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雷达非自适应杂波抑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3 22:47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阵列天线在机载预警平台的使用,杂波在运动平台呈现为强烈的空时耦合特性。为了有效抑制运动平台杂波,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Space-TimeAdaptive Processing,STAP)得到空前发展。但是,随着阵列规模越来越大、信号维数越来越高,由此便产生了计算复杂度过高和训练样本需求较多等问题。由于以上原因,,促进了各种降维自适应方法(Suboptimal Dimension-Reduced STAPAlgorithms)的发展。但是,机载雷达非自适应杂波抑制方法(Non-Adaptive ClutterSuppression Algorithms)的相关研究相对而言还比较少。非自适应方法因其计算复杂度偏低、受样本影响小等特点,更利于实时处理数据。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机载相控阵平台和机载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平台的非自适应杂波抑制方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机载MIMO雷达杂波空时二维数据模型,在充分利用雷达工作参数和载机速度等先验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机载MIMO雷达非自适应空时二维脉冲相消器(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Two-Dimensional Pulse-to-pulse Canceller,MIMO TDPC),并给出了关于MIMO TDPC权系数的最小二乘代价函数,从而优化得到MIMO TDPC的权系数。由于MIMO TDPC权系数仅利用了雷达工作参数和载机速度等先验信息计算得到,属于非自适应处理器,因而具有运算量小、无收敛过程等优点,并且可以作为机载MIMO雷达的杂波预滤波器,进一步改善常规MTI(Moving Target Indication)处理和降维STAP算法的性能。此外,在杂波模型中考虑了偏航角,因此MIMO TDPC不仅适用于正侧视雷达,也适用于非正侧视雷达。 2.针对机载非正侧视雷达的近程非均匀杂波抑制问题,提出一种快速实现、便于使用的近程杂波抑制方法(Short-range Clutter SuppressionApproach,SCSA)。对于正侧视雷达(SideLookingAirborne Radar, SLAR),由于不同距离单元的杂波在角度-多普勒平面分布轨迹基本重合,杂波表现为相对均匀,因此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有很好的性能。但是,对于非正侧视雷达(non-SLAR),由于杂波的分布轨迹不重合,特别是近场杂波,杂波的非均匀性更强烈,自适应方法的性能会严重下降。在机载非正侧视雷达的杂波模型基础上,利用杂波空间几何结构、雷达参数和载机速度等先验信息,构造了SCSA权系数。SCSA方法由空-时滤波和空-时匹配两部分级联构成。作为不依赖于样本的非自适应方法,与传统自适应方法不同(自适应方法性能受非均匀样本的影响很大,且求逆运算计算复杂度高),本方法不受非均匀样本的影响,计算复杂度很低,方便实时处理使用,且较自适应方法有更好的目标检测性能。 3.考虑由于载机速度变化引起杂波起伏,并由此导致空-时二维平面杂波沿分布轨迹在多普勒域扩散的问题,在机载雷达地杂波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雷达参数、载机速度等先验信息,提出了一种机载雷达二维多脉冲相消器(Two-DimensionalMulti-pulse Canceller, TDMC),并给出了关于TDMC权系数的代价函数。由于使用了比两脉冲相消器TDPC更多地自由度来设计滤波器,因而TDMC比TDPC有更好的滤波器通频带性能,通过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TDMC比TDPC能更有效地抑制杂波,并且对慢速目标的检测性能有明显提升。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59.73
本文编号:2565153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59.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保铮,廖桂生,吴仁彪,张玉洪,王永良;相控阵机载雷达杂波抑制的时-空二维自适应滤波[J];电子学报;1993年09期
2 王永良,吴志文,彭应宁;适于非均匀杂波环境的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J];电子学报;1999年09期
3 孙进平;王国华;刘德生;;波形分集MIMO STAP雷达的灵敏度(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0年05期
4 保铮,张玉洪,廖桂生,王永良,吴仁彪;机载雷达空时二维信号处理[J];现代雷达;199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晖;集中式MIMO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波;MIMO雷达正交波形设计及信号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向聪;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及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5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6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