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C波段PolSAR的多特征融合的海冰厚度反演

发布时间:2020-01-22 19:51
【摘要】: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SAR)不仅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而且还能够提供非常丰富的极化信息,是海冰监测的理想数据源。海冰厚度是冰量估算、海冰冰情评估及灾害评价的关键指标。海冰厚度不仅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而且受表面粗糙度和浮雪等因素的影响,利用遥感手段进行海冰厚度反演的难度比较大。已有研究表明:C波段在海冰厚度反演的效果明显高于L波段和X波段。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利用C波段全极化SAR数据进行海冰厚度的反演,并通过HEM数据进行反演精度验证。最终本文提出了基于平整冰的多特征融合的海冰厚度反演模型。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概括如下:首先,极化特征分析与筛选。本文首先通过HEM数据和海冰极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海冰极化特征的散射系数与海冰厚度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然后采用相关系数高的优先选择策略进行特征筛选。其次,单特征反演。首先对筛选出来的单特征确定反演模型,利用单特征反演模型进行海冰厚度反演。然后通过HEM数据进行反演精度的验证确定本文极化特征与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是正确的。再次,多特征融合的厚度反演。本文通过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选择出来的多个特征进行融合,并提出基于C波段PolSAR的多特征融合的海冰厚度反演的模型。通过HEM数据验证和单特征反演结果对比得出本文提出的多特征融合的海冰厚度反演模型的反演效果明显优于单特征反演。最后,多特征融合模型拓展验证。利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对三景SIR-C数据进行厚度反演,结果证明本论文提出的方法进行海冰厚度反演,可以有效的提高海冰反演的精度,并得到较为有效的反演结果。
【图文】:

拉布拉多海,数据图,数据


拉布拉多海Po1SAJt数据

威德尔海,数据,波段,成像雷达


.Fig.邋2.3邋The邋Weddell邋Sea邋II邋PolSAR邋data逡逑这幅图像摄由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星载成像雷达C/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逡逑(SIR-C/X-SAR)摄于1994年10月3日。图是由H个通道的雷达数据用如下颜色叠逡逑加而成:红色(C-波段,HH-极化),绿色a-波段,,HV-极化),蓝色化波段,册-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德;;测量海冰厚度新技术[J];科技信息;1987年09期

2 郭凤莲,赵仁宇,王维滨;无源微波遥感技术在海冰测厚中的应用研究[J];遥感学报;2000年02期

3 龚家龙;;海冰卫星实况图像开始电视试播[J];遥感信息;1988年02期

4 蒋维东;作为随机振动的海冰变化模型[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5 郑新江;赵长海;;卫星遥感技术在海冰减灾中的应用[J];遥感信息;1991年03期

6 刘锡安,谭世祥;辽东湾海冰样区数学模型的建立[J];仪器仪表学报;1990年04期

7 金亚秋,张俊荣,赵仁宇;海冰微波辐射的数值模式和遥感实验测量[J];环境遥感;1992年01期

8 郑新江,邱康睦,陆风;定量计算渤海海冰参数的遥感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1998年03期

9 ;北冰洋海冰面积可能创最小纪录9月中到下旬会缩到最小值[J];科技传播;2012年16期

10 黄润恒;刘清革;;从卫星遥感图象序列计算辽东湾海冰运动速度矢量[J];遥感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井学;李鑫;席颖;李丙瑞;;雷达技术在极地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皓微;庞永杰;;海冰的危害及其淡化利用[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孙波;何茂兵;康建成;温家洪;李院生;;探地雷达对北冰洋海冰的探测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帮兵;孙波;田钢;郭井学;张向培;;三维雷达方法探测北极夏季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井学;孙波;;电磁感应方法在波西尼亚湾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刚;季顺迎;吕和祥;岳前进;;海冰的广义双剪粘弹塑性本构模型[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辉碇;;海冰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李彦青;苏洁;汪洋;郭晓葭;翟梦茜;;渤海海冰距离侯平均时间序列构建与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9 周琳琳;康建成;益建芳;张小伟;;被动微波遥感与南极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周凯;;基于机载多传感器系统的海冰航空遥测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洁;海冰不期而至[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冯君 王晨;渤海海冰范围比常年平均偏大2.1倍[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一玲;科学利用海冰资源 淡化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海洋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郑杨;海冰预警:科技大显身手[N];经济日报;2010年

5 海贝;走近海冰[N];中国渔业报;2010年

6 记者 闫平;海冰淡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丁雷;海冰——变害为利正当时[N];大连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大庆;我首创利用海冰水灌溉农田[N];科技日报;2005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陈瑜;“行走”海冰上[N];科技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谢盼 张博;河北:海冰融化影响水产养殖[N];中国气象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顺迎;渤海海冰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张晰;极化SAR渤海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王杭州;海冰基太阳辐照度剖面自动监测及校正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赵宝刚;渤海辽东湾冰区工程点雷达海冰监测和预报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王瑞学;海冰动力学数值模拟及波浪与海冰相互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春花;海冰在潮汐和波浪作用下的断裂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7 纪永刚;基于微波图像的辽东湾海冰典型要素信息提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8 卢鹏;基于图像分析的海冰几何参数和拖曳系数参数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郭井学;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涛;北极快速变化条件下海冰吸收太阳辐射能的光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刚;夏季北冰洋海冰融化过程中能量分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蕊;北极夏季海冰表面融池形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艳平;极区油船与冰碰撞的非线性有限元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刘立剑;基于C波段PolSAR的多特征融合的海冰厚度反演[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孙红栋;渤海海冰厚度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张升学;海冰输运技术及离心脱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曲俊生;海冰数值模拟预报及工程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程一轩;北极夏季风对海冰运动贡献的统计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概;海冰热力学系统解的稳定性及其最优化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于波;辽东湾海冰多极化SAR影像解译分析与分类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2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72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7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