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对地无线电引信干扰模式及干扰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15:40
  现代战争中,电子干扰直接制约无线电引信发挥作用。因此无线电引信干扰研究已成为电子对抗领域的重要部分。本文以连续波多普勒引信、谐波比较式调频引信和三角波调频引信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建模仿真和静态干扰试验,研究了三种体制引信对地作用时,欺骗性和压制性干扰对系统的干扰效果。首先,用matlab软件仿真了某152毫米加榴炮外弹道,提取末端弹道数据作为设置引信判决条件的依据。在考虑有效干扰时间的前提下,结合战斗部毁伤效果分析,干扰机布置方位,建立了欺骗性干扰和压制性干扰模型。然后,研究了三种体制引信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信号处理模型。根据系统信号处理过程,分析了系统在欺骗性干扰和压制性干扰下的输出,以及影响干扰效果的因素,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对于连续波多普勒引信,附加增幅调制的正弦调幅信号能构成欺骗干扰;对于谐波比较式调频引信,正弦调幅扫频干扰以及附加动态延时的转发干扰欺骗效果明显;对于三角波调频引信,满足参数要求的三角波调频信号也能欺骗系统。对于三种体制引信,覆盖接收机的大功率噪声信号均能有效压制有用信号,令引信近炸部分失效。最后,在微波暗室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对连续波多普勒引信...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地无线电引信干扰模式及干扰效果研究


图2.2最大射程对应的外弹道仿真结果??7??

超压,人员,峰值,引信


触地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的伤害可根据式(2.10)修正后的结果进行评估。假设某152毫??米加榴炮装药6.4kg的TNT,其触地爆炸后的冲击波超压峰值与距离爆炸中心距离的关??系如图2.3所示。??70?r?:?:?:?^^??60、丨?-??50?-丨????§?40?-??m??m?3〇l?i?_??蹈??20?r?1?-??10?:X:6????'?Y:?0.1072??〇0?2?4?6?8?10??距爆炸中心/m??图2.3超压峰值与距离爆炸中心距离的关系??由图2.3可知,距离爆炸中心6m外的人员基本没有生命危险,距离爆炸中心10m??外的建筑工事也基本没有被破坏。??由上述毁伤效果分析可知,欺骗性干扰是保护目标最理想的干扰模式,能使目标基??本不受战斗部毁伤。压制性干扰能使引信近炸失效,尽管弹丸触地爆炸仍会对目标造成??一定毁伤,但相比于战斗部在“最佳炸点”爆炸,目标受损程度己经大大减小。??2.3干扰模型分析??干扰机只有在引信工作时间内,才能执行侦查干扰任务。实际上,引信近炸部分在??弹道上大部分时间内是不工作的,仅在弹道末端的几秒内开始工作[1]。因此,建立干扰??模型时,需要结合引信实际工作时间以及干扰机架设位置进行分析。??2.3.1干扰机布置原理??无线电引信开机晚

关系图,干扰机,弹道,几何位置


干扰机??图2.4干扰机相对弹道平面的几何位置关系图??图2.4中,干扰机坐标为(1/,1?,+义>,0),距离弹道平面尤/,近炸部分在3点开始??工作,“安全炸高”对应图中5点。??设引信在d点对应时刻为0,5点对应时刻为G,落地时刻为Q,则欺骗性干扰的??有效时间为0?G,压制性干扰的有效时间为G?L。??2.3.2欺骗性干扰模型??在欺骗性干扰有效时间内,干扰方期望干扰信号进入引信系统后,能够产生和回波??信号相同的效果,使引信“早炸”。在0?G时间内,引信距离地面较远,回波信号功??率未达到接收机灵敏度,所以只考虑引信接收干扰信号的情况[2火为分析不失一般性,??设干扰机发射的信号为:??(/)?=?UjA(t)?cosin'fjt?+?(pit)']?(2.12)??式中,为干扰信号幅度,/y.为干扰信号中心频率,v4〇)、是时间f的函数。??显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调频多普勒引信抗调幅干扰性能分析[J]. 左环宇,郝新红,岳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10)
[2]LFMCW雷达距离-速度同步干扰技术[J]. 杨晓倩,刘州杰,冯艾茜.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5(06)
[3]LFMCW雷达干扰源分析[J]. 赵艳秋.  舰船电子对抗. 2014(06)
[4]基于Matlab迫击炮外弹道仿真[J]. 伍建辉,董亮.  火控雷达技术. 2014(02)
[5]炮弹无线电引信干扰区域模型[J]. 谢玉川,王辉.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2(01)
[6]噪声调频干扰下伪码调相引信启动概率分析[J]. 涂友超,赵惠昌,周新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1(02)
[7]连续波对三角波调频无线电引信的压制干扰效应分析[J]. 熊波,路明,尚雅玲,赵曦.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1(02)
[8]时分噪声调频干扰性能分析[J]. 裴毅,刘春茂,金卫同,杨志飞.  无线电工程. 2010(12)
[9]一种连续波多谱勒引信的干扰波形研究[J]. 李洪涛,宋文利,张娜.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09(04)
[10]调频测距信号分析[J]. 崔占忠.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06(05)

博士论文
[1]伪码调相引信实验干扰源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D]. 胡泽宾.南京理工大学 2006
[2]伪码调相引信抗典型干扰的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 张淑宁.南京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干扰作用下对地无线电引信全弹道建模与仿真研究[D]. 陈春花.南京理工大学 2017
[2]线性调频近程探测干扰分析与抗干扰信号处理电路设计[D]. 陈雨佳.南京理工大学 2017
[3]榴弹战斗部动爆条件下毁伤评估方法研究[D]. 高元浩.中北大学 2016
[4]锯齿波调频探测系统信号处理研究与实现[D]. 黄亮.南京理工大学 2016
[5]连续波多普勒引信全弹道数字仿真技术[D]. 王长胜.南京理工大学 2016
[6]炮弹毁伤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D]. 张进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
[7]调频多普勒定距系统电子干扰环境适应性研究[D]. 叶川.南京理工大学 2015
[8]伪随机码脉冲多普勒引信干扰研究[D]. 索文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9]谐波比较式调频多普勒引信信号处理技术[D]. 李鑫.南京理工大学 2009
[10]爆炸综合毁伤效应研究[D]. 曹凤霞.南京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2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942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a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