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激光通信中的偏振调制性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粟嘉;陈辉;;雨雾天气下混合FSO/RF系统性能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王德飞;楚振峰;任正雷;李广东;;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系统误码率影响的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1年04期
3 张凯,巩马理,张海涛,闫平,曲秀杰;无线激光DH-PIM室内通信系统性能分析[J];激光技术;2003年01期
4 黄爱萍;樊养余;李伟;白勃;;无线光通信中的定长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J];中国激光;2009年03期
5 王璞瑶;刘丹;赵怡春;刘智;付强;刘建华;;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偏振移位键控调制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铁英;王红星;朱银兵;孙晓明;;判决门限对无线光通信调制方式差错率影响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04期
2 王红星;马杰;张铁英;;无线光通信脉冲间隔调制最优检测阈值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08期
3 王红星;朱银兵;张铁英;孙晓明;;无线光通信调制方式性能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06期
4 李楠;张宁;胡世安;;大气闪烁对无线激光通信效能的影响[J];激光与红外;2012年06期
5 易淼;陈名松;李天松;孙丽华;;时钟抖动对水下激光MPPM通信的误码影响分析[J];激光技术;2009年06期
6 黄爱萍;樊养余;李伟;王凤琴;;无线光FDAPIM-CDMA系统性能分析[J];中国激光;2010年07期
7 张铁英;王红星;史建国;王庆官;;光通信中双幅度脉冲位置调制的功率谱分析[J];中国激光;2011年03期
8 张建昆;杨宇;陈弘达;;室内可见光通信调制方法分析[J];中国激光;2011年04期
9 袁燕;秦毅;;基于串联双电极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六倍频技术[J];中国激光;2011年10期
10 徐荃;周春;彭金花;邵慧;;室内无线光通信调制方式的性能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亮亮;可见光并行通信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云文岳;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调制与解调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3 汪巍;大气激光载波通信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马骏;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调制与解调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闫宝东;脉冲光纤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初步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于创利;水平大气信道对圆偏振光偏振特性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刘景龙;基于室外可见光LED交通灯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井源,张正线;无线光通信中的PPM调制[J];电讯技术;2000年05期
2 张铁英;王红星;朱银兵;孙晓明;;判决门限对无线光通信调制方式差错率影响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04期
3 庞志勇,朴大志,邹传云;光通信中几种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杨文浚,胡渝;高码率无线红外室内传输系统的噪声抑制[J];光通信技术;2003年02期
5 杨文浚,胡渝;高码率无线红外室内传输系统的通信性能[J];光通信技术;2003年03期
6 王宁,李国华;利用1/4波片调整左、右旋偏振光的理论研究[J];光学技术;2001年05期
7 吴继礼;赵尚弘;胥杰;李勇军;;相干光脉冲位置调制信道容量及传信率最大化研究[J];光学学报;2008年04期
8 邢建斌;许国良;张旭苹;王光辉;丁涛;;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系统的影响[J];光子学报;2005年12期
9 王红星;朱银兵;张铁英;孙晓明;;无线光通信调制方式性能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06期
10 袁纵横;张文涛;;大气湍流对激光信号传输影响的分析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猛;何金池;巩稼民;王渊博;;基于OptiSystem的相干光OFDM系统的仿真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1年04期
2 韦乐平;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1年04期
3 张铁英;王红星;解传军;;一种无线光通信中脉冲位置调制的符号同步方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05期
4 张静;邱昆;李永刚;周宇;张洪波;;自适应调制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可变长保护间隔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李颖;王银莲;张玉起;;浅谈全光网络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今日科苑;2007年14期
6 李波;范伟;何超;吴晗平;;光通信用自聚焦透镜耦合损耗的研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9年04期
7 林文学;许新华;宋振云;胡昌杰;沈平;;高职光通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光通信研究》1980——1982年索引[J];光通信研究;1982年04期
9 常世强;;光缆数字通信传输网监控系统[J];电信科学;1993年02期
10 ;《光通信研究》被评为湖北省一级(优秀)期刊[J];光通信研究;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庆华;;液晶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2 谢毅;;现代光通信测试技术发展动态[A];2001年电子测量新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3 解恺;李宇;房栋;黄海宁;孙大军;;不同调制方式下多载波扩频技术性能比较[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4 林金桐;;光通信中的复用技术[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5 杨文青;许肖梅;;水声通信不同调制方式下的Turbo码性能比较[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刘胜兴;许肖梅;;水声跳频通信系统中Turbo性能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郑洁;周日凯;马洪勇;胡强高;江山;;光开关综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蒋丽娟;朱道伟;;无纤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9 方捻;王陆唐;黄肇明;;光混沌通信的保密性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治国;李熹;费元春;;数字化超宽带信号发射机的设计[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超;日将开发“可见光通信”高速传输系统[N];科技日报;2006年
2 ;光通信厂商各放异彩[N];通信产业报;2002年
3 ;通产年度推荐:六个光通信方案[N];通信产业报;2003年
4 报道员 周谷风;德国科学家刷新LED可见光通信数据传输纪录[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姚传富;光通信在调整中寻求突破[N];人民邮电;2002年
6 陈德智;国内光通信驶上快车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7 ;朗讯光通信实力雄厚[N];中国电子报;2002年
8 记者 张可喜;日大容量远距离光通信实验成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黄维佳 刘志伟;光通信单波超长距离创新纪录[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10 本报编辑部编译;光通信开创真正的宽带时代[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谦;应用于光通信的平面波导器件和液晶器件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盛钟延;光通信中集成蚀刻衍射光栅波分复用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邹喜华;光梳状滤波器在光通信和微波信号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丁敬峰;基于GaAs工艺的光通信用新型超高速分接器集成电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郭彦涛;光突发交换网络的QoS策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韩钢;自适应单载波、多载波调制中信号盲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7 邓天平;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琳;数字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自动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陈红;无线通信中的ARQ与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隋丹;通信信号盲检测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蓓蓓;基于物理层加密的调制方式隐蔽算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王娜;衰落信道下调制方式的能耗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何江;数字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国北辰;自适应卫星通信调制方式决策与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任谦;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制方式自动识别[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6 陈奇东;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邴林林;高速光通信新型调制方式下EDC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所明璇;调制方式在时变信道上对协作通信性能影响的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任熠;GNU Radio+USRP平台的研究及多种调制方式的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伊彬;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自动识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8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5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