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BCI系统的脑电信号分析和类脑避障策略

发布时间:2020-06-07 22:57
【摘要】:随着电子计算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大脑神经科学的延伸积累,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作为一类创新有效的脑信息交互通道,构建了人脑思维与外部设备良好的沟通环境,正聚焦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们通过BCI技术创建了以人脑思维为媒介的全新的人-机信息交互方式。BCI技术目前已在医疗复健、载具控制、战争装备和虚拟娱乐各方面取得一定发展,相关技术研究已然展现出巨大的研究开发价值。本文由此展开了对BCI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分析,主要针对脑电信号去噪处理、脑电信号识别分析和脑控机器人避障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阐述如下:BCI应用的关键前提是对通过相关传感器获取的脑电信号进行噪声去除。常规的噪声去除方法主要利用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算法,在EEMD去噪过程中,往往是针对主要包含噪声成分的高频本征分量予以直接剔除,进而实现噪声去除效果,然而,EEMD算法也由此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当该算法直接剔除相关成分时候,会将一些表征细节信息的有效信号混杂在噪声信号中一起丢弃。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双树复小波-集合经验模态分解(DTCWT-EEMD)融合算法,即对待处理脑电信号先进行EEMD分解,然后在分解结果中筛选出那些涵盖绝大部分噪声成分的高频本征分量,再采用DTCWT算法对所得分量进行实、虚部小波分解,接着利用噪声系数和信号系数的差别,选取软阈值方法进行噪声削减清除,最后分别进行DTCWT和EEMD算法的逆运算,实现对脑电信号的重构处理。如此一来,DTCWT-EEMD融合算法在实现高效除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脑电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脑电数据经过相关的噪声、伪迹去除处理后,对其展开分析识别是本文研究工作的第二部分。目前,有关脑电数据的辨识大多分为特征提取和分类辨识两部分独立进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分类效果,但在面对一些复杂脑电信号时,仍存在一些诸如处理步骤繁琐、不能提供多维度支持、识别精度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深度网络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免疫机制和多重决策机制进行相关优化,最终构建了更为高效的脑电信号识别处理模型。该网络模型主要是利用降噪自编码机作为深度结构的基础单元层,再将多个基础层逐层全连接排列形成堆叠,进而得到拥有良好辨识表现的深度网络结构;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分类表现,模型中又融入了免疫优化算法,对网络结构中一些关键参数进行了寻优,同时,还加入了多专家决策机制,增加了模型对于不同受试者的普适性和鲁棒性。本文最终构建出经过多重优化的脑电识别模型,同时,设计实现了一系列对比实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结合免疫优化算法和决策机制进行改进的堆叠降噪自编码机网络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在准确率和鲁棒性方面均优于当前常用方法,为后续的脑电命令精细化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研究的第三部分旨在针对脑控机器人运动控制部分,结合视觉神经系统检测逼近物体的脑功能机制,构建类脑智能碰撞检测模型。该模型主要模拟人脑视觉碰撞检测过程,采用脉冲神经网络检测提取逼近物体,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计算碰撞时间,同时构建MAP数据结构模拟大脑记忆调控,最终得到可以根据逼近物体影像输入预测碰撞时间的智能模型,为机器人避障逃逸动作的产生提供依据。本文利用该模型进一步制定了运动控制策略,实现了良好的动态避障效果,进一步增强了脑控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最后,本文总结了相关研究内容,归纳了课题创新点,并就仍需改进之处提出了新的方向构想。
【图文】:

示意图,流程,示意图,复小波


想就是将信噪混合体进行小波变换,使之分解为众多频率域上鉴于噪声和有效数据在各频段的小波系数上有十分显著的大小适的阈值界定二者属性,将各频段上噪声属性的小波系数进行下的分量执行重构,即可得到噪声去除的干净信号。,,研究表明,在面对样本信号的实际解析过程中,小波变换在频率混叠问题,也就是说在对样本信号进行频率分解时,会在量中混杂了其他频段的分量,这无疑会给后续的分析处理带来树复小波算法正是针对该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双树复小波对原始的小波变换要强很多,可以将混杂在一起的频段信号完全了频率混叠问题的规避,也更好地表现了细节部分的频率信息复小波进行去噪处理是更好的选择[61,62]。复小波变换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原始数据的是实数部分和虚 CWT 变换,其分解示意图如图 3.2 所示。

