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SAR运动目标微动信号模型及微多普勒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9 19:11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雷达运动目标识别方法,微多普勒效应能够显示出目标自身更为丰富的运动学信息,同时也会造成动目标SAR成像模糊等传统理论无法克服不利影响。通过研究振动和转动SAR目标回波模型,综合出SAR微动目标统一的距离方程及SAR回波表达式,推导出回波方位向将呈现正弦调频(sinusoidal frequency modulation,SFM)信号等周期性特点。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谢冬冬;吴侠义;禹卫东;;一种多通道星载SAR通道间一致性精确测量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2年05期

2 李菊;李克清;苏勇刚;;Markov随机游走和高斯混合模型相结合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年05期

3 熊文昌;王宏琦;张月婷;;基于栅格化模型的SAR图像仿真方法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7期

4 雷斌;丁赤飚;;一种基于SAR图像视觉特征的改进像素掩蔽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11期

5 严莹;王琼;柏业超;张兴敢;;基于相位函数的ISAR目标转角估计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彬;合成孔径雷达微动目标指示(SAR/MMTI)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彬;王瑞君;秦玉亮;王宏强;黎湘;;金属球目标雷达成像特性分析[J];兵工学报;2013年11期

2 邓彬;吴称光;秦玉亮;黎湘;王宏强;;合成孔径雷达微动目标指示(SAR/MMTI)研究进展[J];电子学报;2013年12期

3 于春艳;谢亚楠;赵海兰;张瑞;王佳佳;;基于新型阵列配置的机载MIMO-SAR下视三维成像性能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2期

4 刘诗琪;刘亚琪;田浩;;面向测井技术的高频相位测量仪[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5期

5 严莹;王琼;柏业超;张兴敢;;基于相位函数的ISAR目标转角估计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5年02期

6 朱杰;张祥坤;蔡永俊;;矢网仪与滑轨联合控制合成孔径成像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15年07期

7 张波;仇晓兰;尤红建;丁赤飚;;一种基于快速积分图像的全极化SAR图像窗口量化及伪彩色合成方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5年07期

8 吴一全;史骏鹏;陶飞翔;;基于SIFT和NMF-SVD的NSCT域抗几何攻击水印算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5年07期

9 马赢;张智军;陈稳;秦占师;肖冰松;;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微动目标成像算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5年03期

10 吴铮;张磊;李宁;;基于GPU的机载高分SAR运动补偿和自聚焦[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承兰;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InISAR)三维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颍滨;双通道SAR振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覃骋;SAR/GMTI车辆目标微动信号仿真、提取和特征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诺;基于压缩感知的SAR运动目标和旋转微动目标检测方法[D];燕山大学;2014年

4 李纯纯;旋转天线类目标THz-SAR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谢鹏;基于多核CPU的多功能SAR信号处理系统实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泓波,王盛利,刘国岁,倪晋麟;基于改进变采样率处理技术的SAR运动目标检测[J];兵工学报;2002年02期

2 高飞;孙进平;袁运能;白霞;;单通道SAR实现ATI动目标检测的新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3 张红敏;靳国旺;徐青;秦志远;孙伟;;中国余数定理在双基线InSAR相位解缠中的应用[J];测绘学报;2011年06期

4 王从雷,邓云凯,赵凤军;合成孔径雷达多波速通道间相位误差研究[J];测试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5 李开明;李宏静;张群;罗迎;;强地杂波背景下线性调频信号雷达微多普勒提取新方法[J];电光与控制;2010年02期

6 邓书辉,阮颖铮;反射器天线的散射截面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7 孟凤;王成儒;;多模态背景下快速运动目标检测的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07年06期

8 王延年;张鹏;;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07期

9 孙立鹏;方宁;渠慎丰;;基于OpenMP的射线追踪并行计算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01期

10 占毅;胡东辉;雷斌;;改进的SAR图像干扰抑制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虹现;ISAR成像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付剑晶;遥感软件知识产权与数字遥感影像版权保护[D];浙江大学;2012年

3 危嵩;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周剑雄;光学区雷达目标三维散射中心重构理论与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尹治平;分数阶Fourier变换在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杨凤凤;星载雷达GMTI系统与信号处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常玉林;多通道低频超宽带SAR/GMTI系统长相干积累STAP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蔚婧;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时公涛;基于干涉图的多通道SAR地面慢动目标自动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金光虎;中段弹道目标ISAR成像及物理特性反演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蔡骏;基于相位误差估计的SAR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2 贺思三;雷达成像中的非理想散射现象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 金玉荣;星载SAR信号仿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邓彬;机载SAR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陈艳;机载单通道SAR地面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沈斌;THz频段SAR成像及微多普勒目标检测与分离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董玲;合成孔径雷达微多普勒特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雷鹏正;机载Scan-GMTI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夷升,李爱玲;多普勒效应在电和光方面的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1年05期

2 李龙;樊养余;张政伟;谭庆贵;;多普勒效应下星间光通信系统的仿真性能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9年01期

3 陈再清;;多普勒效应在安全行车中的应用[J];电讯技术;1989年06期

4 林国兴;用光纤多普勒效应测量血流速度[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3年01期

5 王健;;多普勒效应在检测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2013年05期

6 李辉明;;高铁移动网络中克服多普勒效应方法[J];通信技术;2012年03期

7 谭毅;;多普勒效应的仿真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年04期

8 李骥;王阳;施国栋;裘昌利;;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自动取餐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9期

9 杨金城,杨谌犁;多普勒效应的宽带原理及其应用[J];通信世界;2001年16期

10 宫旭;蔡云祥;;被动定向浮标多普勒效应定位法[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孝辉;许龙霞;薛艳荣;;多普勒效应对伪距影响的分析与验证[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胡金兵;;多普勒效应和逆多普勒效应的对比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陈红艺;;各向异性介质的特异多普勒效应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晶;应对多普勒效应理论进行再思考[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常丽君;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分子层面的多普勒效应[N];科技日报;2011年

3 张孟军;英科学家成功演示反多普勒效应[N];科技日报;2003年

4 苏恩泽;物理学家闯红灯[N];解放军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高飞;多普勒效应首次用于定位失联航班[N];中国航空报;2014年

6 郑州 李永亮;RD627多普勒效应传感器的应用[N];电子报;2001年

7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首次在光波波段发现逆多普勒效应[N];科技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张滨阳 刘石磊;运用多普勒效应“猜”飞机坠落位[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9 张巍巍;多普勒效应可实现手势操控电脑[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新加坡科学中心[N];大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端坡;GSM-R多普勒效应与切换掉话分析及车载分析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爱武;微多普勒效应分析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学勤;激光微多普勒效应的仿真与实验研究[D];烟台大学;2007年

3 李沅洪;弯曲时空中的多普勒效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盛美菊;激光微多普勒效应特征提取的方法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5 童汇琛;基于多普勒效应的RFID室内定位技术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胡文艳;利用多普勒效应抗距离波门拖引干扰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杨海青;基于多普勒效应的金属探测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8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58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