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融合框架下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高明,苏国庆,张琪,李敬辉;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辐射源智能识别系统[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2 沈阳;陈永光;李修和;;反空袭作战中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定[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3 沈阳;李修和;陈永光;;基于MADM的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定[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3期
4 张多林;潘泉;张洪才;;基于理想点贴近度的辐射源威胁综合评价建模与仿真验证[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4期
5 陈昌孝;何明浩;朱元清;王广学;;基于双谱分析的雷达辐射源个体特征提取[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6期
6 张葛祥,胡来招,金炜东;基于熵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7 沈阳;陈永光;李修和;;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定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航天电子对抗;2006年04期
8 朱明;金炜东;普运伟;胡来招;;基于Chirplet原子的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提取[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7年04期
9 田波;张葛祥;龙良将;王庆;;基于Gabor原子的雷达辐射源信号无意调制特征提取[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09期
10 张葛祥;金炜东;胡来招;;基于相像系数的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选择[J];信号处理;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葛祥;胡来招;金炜东;;雷达辐射源信号分形特征研究[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高明;苏国庆;张琪;李敬辉;;雷达辐射源智能识别系统及其神经网络硬件实现[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旭;罗鹏飞;李纲;;基于拟合角特征及SVM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A];全国第五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第一册)[C];2011年
4 方敏;王宝树;;改进的多传感器雷达辐射源目标识别[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汪云亮;吕久明;刘孝刚;;基于信息熵的辐射源属性分类方法[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6 吴委;廖学军;;战场电磁环境仿真中的雷达信号建模与仿真[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高慧英;曹宁生;李三全;;雷达侦察装备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设计[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郝增荣;刘海军;柳征;姜文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增量学习的辐射源识别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卢鑫;;无源定位多普勒频差测量方法研究[A];江苏省电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周宇;王健鹏;柳征;;基于计算机集群的雷达侦察信号处理系统设计[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韬伟;基于脉内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荣海娜;多分量雷达辐射源信号模型和检测估计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余志斌;基于脉内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葛祥;雷达辐射源信号智能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国强;复杂环境下未知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李志刚;脉间波形变换的雷达信号分选与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蒋鹏;雷达信号细微特征分析与识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学;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田波;雷达辐射源信号无意调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杨志新;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段美军;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陈娟;雷达辐射源特征提取与个体识别[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姚s,
本文编号:2558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5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