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TDMA的星间链路时隙分配设计与仿真评估

发布时间:2019-11-19 19:34
【摘要】:基于TDMA的星间链路体制组网灵活,传输效率高,已成为今后星间链路的一种发展趋势;对于TDMA的星座网络而言,其时隙分配是影响业务时延的重要因素,文章就一种双层混合型星座提出了一种时隙分配方案,并对星座网络的传输进行了仿真,分别从广播和单播两种业务的角度针对星间链路传输性能的时延指标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显示,该TDMA星座网络基本能在30s内广播全网数据,且单播时在地面站仰角不受限的情况下,绝大部分(95%以上)的境外星最多都只需要一跳即可到达,该结果会在地面站仰角限制增大的情况下随之递减。
【图文】:

可视性分析,规划方案,链路,卫星


星之间的可见时间变短,规律也变得更为复杂。假设源卫星的轨道高度为d1,目标卫星的轨道高度为d2,星间距离为d,那么链路和地球相切时的切线与源卫星天线法向的夹角β为:β=arcsin(dE/d1)(1)其中:dE为地球半径。而链路与原卫星天线法向的夹角θ为θ=arccos[(d21+d2-d22)/2dd1](2)为了维持源卫星与目的卫星之间的可见性,那么必须满足如下关系:β<θ<α(3)如图2所示,当时,卫星间会因地球遮挡而不可见(图2a),当时,卫星间会因天线的限制而不可见(图2b),只有当链路与法线的夹角满足时,卫星间才可以正常建链(图2c)。图2星间可视性分析图2链路规划方案2.1境内卫星与境外卫星由于星间链路的最主要功能是减少地面站的建设,增加星间数据传输的功能。因此区分卫星是否可以由现有地面站可见,即在境内,还是需要其他卫星中继才能收到地面上注的消息,即在境外,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取地面站的地点设在北京(E116°,N39°),北京能见的卫星称为境内卫星,北京不可见的卫星称为境外卫星。2.2时变与非时变链路由1.2的星间可视性分析可得,每颗卫星与其他卫星之间的可视性有些是一直可见的,有些是一直都不可见的,其余的是间歇可见的。对于一直可见的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链路,我们称之为非时变链路,对于间歇可见的链路,我们称之为时变链路。以MEO11为例,在本文的天线约束下,其一直可见的卫星有MEO13、MEO14、MEO16、MEO17、MEO21、MEO24、

统计图,跳数,统计图,时延


常快速提供全球服务,分别从广播和单播的角度做出了简单的评价。3.1最大广播跳数最大广播跳数指某一数据在一个超帧内的任意时刻开始从源卫星洪泛广播,最多需经历多少跳才能到达全星座。为了满足某些紧急情况的需要,广播业务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遍历全星座。对于本文设计的TDMA星间链路系统而言,从每一个超帧来看,星间传输的路由都是静态的,因此,对于每个超帧内的星座,每个时刻下发信息其广播的跳数也是固定的。取每个超帧内的所有时隙中广播跳数的最大值,它反映了星座广播信息的能力。如图3所示,所有卫星的最大广播跳数都在7~13之间,其中8跳和9跳占了绝大多数。这说明了大部分时刻的大部分卫星都能在半个超帧即30s内完成信息的广播。图3最大广播跳数统计图3.2地面上注最大时延星间链路的主要功能是由境内卫星完成对地面站与境外卫星之间信息的转发。因此从地面开始上注至信息到达境外卫星的时延长短是评价一个星间网络的重要标准。本文在TDMA时隙划分的基础上,采用一跳路由星间转发的方式,由地面站选择性上注给当前超帧内转发给目标境外星最快的境内卫星。当境内星在有消息转发给目标境外卫星的情况下,若当前建链指向境外卫星,,则直接将信息发送出去;否则等待建链指向到目标卫星,然后才发送信息。在这种路由模式下,信息在境内星上排队等待的时间为上注时延的绝大部分,它的单位是每个时隙(3s)。由于地形地貌等限制,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链路也会有类似于天线波束角度限制的情况发生,仰角度数大小的限制将直接影响境内星的个数,当境内星个数变少时,单个境内星转发的压力会变大,因此消息的排队时延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如图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霞;李建成;;Walker星座星间链路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年02期

2 秦勇;张军;张涛;;TDMA时隙分配对业务时延性能的影响分析[J];电子学报;2009年10期

3 李振东;何善宝;刘崇华;王海红;;一种导航星座星间链路拓扑设计方法[J];航天器工程;2011年03期

4 周云晖;孙富春;张钹;王俊峰;王滨;;一种基于时隙划分的三层卫星网络QoS路由协议[J];计算机学报;2006年10期

5 刘亚琼;杨旭海;;GPS星间链路及其数据的模拟方法研究[J];时间频率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技;张凤荔;秦志光;杨荣华;;移动目标及其数据的无线传输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肖丹 ,沙斐;GSM/CDMA系统中应用GPS的EMC问题研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3年05期

3 从光梅;梁文龙;甄芝科;;基于RFID粮食物流跟踪车载终端系统设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窦云;张文明;陈军;;GPS接收机抗干扰性能分析[J];兵工自动化;2006年11期

5 郭蕊;;基于Android平台的GPS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张文明;;GPS自适应天线阵多波束形成算法分析[J];兵工学报;2010年12期

7 潘曦;聂玉平;;精确打击武器中高动态GPS跟踪算法及改进研究[J];兵工学报;2011年12期

8 马鲲,贾传荧;GPS船体姿态测量技术研究[J];北京测绘;2003年02期

9 宋伟宁;张彦仲;邵定蓉;李署坚;;一种基于RFID的区域实时定位系统布局[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杨伟;赵昀;寇艳红;黄智刚;;GPS多径信号建模及接收机测试评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渝;崔贯勋;陆胜;;城市智能交通终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胡彩波;薛峰;孟然;;太阳风暴对导航系统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3 李健杰;易先清;罗雪山;唐曙;于凯;;COMPASS系统MEO星间链路特性与建立策略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刘仁甫;田世伟;李广侠;张更新;;Iridium/GPS导航增强系统及性能仿真[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5 赵伟;胡彩波;楚恒林;;导航卫星有效载荷地面测试试验优化设计[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6 李隽;王振华;;基于微波暗室多天线发射测试环境的DOP值计算方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冯晓超;金国平;范建军;;GNSS接收机伪距测量中的多径效应试验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8 庞春雷;赵修斌;卢艳娥;余永林;;基线约束条件下GPS整周模糊度快速解箅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9 王勇;石磊玉;唐小妹;雍少为;;基于虚拟伪距差分的“北斗一代”无源定位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10 周率;陈丽华;史荟燕;;信号传播过程中的空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继成;弱信号条件下GPS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宋洪涛;GPS接收机抗干扰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项建弘;基于空时自适应处理的GPS调零技术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曹U

本文编号:2563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63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