波形图,波形图,信号,伪迹


第三章 脑电信号噪声与伪迹去除3.4 实验分析验证为了验证上文所提方案对应效果,本文设计了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本文中实验数据均采用国际认可的 BCI 大赛数据[68]。首先,为了使得去噪效果更明显,本文采用模拟脑电数据来验证DTCWT-EEMD 融合去噪算法,设定原始信号为式(3-14)所示,波形图如图 3.5所示: 13 30-rand 12 14(1)s= 2 sin 2 2 (1) cos 2 2 (1)5m nrand mt rand nt rand (3-14)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18;TN91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薇蓉;张雪英;孙颖;畅江;;关于脑电信号的情感优化识别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8年06期

2 郭婷仪;李素芳;钟桂仙;曾佳璇;周酥;;基于脑电信号的耳鸣识别算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8年13期

3 左晶;万小勤;罗杨;郑斌;陈斌林;任祥花;;癫痫脑电信号的相关性分析[J];电子世界;2017年05期

4 张娜;唐贤伦;刘庆;;基于半监督学习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及识别[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年S2期

5 石乔莉;王延辉;李信政;;基于脑电信号的驾驶疲劳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55期

6 王恒;李念强;齐鹏冲;;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特征的提取与分类[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年02期

7 李亚杰;宋明星;张玉栋;;脑电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蔡超峰;张勇;郭舒婷;姜利英;;思维脑电信号的关联维数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鲁强;刘玉军;徐建兰;张进禄;;一种适用于清醒动物脑电信号采集的固定装置[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肖丹;胡剑锋;;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识别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蕴全;王秋英;王宏;;脑电信号的动态时空响应拓扑图[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2 王裕清;粱平;郭付清;张登攀;;脑电信号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李凌;曾庆宁;尧德中;;利用两级抗交叉串扰自适应滤波器提取诱发脑电信号[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朱林剑;包海涛;孙守林;梁丰;;新型脑电信号采集方法与应用研究[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5 张丹丹;丁海艳;侯新琳;叶大田;;新生猪缺氧缺血实验中脑电信号的伪差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葛家怡;周鹏;王明时;;睡眠脑电信号样本熵的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胡楠;徐进;郑崇勋;;不同麻醉深度下脑电信号的复杂度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欧阳轶;郑崇勋;张崇;;基于脑电小波熵的生理性精神疲劳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许涛;朱林剑;包海涛;;基于思维脑电信号的假手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童珊;黄华;陈槐卿;;混沌理论在脑电信号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科学作者 译者 猛玛;如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N];电脑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张晓鸣;用脑电波开车,这不是开玩笑[N];文汇报;2015年

3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我思,故我动[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刘慧婵 祝和平;大学生创意闪耀的舞台[N];广东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凌;脑电信号同步分析及癫痫发作预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2 赵丽;基于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缪晓波;基于脑电信号的认知动力学系统研究——线性/非线性方法及动态时—频—空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4 徐鹏;信号的稀疏分解及其在脑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伍亚舟;基于想象左右手运动思维脑电BCI实验及识别分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6 唐艳;基于时间、频率和空间域的自发脑电信号提取[D];中南大学;2008年

7 陈东伟;非线性动力学、因果脑网络与聚类稳定性在脑电信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8 马小飞;认知任务下的脑电动力学分析[D];南京大学;2017年

9 张美云;阿尔茨海默病脑电信号多尺度时空定量特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10 周群;脑电信号同步:方法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佟歌;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张付浩;基于脑电信号的癫痫疾病智能诊断与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3 景永豪;EEG信号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4 金子敦;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5 解腾;脑电控制的电动车系统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6 刘晓菲;基于仿生神经系统的癫痫脑电识别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原博炜;BCI系统的脑电信号分析和类脑避障策略[D];东华大学;2018年

8 许丽;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9 杨赞杰;基于度量学习的脑电信号情绪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李阳丹;基于生物电控制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2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702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