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高速LDPC译码器的设计及实现

发布时间:2020-08-01 15:59
【摘要】:分组码和卷积码是两种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式,其中线性分组码是许多编码方案的基础。作为典型的线性分组码,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是一种性能逼近Shannon限的优秀纠错编/译码方案,具有极强的纠错和检错能力。同时,基于LDPC的编/译码器能够实现高吞吐率,在工程实践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因而始终是业界研究热点之一。论文结合实际工程需求,研究了线性分组码及IEEE 802.16e协议中QC-LDPC(Quasi-Cyclic Low-Density Parity-Check)的编/译码原理,并引入双向图表示法。在对现有主流的多种LDPC译码算法进行研究分析后,搭建了包含编码、加噪、量化及译码功能在内的LDPC仿真系统,通过大量仿真对比了各种算法的性能指标,最终选择归一化最小和译码算法作为实现方案。论文在利用仿真系统确定译码器各个参数指标的基础上,基于Xilinx Kintex-7开发板对译码器进行了FPGA硬件实现。整个译码器内核包含校验节点处理模块、变量节点处理模块及缓冲模块等,为了提高时钟利用率采用优化译码算法的方式,以两帧码字为单位输入,再按校验矩阵行来分块的部分并行结构同时更新96个校验节点,并且在各模块之间完全流水的结构,通过预设RAM读写地址等方式大大减少了译码拍数。采用各层之间相对移位的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并且在译码器内核模块前后各加入一个数据缓存模块以保证输入输出数据的连续性。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论文设计、实现的LDPC译码器工作时钟频率在固定迭代次数为8次的情况下可以达到250MHz,吞吐率达750Mbps,能够在获得较好译码性能的同时将占用的硬件资源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项目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11.22
【图文】:

曲线图,曲线图,译码,对数域


THc 。向量时,表示译码成功,以该值作为最后译码结果果正确或者当 t 达到最初设定最大值时,结束译码,算法虽然概率域和积译码算法相较于对数域和积译码算现,但同时也引入了正切函数计算,为了进一步简34]。对数域和积译码算法步骤 3 改为如下公式所可知, f ( x )的曲线图如图 3-2 所示,由图中可知所以有 ' ' '' ''1 1 1\min minjn n ni j i j i ji ii R i f f f 10

对比图,译码算法,校验信息,概率


' '' '' '''' '''''1 11\ \1 1 11\\1 1\\1\12 tanh tanh212 tanh log log tanh2j jjjjjjn n njii j i ji R i i R in ni j i ji R ii R in ni j i ji R ii R ini ji R iL rf f ''' '''11 1\minminjni jin ni j i jii R if f (最小和译码算法与和概率域和积译码算法校验信息取值对比,近似处理的最小和译码算法中校验信息与概率域和积译码算本一致,但取值偏大,存在一定误差。4最小和译码算法和积译码算法

对比图,译码算法,校验信息,归一化


(3-20)图3-4为归一化系数 =0.8时归一化最小和译码算法与概率域和积译码算法校验信息取值对比图,对比图 3-3 与图 3-4 可知,相比于最小和译码算法,引入归一化因子后,归一化最小和译码算法的校验信息与概率域和积译码算法的校验信息近似程度更高,从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近似处理带来的算法误差。0 5 10 15 20 25 30 35 40-4-3-2-101234xuiju=0.8归一化最小和译码算法和积译码算法图 3-4 概率域和积译码算法与归一化最小和译码算法校验信息对比图3.3 系统仿真分析在硬件实现之前需要用计算机仿真工具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影响系统性能主要因素的仿真结果,来确定系统参数。包括不同调制方式,不同译码算法,不同迭代次数,不同归一化因子等误码率分析。由于本文采用IEEE802.16e 协议中的 QC-LDPC 编码方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琦;陈曾平;;可快速编码的非规则LDPC码度分布优化[J];计算机仿真;2010年01期

2 任祥维;文红;张颂;;LDPC码的全并行概率译码[J];通信技术;2011年08期

3 李效坡;陈发堂;;消除小环的规则LDPC代数构造方法研究[J];通信技术;2007年12期

4 姜希;赵旦峰;朱铁林;;基于LDPC码的扩频水声通信系统的性能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郭锐;胡方宁;刘济林;;一种高性能全分集LDPC码的构造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2期

6 朱彤;毕光国;;大小兼容的阵列LDPC码设计的新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0年04期

7 赵旦峰;赵龙;张霖;;多元LDPC码在扩频水声通信中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36期

8 王芳;程时昕;陈明;王海峰;;基于校验式判决的LDPC码编码的HARQ协议[J];高技术通讯;2008年03期

9 晏辉;唐发建;张忠培;;一种基于低码率LDPC码的编码与导频联合辅助载波同步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2期

10 孙士洁;杜兴民;姜占宾;;一种LDPC码实时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曦;周亮;;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及其在LDPC码中的应用[A];2005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洁;黄普明;周诠;;卫星ATM传输系统中一种新的LDPC码的构造[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鹏;王单;童胜;王新梅;;一种消除小环的正则LDPC码的构造方法[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孟响;戚金清;王兢;李双;;码率可变的LDPC码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5 詹亚锋;殷柳国;陆建华;;LDPC码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嘉毅;罗喜伶;黄智刚;;针对部分并行LDPC译码器的优化设计[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7 陈曦;周亮;;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及其在LDPC码中的应用[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贺玉成;慕建君;王新梅;;LDPC码的距离特性与不可检错误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静怡;李颖;孙岳;;速率兼容网络LDPC码的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罗鸣;无线宽带传输系统中LDPC码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曹e

本文编号:2777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777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