项目昨日开工[N];钦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其光;无粘性土的减载弹塑性分析[D];清华大学;2006年
2 马强;高填方涵洞受力特性及新型格栅减载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金铜;低频低压减载及其协调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韩金佐;低频低压减载方案及其协调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3 唐朝;基于风险评估的低压减载方案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张志文;电力系统低压减载整定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潮;低压减载参数优化问题的分布式计算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宋晓刚;智能变电站保护减载方案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苑画舫;北京电网低压减载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8 王永辉;电力系统低压减载的整定方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梅吉明;电力系统低压减载整定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刘显枢;低频低压自动减载装置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4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4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