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研究
【图文】:
RA信道模型的散射函数
22图 3.3 TU 信道模型的散射函数M 技术DM 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分复用(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将高速率的串行数据通过频分复用传输。其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来的,但由于受限于当时的数字DM 技术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七十年代,人们将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应用解决了 OFDM 系统中调制解调等问题,,为 OFDM 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八术迎来新的里程碑,A.Peled 和 A.Ruiz 等人在 OFDM 系统中引入了循环前效的消除码间干扰[43]。近些年,OFDM 在数字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得到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超;张邦宁;;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J];军事通信技术;2005年01期
2 杨明文;;自适应调制编码系统门限调整算法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年01期
3 陶根林;陈发堂;;LTE系统中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年09期
4 朱彦军;宋仁旺;王钢飞;;自适应调制编码的VBLAST系统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1年03期
5 冯雪娇;;解析无线Mesh网络中AMC的优化[J];中国新通信;2014年19期
6 杨青;张庆荣;;空时分组码在自适应调制编码系统中的性能分析[J];数字通信;2010年05期
7 陈梦嘉;赵宜升;黄锦锦;董志翔;陈忠辉;;基于摩尔状态机的LTE-R系统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J];电子技术应用;2018年06期
8 于洋;谭学治;;基于信道分类和自适应调制编码的认知无线电决策引擎[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2期
9 孙天伟;郑建宏;;TD-SCDMA系统HSDPA技术研究与进展[J];中国新通信;2007年09期
10 王宇;王永生;王立波;;基于AMC的无线QoS延时性能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钟卫为;;HSDPA技术分析及应用[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2 苏儒;张琳;;基于IEEE802.16的多载波频域自适应性能研究[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管理研究中心 朱凯;HSDPA组网及管理需求[N];人民邮电;2008年
2 徐敬涛;HSDPA为TD-SCDMA网络添翼[N];通信产业报;2006年
3 ;HSDPA组网原则及方案[N];通信产业报;2007年
4 彭杨红;3G演进中的关键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6年
5 特约撰稿人 胡建村;EV-DO与HSPA各具优势[N];通信产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无线通信中的ARQ与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谢俊松;CDMA系统中的扩频序列与自适应调制编码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涂军;基于延时优化的无线网络跨层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志杰;无线局域网无线资源管理及跨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培龙;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可伸缩视频多播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彭晓川;异构协同无线网络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孙文珠;多媒体信号可伸缩编码传输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闫正航;空时码在衰落信道中性能优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朱雪梅;基于多天线技术的无线网络跨层自适应传输方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黄高勇;无线多跳中继网络资源分配与调度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程坤;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徐行;TD-LTE系统中链路自适应技术的研究[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薛德友;星地链路通信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马康平;TD-HSDPA中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5 蒋佳俊;3G LTE下行链路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张维;LTE系统的跨层AMC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7 黄寒冰;高铁环境下无线接入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8 张宇峰;大气光通信中的自适应编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建平;一种基于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无线系统跨层设计及分析方法[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10 马文星;移动通信中跨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3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61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