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容量、能量、时延的分析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06-14 09:53
【摘要】:卫星通信系统在国防和民用的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由于卫星网络用户数量骤增及网络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如何合理的分配网络资源,发现并利用容量、能量和时延之间的关系,最优化网络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由于卫星通信系统自身的特性,不能直接使用地基通信系统的通信技术,也不能直接套用地基通信系统的研究结论。所以有必要对卫星通信系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本文以李雅普诺夫方法为理论工具,以卫星通信系统的用户接入部分和卫星网络部分为研究场景,以容量、能量和时延这三个网络性能指标为出发点,主要在网络层针对这三个性能指标的解析关系和优化算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对于带有卫星网络支持的混合移动无线自组织网络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进行了分析。对于这类混合网络建立了基于单元格的模型,对任意卫星覆盖范围、任意(平稳遍历)移动过程得到了该网络的平均网络容量的上界和最小能量函数上界的精确表达式。本部分的研究工作通过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角度,得到了平均最大网络容量和最小能量函数的一个上界,这两个界限可以为其他混合移动自组织网络的优化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在分析平均网络容量和能量函数的过程中,还构造了用于最大化容量和最小化能量的李雅普诺夫算法,这些算法对于其他混合网络算法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对于极限情况的容量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极限网络容量、节点密度和卫星覆盖范围的关系,对于这类网络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此外,对于本部分的研究内容在基于单元格的网络模型上进行了仿真验证。 (2)设计适应于度受限情况下的卫星网络的跨层调度算法。首先对于这类网络模型进行建模,将星间链路数量的限制转化为对于节点的入度和出度的限制并将卫星网络建模为随机网络。而后本文建立了关于网络流量的效用函数,并使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对于这类网络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够保证网络稳定性、并能够合理的分配链路资源和能量资源的算法(DLSA),使得该算法满足节点的入度和出度的限制。采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对于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个效用函数与网络时延的关于算法中的参数的一阶倒数量级的折衷关系。此外,对于本部分的研究内容在有度限制的网络模型上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3)针对卫星网络节点间距离较大导致传播时延较大的问题,利用一种队列更新方程将传播时延进行了建模,从而将该类网络化归到李雅普诺夫方法的处理范围之内。而后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对这类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与流量有关的效用函数,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层设计的资源调度算法。通过李雅普诺夫方法分析得到,该算法由于考虑了传播时延的影响,其性能以传统的李雅普诺夫算法的不同。此外,对于本部分的研究内容,在包含6个节点的网络模型上进行了仿真验证。 (4)分析了两类变种李雅普诺夫算法,分别是采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偏移的全部的算法以及使用系统稳定时的李雅普诺夫函数的算法。分析并解释了传统的李雅普诺夫算法在设计时直接采用了李雅普诺夫偏移的一阶部分并且该李雅普诺夫算法并非系统稳定时的算法的原因和优势。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这两个变种算法的队列性能以及效用函数性能,并且与传统的李雅普诺夫算法进行对比,证实了传统的李雅普诺夫算法的设计原因。此外,在分析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获取李雅普诺夫算法稳定点的算法(QLA-VPDQ),该算法在获取稳定点时需要的队列长度较小。该算法还可用于FQLA-G算法来改善其队列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27.2
【图文】:
按照网络功能的不同,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卫星网络部分和用户接入部分,如图1-1所示。其中的卫星网络部分指的是由分布在低轨、中轨、高轨和静止轨道上的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卫星,通过地面基站或者星间链路(ISL)组成的卫星网络。其中的用户可以是航天飞机及其他天基高动态目标,还可以是轮船、战车等军事单位,而其中的用户接入部分指的是用户利用不同的终端,通过无线信道或者有线信道接入到卫星网络部分中。对于卫星网络部分而言,一个发展趋势是利用星际链路组网。尤1
李雅普诺夫算法和李雅普诺夫分析
本文编号:2712610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27.2
【图文】:
按照网络功能的不同,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卫星网络部分和用户接入部分,如图1-1所示。其中的卫星网络部分指的是由分布在低轨、中轨、高轨和静止轨道上的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卫星,通过地面基站或者星间链路(ISL)组成的卫星网络。其中的用户可以是航天飞机及其他天基高动态目标,还可以是轮船、战车等军事单位,而其中的用户接入部分指的是用户利用不同的终端,通过无线信道或者有线信道接入到卫星网络部分中。对于卫星网络部分而言,一个发展趋势是利用星际链路组网。尤1
李雅普诺夫算法和李雅普诺夫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骏;向渝;汪文勇;;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耗状态转换模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周贤伟;刘晓娟;;卫星通信中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的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07年07期
3 林元乖;王琳;沈连丰;;基于卫星和高空平台的广袤荒漠场景集团车辆通信(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2年02期
4 李虎;刘元安;胡鹤飞;袁东明;段思睿;;延迟容忍的混合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容量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李向;谭伟;康立山;;基于遗传算法的资源均衡优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年17期
6 司莹莹;王洪;;访问控制策略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年04期
7 胡修林,戴沁芸,张蕴玉;无线Ad Hoc网络容量及延迟性能的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5年02期
8 周坡;曹志刚;;基于网络效用的OFDM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呼叫接纳控制[J];宇航学报;2012年05期
9 赵敏;姚敏;刘兼唐;;基于遗传算法的小卫星多Agent任务调度优化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07期
本文编号:2712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71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