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策略与路由的联合优化

发布时间:2019-11-16 02:54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数据监测,灾难预警,目标跟踪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传统上,传感器节点由一次性电池供能,在目标区域中完成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处理等工作。由于网络覆盖范围很广,人工更换电池需要很大的成本开销,甚至在某些恶劣环境中无法实现,所以在有限的能量下最大化网络的工作寿命是一项重要的设计目标。另一方面,随着能量收集技术的发展,节点可以从外部环境获取能量,如果能量消耗速率小于能量收集速率,理论上就可以实现网络的持续工作。这时的设计目标就是在能量可持续性下最大化网络容量,也就是最大化节点的数据采集速率,使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本文根据网络供能方式的不同,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场景分别研究。每种场景的网络有自己特定的能量策略,比如节点电量分配,能量收集速率分配和能量路由等。本文将对能量策略与路由进行联合优化,以实现网络寿命或网络容量的最大化。一,仅靠电池供电的传统场景。本文提出了路由与节点电池电量分配的联合优化算法。通过合理规划各节点的电池容量和路由,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一定的总电量预算下达到最大寿命。本文在连续和离散两种电量分配场景中分别建立优化问题模型,并给出求解算法。在连续电量分配情况下,将原问题转换为线性规划问题并证明等价性。在离散电量分配场景中,将组合优化问题松弛为连续优化问题,并提出一种电池离散化算法,得到一组次优的路由和相应的离散电量分配方案。仿真显示本文的方法在不同网络规模和预算约束下均可显著地延长网络寿命。二,节点带有能量收集装置的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路由与能量收集速率联合优化的算法。高规格的能量收集装置有更高的能量收集速率,但是带来更高的成本。算法通过规划节点能量收集装置的规格和路由,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满足预算约束下达到最大数据采集速率。算法将问题建模为一个组合优化问题,并通过凸松弛和变量离散化算法,得到一组次优结果,避免了高复杂度的穷举遍历。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网络规模下该算法性能均优于对比算法,可显著增加网络容量。三,节点间可进行无线能量传输的场景。最新的能量协作技术使节点间可以无线传输能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络容量。在给定节点能量收集速率的前提下,本文对数据传输路由和能量传输路由进行联合优化,使网络合理的进行能量协作以实现容量的最大化。对该联合优化问题,本文提出集中式处理和分布式处理两种方案。集中式处理将该问题可以建模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在分布式处理中,本文借助投影次梯度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优化算法,使各节点通过与邻居的数据交互求解出自己的数据路由和能量路由。数值仿真显示了该联合优化的效果和分布式算法的收敛性能。
【图文】:

网络规模,性能比较,事实,电池


着网络规模而改变,W保证平均每个节点的电量预算是100W。除此之外,区域逡逑面积也会变化,W保证5组场景下节点密度保持为0.008个/m2。我们设最大传逡逑输半径是30m,可选择的电池规格是{0,,50,100,200,300}1<.1,图2.5显示了不同算逡逑法的对比。注意所有的结果都与CBAR进行了归一化,因为定理2.2已经证明逡逑CBA民给出了最优解。CLPS的仿真选择了邋CBA民得到的路由O喖扑隳芏Х植迹义喜⑶医恳恢值绯厝衔堑绯刈椤e义希掊危龋洌猓幔颍椋慑义希耙邋蜽CL巧逡逑;iUBA逡逑准0瓜逦二;lyi兰J逡逑很邋0.7^逦-逡逑貌逦1逡逑X邋0.6-逦|r逦-逡逑f逦I逡逑1邋0.5r逦!逦-逡逑巧邋!逦;逡逑奋邋0邋4-逦g逦-逦-逡逑b「M邋I邋i逡逑0.1.非.:逦,逡逑J逦:逦i邋;逦i逡逑D邋N=20N=50逦N=100逦N=1邋饥邋N=200逡逑树络规棱逡逑图2.6,不同网络规模下的性能比较逡逑图2.6给出了邋W下五点事实。逡逑1)所有算法的性能都不如CBA艮(归一化寿命均小于1),因为在只有路由逡逑和电池分配策略可W调整的场景中,CBA民己经证明是最优策略。而仿真再一次逡逑印证了定理2.2的结论。逡逑27逡逑

