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静息态脑电的脑卒中患者大脑异常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00:52
【摘要】:脑卒中,又称脑中风,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以其发病急,致死率高著称,为了研究卒中患者的大脑异常活动,本文基于静息态脑电对脑卒中患者和正常人的大脑活动差异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分析,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功率谱分析,源定位分析以及脑网络分析等。实验共采集41位被试的脑电信号EEG,其中包括了正常被试18例,以及脑卒中患者23例,MRI数据显示患者病灶均位于大脑左侧。采集所得的EEG进行滤波,去除伪迹等预处理步骤后,被用于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功率谱分析,利用小波变换对患者和正常被试的EEG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通过统计t检验,多重检验校正,lasso回归以及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一系列筛选特征的方法,筛选出在功率谱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特征。该实验分析得到左侧梗死的患者具有功率谱上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且左侧功率显著高于右侧,以及在与视觉相关的枕区以及与运动相关的中央区域均具有功率谱上的显著性差异。二,导联空间脑网络分析,采用相位同步性分析的一种方法PLV(Phase locked-value),构建出具有小世界属性的脑功能网络并计算其网络特性作为特征,将卒中患者以及正常被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上述筛选特征方法,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网络特性,并利用这些特征获得了高准确率的分类模型,可用于鉴别左侧卒中患者。三,源定位以及源空间脑功能网络分析。在源定位分析中,根据脑电信号,反演估计脑内神经活动源的位置,将源位置根据大脑brodmann分区且区分左右,共划分到77个功能分区,通过统计检验以及多重检验校正,获得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区域,主要位于与视觉功能相关的左侧枕区以及与运动功能相关的中央区域。源空间脑网络是利用源定位的数据,采用功率包络相关系数的方法,选取多个阈值构建的权重化网络。分析中提出用于量化brodmann分区各个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参数作为特征,通过统计t检验以及多重检验校正,得到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描述的是负责视觉区域的分区以及负责记忆的边缘系统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均位于大脑左侧枕叶,小部分是负责体感功能的中央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源定位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相互印证。本文基于EEG对脑卒中患者和正常人的大脑活动差异的研究从上述三个方面展开,并得到了多个具有高准确率的分类模型以及多个能反映卒中大脑异常活动的特征。其中部分特征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从而对卒中患者大脑功能活动变化具有一定的理解,对临床上卒中患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图文】:

功能分区,大脑,运动前区,皮质脊髓束


第一章 绪论Brodmann 所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不同分区对应的组织结构以及功能都不相一致。其主要分区与功能如下:(1)躯体运动区:包括第一躯体运动皮质,Brodmann4 区,运动前区 Brodmann6区,以及头眼运动区,Brodmann8 区。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中锥体细胞较多。该区构成皮质脊髓束的 30%,对侧支配头和身体的运动。运动前区则占据皮质脊髓束的 28%,控

脑电,实验环境,设备,病人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第二章 EEG 信号采集和预处理2.1 脑电数据的采集数据是由深圳市人民医院提供设备支持,我们团队进行实验所得。EEG 数据是经由64 导 EasyCap 电极帽,,和 5kHz 的采样率的 BrainAmp 放大器所采集得的。实验设备为如图 2-1 所示。为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降低信号噪声干扰,患者需在实验前洗头。此外实验员通过酒精擦拭头披上油脂,均匀涂抹导电膏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电阻保持在 10k欧以下。为了保证病人在清醒状态下,实验员会不断提醒病人以防病人睡着。我们根据MRI 数据挑选出病灶明显的脑卒中病人 23 例,其病灶区均位于基底节区左侧,而正常被试共 18 例。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TN91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鹏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源定位的价值选择[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宋丽君;薛连莉;董燕琴;吴亚明;陈效真;;全源定位与导航的发展与建议[J];导航与控制;2017年06期

3 杜太行;赵黎媛;江春冬;于晗;;基于人工鱼群粒子滤波的信号源定位[J];电讯技术;2016年12期

4 王晓;杨晨;李佳玮;;低频振荡振荡源定位问题研究[J];黑龙江电力;2015年01期

5 赵旭;张志杰;;基于进化策略的偶极子源定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0期

6 路光达;张明路;;一种机器人仿生气味源定位策略[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李建伟;汪友华;吴清;;基于多维输出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脑电源定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7期

8 刘yN,江国泰;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偶极子源定位的仿真计算[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9 潘新平;郑艳华;林荣列;王婉芝;陆奕海;黄清辉;陈锐贤;;基于气体扩散模型的气体源定位系统[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9期

10 赵燕萍;杨贵;;含噪混合通信数据中信号源定位挖掘算法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甲汉;郭承军;;全源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10 多源融合导航技术[C];2018年

2 邱龙皓;梁国龙;刘凡奇;赵文丽;;基于贝叶斯学习的混合源定位算法[A];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3 石华云;董详见;甘庆忠;;基于扩展集员滤波的无风度风向测量的室内气体源定位[A];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E)[C];2018年

4 陈颖;马忠孝;贺峻峰;;全源定位与导航技术发展概况和应用展望[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熊超辉;陈林松;曹跃云;郭文勇;;基于声成像的气体泄漏源定位技术研究[A];全国声学设计创新技术与文化建筑声学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6 陈东兵;;放射源定位追踪管理系统设计思路[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7 卢文韬;徐一平;刘克林;;声发射相位对小试件源定位的影响[A];1990岩土混凝土声测技术新进展学术与信息交流会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8 幸琳;姚陈果;周电波;肖前波;毛峰;秦延山;;基于频域求时差的GIS局放源定位初探[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罗晓松;陆燕芳;何巧;时荔蕙;吴志成;;空气中脉冲声源定位的误差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10 麦海明;谢菠荪;江建亮;;混合阶Ambisonics声重放虚拟源定位实验[A];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赵一蕙;大股东与河南煤化集团整合 大有能源定位煤业上市平台[N];上海证券报;2013年

2 李明三;内蒙能源定位:“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记者 华淑蕊;莽卡乡因地制宜种好“四块田”[N];长春日报;2006年

4 卜立平 姜明;小巧胃肠镜无痛再造一张“嘴”[N];健康报;2007年

5 编译 吴具植;法术化的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小林;脑磁源定位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乔梁;信源定位的可观测性及跟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杨凡;复杂网络重要节点识别及传播源定位方法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4 李飞;湍动气流主控环境下多机器人气味源定位[D];天津大学;2009年

5 蒋萍;融合机器人视/嗅觉信息的气体泄漏源定位[D];天津大学;2010年

6 李建中;近场信号源定位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张建化;基于微粒群优化的复杂环境多机器人气味源定位[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张小俊;基于嗅觉信息的机器人味源定位策略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9 王阳;动态气流环境下气味烟羽仿真与气味源定位[D];天津大学;2013年

10 李吉功;室外时变气流环境下机器人气味源定位[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强;基于无线感知技术的有害气体源定位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年

2 赵黎媛;基于智能优化粒子滤波的无线电信号源定位[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卜淑萍;基于果蝇算法的主动气味源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4 宋占象;含虚拟惯量控制大规模风电并网振荡源定位及控制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5 邱嘉裕;基于静息态脑电的脑卒中患者大脑异常活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卫金刚;基于压缩感知的气动噪声源定位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7 孙洁;高精度近场及混合场被动定位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李建秀;基于抑郁症患者ERP数据的源定位及分类算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9 石华云;基于扩展集员滤波的室内气体源定位方法[D];重庆大学;2017年

10 蒋亚立;基于空间稀疏的匹配场源定位[D];江苏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30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630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