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FBMC的宽窄带融合通信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6:18
【摘要】: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随之而来的大量数据流量对移动通信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随着第4代移动通信(4 G)网络的商用,下一代移动通信(5 G)网络及其关键技术需要提供更快速率的通信方式和更高效率的频谱利用率,同时寻求宽带与窄带系统的融合。虽然OFDM技术在对抗多径效应以及实现无线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文研究了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和通用滤波器多载波(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UFMC)技术及其改进技术,并研究了基于多载波技术的宽带与窄带融合系统中的干扰情况。首先,本文研究了面向5G通信系统的多载波技术原理,针对FBMC技术和UFMC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框架结构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阐述。同时,本文研究了宽带与窄带融合通信系统的相关技术。本文先介绍了FBMC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给出FBMC系统的主流框架结构,再给出UFMC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阐述了UFMC系统的典型框架结构。然后,本文阐述了宽带与窄带融合系统的主流方案,并给出了典型的应用场景。其次,本文提出了基于5G新波形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优化方案。首先,本文针对快速卷积FBMC技术给出了一种滤波器优化方案,同时针对UFMC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收发机结构并给出了滤波器优化方案。其中,在快速卷积FBMC技术的优化方案中,本文分析了快速卷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快速卷积FBMC的滤波器结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滤波器设计。在基于UFMC技术的方案优化设计中,本文首先提出了新型UFMC系统的收发机结构设计,并进一步提出了滤波器优化方案。这两种方案均降低了原始方案的运算复杂度,在保证频谱特性良好的前提下,提高了多载波方案频谱分配的灵活性。最后,本文提出了多载波技术在宽带与窄带融合通信系统中的共存模型和技术方案,分析了多载波技术方案在宽带与窄带融合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抑制技术。本文首先研究了多载波方案在宽带与窄带融合通信系统中的共存性能,给出了宽带与窄带融合方案的系统模型设计和六种技术方案。然后,本文研究了峰均比抑制对消除宽带与窄带融合通信系统干扰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加窗削波的干扰抑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FBMC技术的宽带与窄带融合通信系统可以进一步实现宽带与窄带系统的融合,同时峰均比抑制技术可以降低多载波宽带系统的带外干扰,且基于加窗削波的峰均比抑制方案可以很好改善多载波系统的带外滚降特性,降低宽带与窄带系统融合过程中的宽带系统对窄带系统的干扰。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炫中;邓伟;;融合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7年02期

2 许丽萍;;2017新融合通信时代展望[J];上海信息化;2017年03期

3 祝成功;;融合通信在应急指挥调度领域的应用[J];中国安防;2017年08期

4 邝江林;;运营商在融合通信市场的定位探讨[J];电脑迷;2017年11期

5 胡桅菁;;融合通信业务管理运营模式及实现方案研究[J];信息通信;2017年08期

6 梁既白;;融合通信的机遇与挑战[J];通信世界;2014年32期

7 谢剑超;;融合通信服务是迟来还是早到?[J];通信企业管理;2015年04期

8 赵怡;;融合通信来了![J];通信企业管理;2015年04期

9 杨林;于富东;李宝岩;;融合通信应用方案的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4年10期

10 李跃;;“三新”融合通信2015年商用[J];通信世界;201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兵;王骁勇;汪江波;;对构建军队NGN融合通信网络的思考[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2 甘小勇;;全IP融合通信行业应用方案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Ip应用与增值电信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勇辉;涂兴子;向阳;陶建平;;煤矿五网融合通信平台技术的研究与实施[A];煤炭开采智能化、信息化新技术及应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4 汪波;蒋渝;;智慧城市如何实现城市之智慧[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姚群峰;张玉莹;;抢占融合通信高地,领先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发展融合通信的战略思考[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王梦潇;许桂明;;岸海显控计算服务平台的通信接入方法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7年装备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7年

7 张禹;张习国;郭鸿飞;;探析WLAN技术在应急通信报道中的应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杨君中;宋彦斌;苑佳楠;甄冲;郑宝;潘轲;;面向主动配用电网的电力线多模式融合通信技术研究[A];2016智能电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9 ;中国云通信行业发展白皮书 2017年[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7年第10期)[C];2017年

10 金涛;;软交换通信技术及其网络安全浅谈[A];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妍;山东茌平:融合通信进小城[N];通信产业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谭伦;星网锐捷智慧通信:“融合”通信有大作为[N];通信产业报;2017年

3 记者 江南鸾;海能达与海油信科战略合作[N];深圳商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唐婷;融合通信:电信行业的下一个风口?[N];科技日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郑梅云;中移动融合通信战略落地 实现目标现三大阻碍[N];通信信息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向劲静;中移动“融合通信”还不具备颠覆作用[N];中国商报;2014年

7 陈翔;SIP让融合通信 更深入[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刘海舰;融合通信之路[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9 陈翔;融合通信有三重境界[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张s,

本文编号:2662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662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