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准同步光码分多址系统的地址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23:04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的传输。光纤通信作为一种高速的大容量信息传输方式,日益成为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光码分多址(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CDMA)技术因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全光处理的特点而备受人们重视。和同步OCDMA、异步OCDMA技术相比,准同步OCDMA技术存在诸多优点。准同步OCDMA对硬件设备复杂度要求低、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灵活接入系统,同时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一维的准同步OCDMA地址码码字容量较小,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量很少。因此,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空间光通信的物理层安全与光编码方法研究(NSFC61671306)”和深圳市学科布局项目“基于光编码物理层安全的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JCYJ20160328145357990)”两个项目,本文围绕着二维准同步OCDMA地址码展开研究,并依据新的构造方法构造出具有不同特点的准同步二维地址码,提出一种新的二维单极性准同步OCDMA地址码和两种二维双极性准同步OCDMA地址码,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采用构造出的地址码的系统性能。本文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理论分析了二维单极性准同步OCDMA地址码的相关函数与其对应的两个一维序列的相关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的零相关区(Zero Correlation Zone,ZCZ)长度的关系。提出了采用ZCZ序列和零碰撞区序列来构造具有较大ZCZ的二维单极性准同步OCDMA地址码的方法,克服了已有二维单极性地址码的ZCZ长度只能等同于其对应的一维序列ZCZ长度的不足。在此方法的指导下,构造了一个码长为156,码重为8,波长数为8,码字容量为4,ZCZ长度为32的地址码。2)作为第1个工作的改进,采用正交双极性序列的相位来控制已构造出的准同步地址码中脉冲的相位,从而构造出一种具有更大码字容量的双极性准同步地址码。本文理论分析了采用此方法构造的二维双极性准同步地址码的相关性能,并具体构造出一个码长为156,码重为8,波长数为8,码字容量为32,ZCZ长度为32的地址码。此外,本文采用ZCZ序列、单重合序列和Walsh序列来构造出一种二维双极性准同步地址码。该地址码码长为156,码重为8,波长数为13,ZCZ长度为15,码字容量达到了104。
【图文】:

多址技术,利用方式,多址接入技术,带宽


准同步光码分多址系统的地址码研究第 1 章 绪论日益增长的通信容量需求,,提高光纤信道的利用效率,大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光纤通信的多址接入技术大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TDMA)[1-2]、波分多址(Was, WDMA)[3], 光 码 分 多 址 (Optical Code Division 种多址接入技术,三种多址接入技术对信道资源的利用方

阵列波导光栅,波长分辨率,编码器,频域


准同步光码分多址系统的地址码研究分离,分别输出到不同的输出波导上,从而使得光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在时域上发生分离,各个支路上光信号经过光纤时延线产生一定的时延之后,再由一个阵列波导光栅合路成编码信号,完成信号的二维时/频域编码。阵列波导光栅编码器与阵列波导光栅解码器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匹配的支路经过的时延线长度互补。各支路上的脉冲分量经过编码器的光纤时延线与解码器的光纤时延线之后,产生的时延相同,因此当解码器的第二个阵列波导光栅合路输出时,码字内的各个脉冲在时间上会重合,产生一个高幅值的脉冲,此后利用光检测器可以检测这个脉冲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最后由判决器进行判决得到用户数据信号。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鑫;徐宁;;光域多址技术的分析[J];光通信研究;2014年04期

2 李明阳;彭卫东;柏鹏;王晟达;;基于m-序列的二元零相关区序列构造新方法[J];电讯技术;2014年05期

3 夏洪法;肖丽萍;许成谦;;构造大的零相关区的序列偶集方法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0年04期

4 张晓燕;杨yN;;二维同步OCDMA光编码器设计与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0年03期

5 杨f ;彭克武;王劲涛;潘长勇;杨知行;;TDS-OFDM系统的训练序列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7期

6 别志松;张晓林;张瀚峰;吴伟陵;;B3G系统RACH信道前导码的设计与检测算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赵泓扬;赵晓群;;低/零相关区序列偶应用于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7年03期

8 段少华,张中兆,张乃通;准同步CDMA及其新扩频码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08期

9 殷洪玺,杨淑雯,张光昭;适用于同步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同步光码及其全光可调编/解码器(英文)[J];光子学报;199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小磊;OCDMA系统中混沌光地址码编解码方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2 丁美玲;基于FBG编解码器的光码分多址系统[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建锋;二维光码分多址系统误码率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3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693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