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黑洞攻击检测与防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1:16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被部署在通信环境相对恶劣或者无人值守的区域,这些场景对网络有非常高的安全要求。然而以上工作空间容易导致无线传感器网络引发各种安全问题,尤其是针对路由协议漏洞的安全攻击。黑洞攻击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路由协议攻击,会对网络造成严重的破坏。目前针对黑洞攻击的一些检测和防御方法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算法复杂度高,检测效果不理想,无法检测多个恶意节点的同谋黑洞攻击等。因此有必要对黑洞攻击的检测和防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目前针对黑洞攻击的各种检测方法,总结出现有的黑洞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针对不同的黑洞攻击类别详细介绍了黑洞攻击的原理,由此得出黑洞攻击的行为特征。在黑洞行为特征及防御策略的基础上,建立了兼具协议安全性增强策略和黑洞行为特征检测策略的一种通用综合检测和防御方法。该方法结合了预共享对称密钥身份认证的安全协议机制和基于节点属性与可疑度的黑洞行为特征检测算法,提高黑洞攻击的整体检测和防御效果。将上述通用的检测和防御模型应用于DSR协议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并针对DSR协议中黑洞节点的特点对通用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优化模型引入了改进后的安全DSR协议和改进后的黑洞行为特征检测算法。对黑洞行为特征算法的改进工作体现在在黑洞行为特征检测模块中添加了基于蜜罐思想的Trap-DSR检测模块。采用仿真工具NS2对上述通用模型及其优化模型的检测效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标准DSR协议相比较,增强的DSR协议表现出较好的路由性能;此外,添加基于蜜罐思想的Trap-DSR检测算法的黑洞行为特征检测算法的检测精度优于仅仅采用基于节点属性与可疑度的行为特征检测算法。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P212.9;TN915.08
【部分图文】:

示意图,黑洞,示意图,路由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被动黑洞攻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出现了主动黑洞攻击这种更具破坏的攻击方式。主动黑洞攻击,就是恶意节点在收到路由请求(Route RequesRREQ)分组后,在回复的路由响应(Route Reply,RREP)分组中向对方虚地宣称自己有到达目的节点的高质量的最佳路径,或者虚假地宣传自己就是对所要寻找的目的节点,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数据分组。因此源节点很可能会最先到来自主动黑洞节点的伪 RREP 分组,然后对后面到达的正确的 RREP 分组进丢弃处理(源节点是按照最先收到的 RREP 报文记录的路由发送数据分组)。动黑洞节点篡改路由,在扰乱正常通信的同时,也扰乱了整个网络的路由信息获取,严重影响网络负载。图 2-3、2-4 分别给出了被动黑洞攻击和主动黑洞攻击的示意图。

示意图,黑洞,示意图,网络负载


主动黑洞攻击示意图

示意图,黑洞,示意图,节点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据黑洞攻击中恶意节点的数量不同,可以将黑洞攻击分为单个节点的黑洞攻击和多个节点相互协作的同谋黑洞攻击。(1)单个节点的黑洞攻击图 2-5 给出了单个节点的黑洞攻击示意图。黑洞节点能够对源节点 S 发来的RREQ 分组回复虚假的信息,称自己有到达目的节点 D 的最快路径。源节点会错误地认为路由发现过程已经完成,并开始向黑洞节点发送数据分组。黑洞节点可能丢弃收到的数据分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俐,陈曦,赵千川,江永亨,管晓宏;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简介[J];自动化博览;2004年01期

2 孙雨耕,张静,孙永进,房朝晖;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3 夏俐;陈曦;赵千川;江永亨;管晓宏;;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简介[J];自动化博览;2005年S2期

4 庄庆德;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年04期

5 谢洁锐;胡月明;刘才兴;刘兰;;大田监测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部署[J];现代计算机;2006年03期

6 李小遐;刘瑞霞;;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年04期

7 吴春婧;郑明春;秦继林;;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年08期

8 徐勇军;杨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19期

9 ;坚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适合苛刻的工业环境[J];电子设计技术;2006年09期

10 马华东;陶丹;;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及其研究进展[J];软件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政;魏巍;罗相根;罗永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数量的选择方法[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程时端;;传感器网络[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曼;;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抗[A];四川省电子学会情报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阚凤龙;徐自文;陈楠;左传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及其发展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2年

5 贾杰;赵林亮;常桂然;;面向异构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覆盖控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6 冯健昭;肖德琴;肖克辉;李就好;;基于谓词的水质传感器网络采样整合优化算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唐云龙;;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实验分析[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杜景林;陈力军;谢立;;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集成体系结构[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新;田斌;辛阳;陈林顺;;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音频的异常事件检测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昊;;面向电子智能服装的人体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清岳;让无线传感器网络走入生活[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2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美国专利律师 谭文晔 薛之扬;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专利分析[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赵建国;无线传感器网络改变未来世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5 樊哲高;我国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取得新进展[N];中国电子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王博;传感器网络标准取得新进展[N];计算机世界;2012年

7 温雅路;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能力[N];人民邮电;2008年

8 林宗辉;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9 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 王坤;国内外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N];通信产业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彤;物物之连[N];网络世界;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瑞;基于小生境粒子群算法的机舱WSN目标覆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李洪峻;面向入侵目标追捕的多回路无线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张德敬;基于虚拟坐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杨显辉;森林资源数据获取的移动Sink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毕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事件监测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石熙;数字水印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徐力杰;低占空比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调度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欧阳键;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作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冯森;面向智能配用电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优化协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徐毅;无线传感器网络低能耗路由协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胥常杰;传感器网络设计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D];青岛大学;2010年

2 黄铮;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与覆盖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彭一;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肖力;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车流量检测系统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丽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时空相关性的数据压缩[D];西南大学;2015年

6 何沐曦;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基于MATLAB和OMNeT++的IEEE1588时间同步仿真[D];西南大学;2015年

7 黎凤霞;一种双极型多变量公钥密码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上的优化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晓彤;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奶牛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9 刘晓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董晓峰;畜禽养殖环境感知及动物标识技术装备集成研究和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33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833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