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延迟感知喷泉码的无线视频流传输

发布时间:2020-11-13 05:40
   近年来,互联网上的视频流传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全球50%以上的数据流量是由视频消耗的,到2020年底将超过80%。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对移动端在线视频的需求量暴增。因此,在无线网络中,实现高质量和低时延的视频流传输具有巨大的挑战性。由于无线信道的随机性,无线网络中的视频流传输会出现比较高的丢包率。因为前向纠错码有恢复丢包的能力,所以在无线视频传输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喷泉码是一种先进的前向纠错码,具有无固定码率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解决无线视频流传输的理想办法。喷泉码可以应用于大文件高速传输、流媒体点播或广播,但存在高延迟、清晰度低等缺点。因此,国内外的研究根据喷泉码的编译码原理,针对延时大,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本论文旨在实现一个低延迟,高清晰度的延迟感知喷泉码方案。该方案结合了视频编码的延迟感知特征和无码率信道编码的信道自适应特征,采用基于时间滑动窗口的方法,利用喷泉码来进行无线视频流传输。本文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实现了一种基于延迟感知喷泉码(DAF,delay aware Fountain codes)的无线视频流传输方案。该方案的关键技术是基于时间的滑动窗口和最佳窗口抽样策略,解决了由于视频流比特率波动引起的编码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视频流的实时解码率(IDR,in-time decoding ratio)。2.实现了一种基于延迟感知喷泉码和模型预测控制的用于无线视频实时直播的在线算法。本方案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对未来视频流比特率进行预测,由预测的比特率对各窗口抽样的斜率进行优化,实现了一种复杂度较低的在线算法。3.在DAF中加入不等差错保护(UEP,unequal error protection)来保护重要的比特信息。该方案根据重要性因子对数据包进行抽样,从而实现不等差错保护。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延和码率下,该算法与等差错保护(EEP,equal error protection)相比具有更高的实时解码率和峰值信噪比(PSNR,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919.8
【部分图文】:

编码原理,喷泉


研究内容利用喷泉码对无线网络中的实时视频流传输问题进行研究要解决低延迟和高清晰度两个问题。如何将信道编码与视展开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对象相对复杂的领域,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输这一课题背景及相关成果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其重要性特性的基于延迟感知喷泉码的无线视频流传输方案:滑动窗口。现有的滑动窗口喷泉码(SWFC,sliding window 个窗口有固定数量的数据包。然而每帧有不同数量的比特有固定数量包的分组将导致帧划分不当、延迟无法控制、因此本文利用基于时间的滑动窗口技术,可在视频流中提帧中的比特数自适应地选择窗口长度,这样就可以在编码而在延迟界限下获得更高的编码增益。样策略。在视频流中,由于比特率的波动,数据包分布不

分组编码


感知方案组编码 2.1 所示,分组编码方式就是将视频文件划分成固定长度的分组,然组进行连续的编码、发送和解码。从视频传输角度看,较小的分组大迟,但是从喷泉码角度看,需要分组尽量大才能保持较小的编码开销频观看体验和编码性能。分组编码方案具有相对较小的块大小,并且仅与每个小窗口中的源分组相连。

滑动窗口,编码效率,源数据,时间顺序


避免了过期数据被处理。而在图2.3 中,滑动窗口之间的重叠使得在一个窗口中解码的分组有助于其他窗口的解码[10]。从这个意义上说,窗口的大小实际上是扩展的,从而通过减少开销来提高喷泉码的性能。该方案的主要思想是对分组长度进行扩展,从而通过降低开销和提高传输可靠性来提高喷泉码码的性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呆;;博通:无线视频日渐普及[J];通讯世界;2012年10期

2 谢成梁;;矿用无线视频发射器的设计及应用方式[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22期

3 王非;;引入优化压缩思维的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J];科技通报;2015年07期

4 廖慎勤;;基于无线视频的机车监控系统设计[J];通讯世界;2018年01期

5 肖利平;全腊珍;余波;;基于相关性感知的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年02期

6 袁飞;王珊红;程恩;;无线视频质量的自动测量理论及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年02期

7 吴庆典;王安红;;一种基于小波四叉树的无线视频组播方案[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李旭;;变电站3G无线视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3年11期

9 汪国华;;廉价无线影音解决方案 佳的美VC108[J];个人电脑;2007年12期

10 刘浩,胡栋;无线视频流编码与传输技术初探[J];江苏通信技术;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学军;无线视频眼震系统实现及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张运生;单信道无线视频通信跨层性能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袁飞;无线视频质量的评测理论及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寰;基于延迟感知喷泉码的无线视频流传输[D];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

2 黄萌萌;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无线视频采集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太原科技大学;2016年

3 汪泉;基于无线视频多播的可扩展传输方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王普;汽车安全无线视频智能综合防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李庆;无线视频组播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王娜;基于感兴趣区域的无线视频内容适配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7年

7 李世锋;基于去雾处理的无线视频传感系统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8 李银斯;基于Wi-Fi的无线视频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9 杨艳;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节能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10 赵航;无线视频发射系统的模拟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1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881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