示意图,分布式处理,集中式处理,示意图


图4.1集中式处理示意图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212.9;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君;于晓鹏;孙文喜;杨丽君;;一种BGP路由振荡解决方案[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唐明董;张国清;杨景;;大规模网络上基于图嵌入的可扩展路由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年07期

3 钟晓;陶军;;分布式分级结构的用户路由行为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亚辉;邓苏;黄宏斌;;延迟容忍网络状态感知的路由策略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3期

5 金巨亮;;辽宁联通互联网网络扁平化路由策略研究及实施[J];电信科学;2011年S1期

6 石乐义,徐瑞荣;移动IP中的路由问题[J];中国数据通讯;2001年02期

7 刘方爱,刘志勇,乔香珍;一类层次环网络的构造及路由算法[J];计算机学报;2002年12期

8 张登银,王汝传,王绍棣;一种适合星上处理的动态IP路由算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闵志松;王峰;王清贤;;分层式移动IPv6路由管理模型的分析与研究[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立军;吴建平;徐恪;;解决策略冲突导致BGP路由发散的自适应机制[J];软件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会群;孙晶;高远;;一种基于路由网络代数的路由振荡检测算法[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严钢;周涛;傅忠谦;汪秉宏;;复杂网络上的有效路由(英文)[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玉剑;杨涵新;汪秉宏;;信息处理延时情况下通讯网络中路由策略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4 郭成安;李建华;李明伟;;自适应分布式路由算法研究的新进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周万春;吴博;;一种优化的分层式移动IPv6路由策略的分析与研究[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孟涛;杜文建;侯志胜;;辽宁省联通169网网络扁平化的路由策略研究与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7 张雪松;胡九川;郑崇友;钟章队;;基于可能性分布的资源质量路由[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晶晶;;煤炭企业网络多出口路由平台的规划与实施[A];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姚谛;胡慧俐;朱培栋;;基于加同态加密机制的互联网路由异常检测[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赵会群;孙晶;高远;;路由“活锁”检测方法[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云;全面控制Internet路由[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2 ;线速交换 安全路由[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智能路由控制改进BGP[N];网络世界;2002年

4 潇潇;会诊中山大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5 林海;IP地址需双管齐下加速申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6 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陈华其;以太网直接接入CERNet[N];网络世界;2001年

7 王;面向电信级核心[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清华比威推出路由器新品[N];通信产业报;2001年

9 记者 高立联 通讯员 赵嘉誉;山东公司95598热线服务暖人心[N];国家电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志鹏;结构化P2P网络抖动的应对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赵丹;基于逻辑集中控制的网络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郭华明;标识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侯美佳;互联网路由保护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5 江昊;Internet QoS路由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包广斌;BGP路由稳定性建模与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姝;名空间路由研究和源管理路由算法的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耀;延迟容忍网络中路由与缓存管理算法[D];中南大学;2012年

9 熊轲;支持QoS的可扩展可靠路由算法及转发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詹思瑜;无线网络安全定位及优化路由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基于数据冗余的结构化P2P安全路由[D];兰州大学;2008年

2 牟晓玲;BGP路由抖动抑制算法的研究与改进[D];湖南大学;2008年

3 孙发勇;容忍网络中的延时模型及路由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何鲜宗;无线Mesh网络机会路由安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鲍力成;IPv6可视化路由器模型的自动配置研究及路由的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杨豹;BGP路由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潘登;基于原因分析的BGP路由振荡抑制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锡莲;多级多平面光交换结构的路由及故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杨永军;面向资源共享的车联网可靠路由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胡英;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研究与改进[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1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61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