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宽带毫米波通信接收前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4 01:58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浪潮的兴起,全球移动通信数据流量和互联设备呈现爆炸增长趋势,面对2020年以后对超高数据速率及密度、超低延迟、海量互联设备和超高移动性的需求,当前的移动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5G通信技术的研究应运而生,成为全世界通信领域研究热点。其中,毫米波频段通信技术和大规模MIMO技术作为5G通信的关键无线传输技术,以其在扩展信道容量、提高传输速率、增强抗干扰能力、降低延迟等方面的巨大潜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的研究任务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毫米波频段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中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射频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该系统工作于28GHz毫米波频段,要求支持64通道和500MHz的信道带宽,并以TDD模式工作。射频系统主要分为天线阵列、毫米波前端阵列、中频收发链路、本振源模块和数字处理板,系统的接收机采用数字中频结构,中频中心频率为2.75GHz。本文针对课题组所承担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射频系统中的毫米波接收机前端进行研究和验证。根据射频系统的总体指标要求,确定了毫米波接收机前端所需达到的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器件特性,提出了使用谐波混频和外部本振方案、具有镜像对称布局的双通道毫米波接收机前端结构。该接收机前端主要完成毫米波接收机中的射频信号接收、下变频和中频信号预处理的工作,包括了低噪放、混频器、滤波器和中频放大器等器件,射频通带27-29GHz,中频信道2.5-3GHz。本文通过链路仿真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并对低噪放、滤波器等主要器件进行设计和测试,最终实现了接收机前端实物。经测试,该接收机前端在28GHz的接收增益大于26.5dB,500MHz带宽内增益平坦度小于0.8dB,噪声系数小于4.3dB,输入1dB压缩点和三阶互调阻断点分别大于-21dBm和-11.2dBm,并有大于45dBc的镜像抑制比,同时前端各端口反射系数均小于-10dB;本文还对接收机前端在窄带和宽带调制信号下的接收解调精度进行了测试,得到50MHz带宽内QPSK、QAM16、QAM64和QAM256调制下的EVM小于3.4%、2.6%、2.3%和2.1%,250MHz和500MHz带宽内QAM16调制下的EVM小于5.1%和7%。测试结果表明该双通道毫米波接收机前端具有良好的射频性能和通道一致性,非常适合于大规模MIMO的应用。研制的毫米波接收机已经交付给客户,并成功地在实际系统得到验证。
【图文】:

射频系统,毫米波,控制范围


指丰不名称逦指标值逡逑中屯、频率逦28邋GHz逡逑信道带宽逦500逦MHz逡逑通道平坦度逦3邋dB逡逑通道数量逦64逡逑最大总发射功率逦30犯m逡逑发射功率控制范围逦30邋dB逡逑接收噪声系数逦<5邋dB逡逑接收增益控制范围逦-70?30邋dBm逡逑双工方式逦TDD逡逑切换时间逦<5邋US逡逑2.2系统结构逡逑2.2.1系统总体方案逡逑 ̄ ̄ ̄ ̄ ̄

结构框图,超外差接收机


逦碱逡逑图2-2超外差接收机结构逡逑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经典的接收机,也是最常用的接收机结构,其结构框图如图2-2逡逑所示。超外差接收机的关键器件是混频器,射频信号经天线接收后,经过带通滤波器的逡逑频带选择和低噪声放大器放大,通过混频器将射频信号先下变频到中频,在中频段对信逡逑号进一步进行信道选择和放大,再使用解调器将中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超外差接收逡逑机主要有W下几个优点[15]:逡逑1.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隽;马洪;金江;胡啸;彭亮;张辉;郭妩君;;宽带接收机前端非线性的盲辨识与数字后补偿方法[J];通信学报;2011年04期

2 汪正兴;吴永龙;;五公分低噪声接收机前端[J];无线电工程;1980年Z1期

3 谭志飞,张栋梁,林志瑗;高速光接收机前端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1995年01期

4 严苏娟;张晓平;曹必松;魏斌;高葆新;;应用于超导接收机前端的相位匹配技术[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10期

5 焦世龙;陈堂胜;蒋幼泉;冯欧;冯忠;杨立杰;李拂晓;陈辰;邵凯;叶玉堂;;5Gb/s GaAs MSM/PHEMT单片集成光接收机前端[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6年03期

6 冯欧;冯忠;杨立杰;焦世龙;蒋幼泉;陈堂胜;李拂晓;叶玉堂;;一种850nm单片集成光接收机前端[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7年03期

7 刘杰;王江平;李玉权;;一种T型调谐光接收机前端的改进设计[J];微波学报;2006年S1期

8 刘秉策;周凤艳;;基于星载平台的DBF体制接收前端组件研制[J];电讯技术;2013年07期

9 焦世龙;叶玉堂;陈堂胜;杨先明;李拂晓;邵凯;吴云峰;;2.5 Gb/s GaAs PIN/PHEMT单片集成光接收机前端[J];光电子.激光;2008年02期

10 E.T.沃特金斯;田美林;;20千兆赫低噪声接收机前端[J];国外舰船技术.雷达与对抗;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文磊;史生才;杨戟;姚骑均;左营喜;陈善怀;曹爱琴;林镇辉;;3毫米波段9像元超导接收机前端[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王怀宇;阮方鸣;;短波接收机前端的设计与实现[A];电波科学学报[C];2011年

3 李霞娟;朱学勇;蔡竟业;刘镰斧;;CDMA接收机前端中频干扰问题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吕立明;肖仕伟;周邦华;;基于射频模块MAX2740设计的高动态GPS接收机前端[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5 黄川东;;模块化L波段接收机前端[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6 黎晖;徐军;罗慎独;薛良金;;Ka波段低噪声接收机前端研制[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王远卓;冯军;姜波;;10Gb/s 0.35um SiGe BiCMOS光接收机前端放大电路[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邓玉芬;满卫华;;C波段雷达接收机前端研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9 吕立明;周邦华;;基于射频模块MAX2740设计的高动态GPS接收机前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10 白岩夫;王新怀;史小卫;李平;;基于射频接收模块MAX2740的GPS接收机前端[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轶群;单片集成光接收机前端关键技术及相关新型光电子器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2 金龙;W频段接收机前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王肖;LTE多模接收机前端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2012年

4 崔海林;InP基HBT及单片集成光接收机前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毫米波低温低噪声接收机前端组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涔伶;毫米波接收机前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光华;3mm接收机前端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孙欣;半集总参数高灵敏度接收机前端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伏奎;超低功耗射频接收机前端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2013年

6 练平;高性能接收机前端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赵岩;钻孔雷达的接收机前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熊斯;射频接收机前端及其关键模块设计[D];复旦大学;2011年

9 何盛源;扩频接收机前端设计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年

10 刘孟雅;全数控短波接收机前端电路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0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60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