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卫星及融合组网技术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00:04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设立生态屏障、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地区域辽阔、基础设施薄弱,现场数据和态势的及时传输成为关键。针对保护地广阔、分散、基础设施安装困难的特点,论文选用高通量卫星及组网通信技术,开展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
【文章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0年08期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传统区域波束与Ka点波束的区别
该系统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视频监测数据、环境因子监测数据、无人机巡护监测数据、野生动物追踪数据、巡护科考数据通过自组网回传至卫星终端,再由卫星终端上传至高通量卫星,再由高通量卫星信关站传至北京运营中心,依据业务需求,由公网和专线两种形式传至自然保护地监测监管平台,支撑行业应用,辅助管理决策。3.2 网络拓扑
为保障采集数据的传输安全及保密性,考虑在地面互联网中采用IPsec VPN技术进行专网数据传播。运管中心将通过宽带通信卫星网络与各采集端站组成VPN专用通信网络,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对于专网数据传输,有多种路由协议可供选择,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静态路由等,选择合适的路由组网协议,对于链路传输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路由传输协议的选取基于以下原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人口密度分布的高通量卫星覆盖方案设计[J]. 赵阳,王海龙,黄楷博,柏京. 数字通信世界. 2018(10)
[2]物云融合的IoT云系统架构与服务提供[J]. 胡杰. 信息通信技术. 2018(04)
[3]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构建探索[J]. 张媛.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3)
[4]路由器在广域网中的应用[J]. 杨永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本文编号:2932688
【文章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0年08期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传统区域波束与Ka点波束的区别
该系统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视频监测数据、环境因子监测数据、无人机巡护监测数据、野生动物追踪数据、巡护科考数据通过自组网回传至卫星终端,再由卫星终端上传至高通量卫星,再由高通量卫星信关站传至北京运营中心,依据业务需求,由公网和专线两种形式传至自然保护地监测监管平台,支撑行业应用,辅助管理决策。3.2 网络拓扑
为保障采集数据的传输安全及保密性,考虑在地面互联网中采用IPsec VPN技术进行专网数据传播。运管中心将通过宽带通信卫星网络与各采集端站组成VPN专用通信网络,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对于专网数据传输,有多种路由协议可供选择,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静态路由等,选择合适的路由组网协议,对于链路传输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路由传输协议的选取基于以下原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人口密度分布的高通量卫星覆盖方案设计[J]. 赵阳,王海龙,黄楷博,柏京. 数字通信世界. 2018(10)
[2]物云融合的IoT云系统架构与服务提供[J]. 胡杰. 信息通信技术. 2018(04)
[3]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构建探索[J]. 张媛.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3)
[4]路由器在广域网中的应用[J]. 杨永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本文编号:2932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93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