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接入与光交换中复杂调制格式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11.7
【图文】:
传输容量;光时钟提取技术实现了网络光信号的时钟提取功能,实现了系统4^?信号的同步。全光信号处理技术是利用非线性介质的FWM、XPM、交叉增益调制效应(XGM)、自相位调制效应(SPM)等非线性效应实现的。目前主要的非线性介质有SOA[9-i2]、HNLF 桂基纳米线等。但是,由于SOA具有体积小、便于集成、增益带宽大、工作波长范围大(1200nm-1700nm)、载流子恢复时间快、动态特性好等优点,SOA中的XGM、XPM、SPM及FWM效应被广泛用于全光信号处理技术。本论文中的方案仿真及实验用的非线性介质为SOA。1.2.2光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1.2.2.1全光波长变换在未来的波长路由选择光网络中,波长变换技术可以有效消除网络拥塞和波长连续性的限制,提高波长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极大的增强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19]。目前,实现全光波长变换主要是利用SOA或HNLF的XGM、XPM及FWM效应实现[2G-25]。图i_i(a)、图i-2(a)、图l-3(a)分别描述了基于SOA的XGM、XPM及FWM效应实现全光波长变换的基本原理。
(b)图1-1.基于SOA的XGM效应实现波长变换的原理图I25】图1-1 (a)给出了基于SOA XGM效应实现全光波长变换的原理,由于实现方案简单,利用SOA XGM实现全光波长变换的方案是目前研宄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现在国内外部分高校及研究所对该方案己经进行了深入的研宄。该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当带有调制信息的菜浦光A,信号和连续的探测光Ac经过波分复用器后同时z1合进S0A时,由于在SOA中放大光信号的同时将引起SOA中载流子的消耗,其中的载流子浓度随着栗浦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SOA的增益也受到同样的调制,即随着调制录浦光强的增强,SOA的增益将减小,但是当调制录浦光强减弱时
作条件下,探测光功率增大,转换效率增大,但是输出消光比降低;相应地,栗浦光功率增大,增益调制程度增加,输出消光比增加,但由于SOA的饱和程度加剧,转换效率下降。因此,需要一个最佳的输入菜浦功率和探测功率来实现最优的消光比和转换效率。图1-2描述了基于SOA-MZI的XPM效应实现波长转换的原理图。XPM效应是利用SOA中载流子浓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折射率变化引起的相位调制作用实现波长转换的。携带有信息的信号光七进入到SOA中,将引起SOA中载流子浓度的变化,而载流子浓度的变化将引起SOA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引起探测光I的相位变化。经过处理后,将探测光的相位信息转换成强度信息,从而实现了信号光的信息加载到探测光信号上,实现波长转换。基于SOA-MZI的波长转换器输出信号质量好、U梧笨煽刂啤⑹涑隹煞醋部刹环醋⑵癫幻舾小⒓读院谩⒂猛竟愕扔诺恪5牵捎赟OA中的XPM过程会伴随着XGM过程,XGM引起的幅度变化可能会降低其波长转换的输出性能。因此,需要控制菜浦光与探测光的注入光功率,降低XGM的影响,提高波长转换的质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卫生;孙卫强;何浩;金耀辉;郭薇;肖石林;;光交换的时间及空间结构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年01期
2 黄胜;隆克平;阳小龙;陈前斌;李培江;;支持突发粒度的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黄胜;王汝言;阳小龙;隆克平;;支持突发粒度的多粒度光交换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9年03期
4 申云峰,顾畹仪;光交换的原理与实现[J];光子学报;1997年07期
5 秦丽娜;;全光交换关键技术解析[J];中国新通信;2014年08期
6 高畅;宋志远;;光交换的研究与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3期
7 张志坚;刘凌;;一个光交换中的拥塞控制模型[J];山西电子技术;2009年05期
8 胡卫生;孙卫强;肖石林;;新型大容量光交换的关键技术和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3年03期
9 张劲松,曹明翠,罗风光;无光缓存多波长光交换的阻塞性能分析[J];光通信研究;2003年05期
10 万安君,胡巧燕,曹明翠,罗风光,徐军;光交换系统中二维光纤输入列阵的精密检测实验研究[J];激光技术;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家辉;彭超;任双印;何磊;窦文华;;一种基于微环的4×4全互连光交换路由结构[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泰;邱琪;孟会敏;;利用MWC-MSD模块构建具有严格无阻塞性能的多播光交换网核心节点[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黄海漩;徐平;李孟珏;周育成;杨拓;张旭琳;;多级级连omega光交换网络路由算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尧长青;都明;冯涛;;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展月英;光接入与光交换中复杂调制格式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2 刘燕君;低代价CLOS型非阻塞波分复用光交换网络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劲松;突发模式下的可变时长光交换体系结构和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徐跃刚;城域光网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冯亮;多粒度光交换实验系统部分单板的方案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2 杨辉;基于业务预测的多粒度光交换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杨俊波;微光学元件在光交换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4 孟会敏;光交换网络中的多播调度算法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孙家辉;面向高性能计算机的光交换阵列体系结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王正平;多粒度光交换中业务疏导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泰;多播光交换网络核心节点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陈宣苏;基于Banyan类网络的低串音无阻塞光交换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周厚清;智能多粒度光交换网络生存性研究及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4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77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