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3D极化MIMO信道建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09:01

  本文关键词:3D极化MIMO信道建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传输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频带利用率和信道容量。随着MIMO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建立准确的MIMO信道模型已成为MIMO时空编码,信号处理算法设计以及评价,系统性能评估等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的无线信道基础理论,包括无线信道特性和相应的建模方法。同时对MIMO无线信道特性、建模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并介绍了典型的MIMO信道模型。 本文重点研究三维(3D,3Dimensional)极化MIMO极化信道建模。从极化和MIMO空间特性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研究了无线信道极化特性以及极化信道的建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典型极化信道模型。接着研究了3D MIMO信道的空间特性,针对已有模型没有考虑仰角,或者将水平方位角和仰角独立考虑的不准确做法,本文提出了联合功率角分布函数VFM (Von Mises Fisher), VFM可以同时考虑水平方位角和垂直方位角,使得功率角分布更加准确。同时提出的VFM联合分布函数的参数可以通过算法从具体的信道测量结果中获得,使其能够运用在各种不同的实际场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结合信道极化特性和3D空间传播特性,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可扩展的3D极化MIMO信道模型。模型考虑了MIMO信道的各种传播特性,包括角度色散、多普勒频移、多径衰落、极化传输、天线结构等等,能够精确地描述3D极化MIMO信道。同时作为双球模型和椭圆柱体模型的混合模型,其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通过模型参数的设置,可以适应于不同信道(瑞丽信道和莱斯信道),不同散射类型(直视,一次折射,两次折射),不同部署场景(宏小区,微小区,小小区)。 接着基于提出的3D极化MIMO模型,本文推导了一种新型的闭式时空相关函数,并且通过相关性建模原理,给出信道系数的计算方法,极大的简化了信道矩阵的计算复杂度。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评估了不同场景和极化配置下信道系数和信道容量的性质,仿真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关键词】:MIMO 信道建模 极化 3D VMF 时空相关函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9.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MIMO技术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MIMO信道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13-14
  • 第二章 信道模型基础理论14-34
  • 2.1 无线移动信道特性与建模14-22
  • 2.1.1 大尺度衰落与信道模型15-17
  • 2.1.2 小尺度衰落与信道模型17-22
  • 2.2 MIMO信道建模22-33
  • 2.2.1 MIMO无线信道特性22-26
  • 2.2.2 MIMO技术与建模26-29
  • 2.2.3 典型MIMO信道模型29-33
  • 2.3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3D极化MIMO信道建模与分析34-56
  • 3.1 极化信道建模34-42
  • 3.1.1 极化特性分析34-37
  • 3.1.2 信道极化特性与建模37-42
  • 3.2 3D空间特性42-45
  • 3.2.1 角度功率谱42-44
  • 3.2.2 天线配置44-45
  • 3.3 3D极化建模45-55
  • 3.3.1 模型参数意义48-51
  • 3.3.2 模型参数计算51-55
  • 3.4 本章小结55-56
  • 第四章 3D极化MIMO信道相关性和容量分析56-76
  • 4.1 信道时空相关性推导56-61
  • 4.1.1 信道矩阵计算60-61
  • 4.2 MIMO容量分析计算61-65
  • 4.2.1 SIMO与MISO信道容量61-63
  • 4.2.2 MIMO信道容量63-65
  • 4.3 仿真结果分析65-74
  • 4.3.1 评价指标65-66
  • 4.3.2 仿真参数配置66-68
  • 4.3.3 仿真分析68-74
  • 4.4 本章小结74-7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6-78
  • 参考文献78-84
  • 致谢84-8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全会;蒋朝晖;;无线宽带通信中的MIMO技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吕进文;张立军;陈常嘉;;MIMO系统中改进的天线选择算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周嗣勇;杨维;;基于V-BLAST的多载波直接序列扩频CDMA系统上行链路性能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蒋伟,项海格;采用M-QAM调制的MIMO系统中基于置信度传播的多用户检测算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李伟华;焦秉立;;基于周期反馈MIMO系统的容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胡高平;程艳;;基于EM算法的MIMO OFDM系统信道估计[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强;陶小峰;许灵军;舒晶;张平;;降低B3G系统中MIMO接收机复杂度的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8 肖征荣,余智,赵绍刚,吴伟陵;使用复小波包的MIMO-OFDM无线系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9 王雪松;杨星;薛春美;李道本;;MIMO-CDMA系统中的相位编码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杨宇;匡镜明;费泽松;;空间复用MIMO系统的功率分配新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emi-orthogonal Precoder Design with Vector Quantized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肖国军;匡镜明;刘家康;;多星座图映射分层空时结构及其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3 修春娣;王京;;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MIMO信道容量研究[A];2005年信息与通信领域博士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黄永明;杨绿溪;;采用分组线性星座预编码OFDM的分层空时传送方式及其迭代接收[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5 江帆;王墉;杨晨阳;;时空相关信道中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6 王墉;江帆;杨晨阳;;下行MU-MIMO与TDMA-MIMO系统性能比较[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7 龚希陶;王闻今;;DFT扩展的MIMO-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8 龚兵;戴清杰;王赛;刘蓉;;基于闭环控制的发射分集方案[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万蒙;;基于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的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10 郑杰文;王军;李少谦;;在802.11n的空时传输中一种简化复杂度检测算法的性能[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波;MIMO通信系统中的天线选择与预编码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郭文卓;多天线多用户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宫宇;基于STBC-OFDM技术的海上移动通信新框架体系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张昕;基于OFDMA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敏;多天线通信系统中有限反馈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阶;MIMO系统中的定向干扰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夏欣;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及用户调度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吕凌;广义协作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9 陈亮辉;CDMA移动通信中参数估计和数据检测[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10 杨波;高频谱效率的无线网络广义协作通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晶;基于球形译码算法的MIMO系统均衡技术[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毛剑;基于MIMO-OFDM系统的均衡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梁卫敬;MIMO-OFDM系统中基于TGPS的资源分配算法[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萌;MIMO-OFDM系统载波同步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宋楠;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杨业强;MIMO-OFDM系统天线选择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薛明;MIMO-OFDM编码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邵家枫;基于WiMAX的初始ranging检测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王二小;MIMO-OFDM系统中降低PAPR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郭晶;超正交空时网络编码在MIMO-OFDM系统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3D极化MIMO信道建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76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1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