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网络控制接口设计验证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交换机网络控制接口设计验证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具备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的特点,光纤通道在经历了最初应用于网络系统设计的阶段之后,随着各个领域对存储网络中存储量、通信速度等硬性指标的迫切需求,光纤通道转而广泛地应用于存储区域网络,为存储网络的需要和发展夯实了基础,打造了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网络环境。作为SAN的核心组成部分,FC交换机是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完成光纤通道网络系统中各节点的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具有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其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SAN的功能。如今,市面上多应用于SAN数据存储网络中的FC交换机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功能和性能方面均已达到较高的标准。然而,其大多数关键核心技术为国外IBM、Cisco等公司所掌握,对外施行技术封锁,而且作为商用交换机的特性也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应用;另一方面,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也并未针对该技术进行大范围的产业应用。总体来看,国内FC交换网络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研究分析光纤通道相关协议,提出了一款N×N端口(N可以取值为8、16、24、32等)全双工光纤通道交换机芯片的体系框架,并且针对交换机内部的网络控制接口,制定和实施了完善的设计验证流程。光纤通道协议是美国ANSI委员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制定的一款串行数据高速传输协议,凭借着高带宽、高传输速率、长距离传输、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等优点,光纤通道技术已经在存储区域网络中替代了传统的TCP/IP网络,成为了新一代的数据传输标准;与此同时,在现在航空设备的设计中,航电系统发展的主要结构形式也摒弃以往的分立式和互连式结构,开始朝着综合式系统结构的方向发展,并且在这一存储网络环境中,逐渐使用光纤通道协议作为其网络通信协议标准。文章分析和研究了光纤通道的协议分层和拓扑结构,以其中性能最为优越的交换型拓扑结构为核心,明确了光纤通道交换机的设计需要。在对光纤通道交换机芯片做出了简明的介绍后,根据其内部结构中具备的网络控制、地址管理、路由功能等特性,确立了光纤通道交换机中对于网络控制接口这一模块设计需求的必要性。本文应用全正向设计方法,按照协议相关规定解析并提取出模块的主要功能点,详细的剖析了交换机网络控制接口设计和实现的研究过程。设计阶段完成之后,结合软硬件协同验证方法,将本文所设计的交换网控制接口置于虚拟平台和FPGA平台两类验证环境中,实施验证开发,联系验证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就其中关键功能点的实现与否给出了相应的验证结果和报告。
【关键词】:光纤通道 交换网控制接口 软硬件协同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11;TN915.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符号对照表12-13
- 缩略语对照表13-16
- 第一章 绪论16-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16
- 1.2 研究意义和目标16-17
- 1.3 本文研究内容17-20
- 第二章 光纤通道交换技术20-32
- 2.1 引言20-21
- 2.2 协议和拓扑分析21-23
- 2.2.1 协议分层21-22
- 2.2.2 拓扑结构22-23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23-26
- 2.4 光纤通道交换芯片概述26-32
- 2.4.1 交换网控制器27
- 2.4.2 交换技术27-28
- 2.4.3 交换模式28-32
- 第三章 交换芯片网络控制接.的设计及实现32-52
- 3.1 需求分析32-34
- 3.2 功能简介34-42
- 3.2.1 帧发送流程35-38
- 3.2.2 帧接收流程38-40
- 3.2.3 外部接.时序40-42
- 3.3 设计实现42-50
- 3.3.1 体系结构42
- 3.3.2 设计层次42-43
- 3.3.3 子模块及其互联43-50
- 3.4 模块仿真50-52
- 第四章 基于虚拟平台的验证及实现52-64
- 4.1 虚拟原型验证平台概述52-53
- 4.2 验证平台搭建53-54
- 4.3 处理器端.的验证实施54-63
- 4.4 小结63-64
- 第五章 基于FPGA验证平台的搭建64-70
- 5.1 FPGA平台概述64
- 5.2 FPGA平台搭建64-67
- 5.2.1 FPGA原型验证板64-65
- 5.2.2 单交换芯片FPGA验证平台搭建65-66
- 5.2.3 级联的FPGA验证平台搭建66-67
- 5.2.4 验证平台所需的环境、工具和设备67
- 5.3 Vivado概述67-68
- 5.4 小结68-70
- 第六章 结束语70-72
- 6.1 工作总结70
- 6.2 深入优化研究的可行性70-72
- 参考文献72-74
- 致谢74-76
- 作者简介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昆,凡叔军,徐海铮,潘龙法;光纤通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J];光电工程;2004年11期
2 潘金都;浅谈光纤通道技术[J];有线电视技术;2004年21期
3 陆明;王成祥;;对保护采用光纤通道相关通信问题的探讨[J];广西电力;2005年06期
4 邓永红;详解光纤通道技术[J];有线电视技术;2005年06期
5 徐亚军;张晓林;熊华钢;;光纤通道网络故障处理方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7年02期
6 胡祺豪;闫娟娟;郑铮;;基于仲裁环的光纤通道性能分析[J];航空电子技术;2008年04期
7 ;共通共用——整合催生FCoE[J];每周电脑报;2008年10期
8 马铮;;光纤通道技术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9 朱治宇;何春;宗竹林;;光纤通道仲裁环L端口的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年06期
10 ;Emulex LightPulse 16Gb光纤通道[J];微电脑世界;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高频保护更换为光纤通道的若干问题[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科;涂晓东;;光纤通道协议中运行差距计算[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3 周游;郗红梅;;基于光纤通道技术的航空测试数据整合系统研究[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浩华;;基于光纤通道技术的存储区域网应用研究[A];中国复合材料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熊剑平;马骋;何宁;王玉英;杨进;贾惠波;;基于光纤通道(FC)协议的高速远程通讯测控链路设计[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罗烨;涂晓东;丁林;;基于PCI-Express接口的光纤通道协议处理卡驱动的研究与实现[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霖;邱昆;;基于光纤通道协议的LVDS光纤传输系统的接收端设计与实现[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丁林;涂晓东;;光纤通道HBA卡DMA引擎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闫大振;;继电保护光纤通道的调试及安装工艺[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2年年会山东电机工程学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屈俊宏;;利用延时误码仿真仪的继电保护光纤通道仿真测试[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水编译;光纤通道仍是“重量级冠军”[N];计算机世界;2006年
2 沈建苗 编译;光纤通道 风光不再[N];计算机世界;2012年
3 ;Brocade迎接整合之年[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虚拟化将促进FCoE的推广[N];网络世界;2009年
5 ;以太网光纤通道被指:价格高,太前卫[N];网络世界;2009年
6 ;光纤通道是否已经走向末路?[N];网络世界;2007年
7 ;光纤SAN市场看好Brocade份额最大[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彭芳;思博伦加强数据中心性能测试[N];人民邮电;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峰;FC性能之路通向何方?[N];网络世界;2004年
10 王健;融合网络与通道[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薇;高效光纤存储通道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少义;在以太网上运行光纤通道的研究与设计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任星伟;光纤通道仲裁环的优化与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娟;光纤通道的核心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4 周建涛;基于光纤通道的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宋少峰;光纤通道在航空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陈伟娜;基于光纤通道技术的易迅空间系统[D];暨南大学;2007年
7 高金鹏;以太网光纤通道协议通用服务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王伟;基于光纤通道的多总线融合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杨金龙;光纤通道加密交换机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靳云迪;光纤通道网络设备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交换机网络控制接口设计验证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9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