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双工加扰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的研究
【图文】:
渐近表达式使用式(2.31),HDJ 策略的最优分析值使用表达式(2.34)获得。图 2.3-图 2.5 均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上述表达式的准确性。图2.3显示出HDJ和HNJ策略的遍历可达安全速率随着发送功率变化曲线,
在ρ=35dB的情况下,,遍历可达安全速率随SRΩ的变化曲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东;;数字电视加扰器的应用探讨[J];现代电视技术;2010年02期
2 叶文雷;季洪德;谢土云;;县级网络实施加扰的可行性[J];中国有线电视;2009年04期
3 邓少峰;;加扰机时间错误引起的故障[J];中国有线电视;2006年18期
4 曹晖;有线电视模拟加扰系统设计[J];广播与电视技术;1994年12期
5 张红;加扰系统及其图像质量测量初探[J];影视技术;1994年09期
6 林雨;电视加扰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7 王玲,丁少凡;电视信号的行旋转加扰去扰系统[J];电视技术;1995年05期
8 李迟生;电视信号加扰技术[J];电视技术;1995年10期
9 林景云;电视加扰技术概述[J];电视研究;1995年05期
10 王钦洲,庄光亮;嫩江县MMDS电视加扰实践[J];中国有线电视;200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龙;张旭;;一种新型计算机加扰器的设计[A];2006年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袁冰;;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概述[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聂臣林;贾润;王刚;;DMT系统中峰均比抑制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马洁;;如何保障付费电视的“条件”接收[A];第十九届中国(天津)'2005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申红;;高清节目瞬间无声现象分析[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河南 邓少峰;加扰机时间错误引起的故障[N];电子报;2008年
2 四川 晓明;有线电视加扰和解扰技术探讨[N];电子报;2002年
3 郝秋;市区暂缓对模拟有线电视信号加扰[N];衡水日报;2008年
4 唐山 王洪林 李伟;MMDS多路微波数字直播系统[N];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桥龙;基于信道分集的区分加扰物理层安全传输机制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星;全双工加扰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8年
2 孙永强;基于数模混合加扰的数据采集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璐;MISO空域加扰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4 庄自超;数字电视同密加扰系统及码流离线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袁丽霞;DVD内容加扰系统的VLSI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刘毅;LTE系统中关键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魏军;基于SOPC的CA前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福州大学;2010年
8 刘俊杰;联合调制加密与人工噪声加扰的MIMO-OFDM安全传输策略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周江;基于SOA的CAS前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冯小川;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0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60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